《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舒晋瑜/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采访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写两本书,影响很大,刚出版的《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不止关注作家,还有当代学人。读这本书,似乎看到一个个活生生人物在眼前晃动,并以对人生追求和求索折射出精金美玉般的迷人光彩。我为什么说舒晋瑜“烛发”他们的光彩而不是“烛照”他们的光彩?因为他们的光彩虽客观存在,却需要慧眼识珠者发掘。舒晋瑜用敏锐的记者眼光,用散文化精练笔墨,指点读者:看啊,他是这样的人,他的亮点是什么,他的风骨是什么?
是的,最重要的是风骨。从屈原泽畔行吟至今,两千年中,学人最重风骨。
舒晋瑜笔下的风骨是什么?
周有光在经济学、语言学领域均有建树,当初他看金融学书疲倦,改看语言学的书重振精神,像右手累了换左手,结果金融界少了位资深专家,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多了位委员,有“中国拼音之父”美称的百岁老人周有光成功密码是什么?“平凡的生活,高尚的思想。”
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的马识途,因革命工作需要做过建工局长、中科院四川分院副院长,忙里偷闲写出开印二十万册的《清江壮歌》,写出《夜谭十记》其中《盗官记》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却调侃自己“我是‘门门会,样样焉’,没有一门有大出息”。一百零七岁还在写作,为什么有这大出息?因为“我的生活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
钱谷融培养出一大批人文领域有成就的学者,他总强调要真正懂得文学,首先得做心地坦荡、光明磊落的人,用“赤子之心”感受美欣赏美。他遗世独立,心境淡泊活到九十九岁,对过往的人和事,都采取宽容态度,其实,宽容是自身强大的重要标志。
通过中央电视台《朗读者》,全国观众认识了“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第一人”的许渊冲,这快活的老头有点狂,不管什么名家译过的书,他重译“还是我翻得好一点儿,我不光是把文字翻译成文字,我要把文字里的现实翻译出来”。翻译入迷,沉缅于和作者灵魂交流,突然灵光一闪涌现个好词,浑身每个毛孔都感到舒畅,九十六岁老教授凌晨三点才睡觉!
吴小如,一条已经游走的鱼;
草婴,像小草,更像战士;
任溶溶,一个内心活泼、阳光、充满童心的老人;
执着的美的追求者诗人屠岸,来生希望变成一只小鸟;真实严谨做学问的红学大师冯其庸;学贯中西的翻译家高莽画人物最出彩;即使像蚂蚁爬,也要写下去的宗璞;彭荆风、徐怀中、李国文、宁宗一、谢冕、严家炎、蒋子龙、雷达……舒晋瑜“考察”他们的“业绩”,追索他们成功的密诀,烛发他们身上的闪光,正如宁宗一先生在《序》中所说,舒晋瑜写得非常专注、真切感人。
舒晋瑜是记者,从记者“变成”作家的早有人在,《日日夜夜》作者苏联著名作家西蒙诺夫,以《第二个太阳》获茅盾文学奖的著名散文家刘白羽,这两位斯大林文学奖获得者,都曾是记者,舒晋瑜还可以写更多的采写文章,也可能向“作家”转行。
文/马瑞芳
编辑/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