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成都自然博物馆开馆试运行 24米长“巨无霸”恐龙化石 历经两年修复再现风采
成都商报 2022-11-23 14:08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昨日开馆试运行并面向媒体开放,将于今天对公众开放。

耗时4年多建设、总建筑面积约50641平方米的馆内,拥有矿物、岩石、矿产、宝玉石、古生物,以及现生动植物等标本6万余件藏品。那么,馆内有哪些看点呢?记者打探了一番。

最大亚洲完整恐龙化石 历经多次修复“站”起来了

博物馆位于成华大道,地处成都理工大学校园西侧,是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从外观看,博物馆外形酷似雪山,到了晚上,整个建筑亮起灯,宛如城市中的点点繁星。

谈到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很多人都知晓是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它是亚洲完整恐龙化石中的最大者,长约24米。

1957年,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今天的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附近发现一条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由四川省博物馆挖掘,仅化石就装了40箱。后经过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等人研究,命名为合川马门溪龙,标本存放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2021年,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对合川马门溪龙化石进行了“体检”,并针对其出现的化石骨骼断裂、钢支架锈蚀等现象,以及姿态不够准确等“病症”开启大修,这是它1965年首次装架后所经历的第一次大洗礼。

不过,要让它“站起来”却不容易。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家欧阳辉教授说:“恐龙化石很难保存完全,但作为骨架陈列,得给公众完整概念,对缺失的部分就得塑造完全,这项工作被称作‘复原’。”

为了具备观赏性,修复师们会尽量还原恐龙(骨架)原有的样子:先把各种化石修起来,再把小碎骨头拼起来,接着钢架铁架搭起来,最后再把全部骨头架起来……

作为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合川马门溪龙标本的修复工程量巨大,期间可能需要参考其他蜥脚类恐龙的“长法”。所以,每根骨头都有该去的地方,也有专属的编号。同时,出于清洁、保养和观赏的考虑,其中的一些骨头化石需要再刷一些涂料。

为让合川马门溪龙“站起来”,修复师们把每一根颈椎背椎腰椎股骨胫骨趾骨都钻上孔,给每一根骨头眼儿里穿上铁丝。不同型号的骨头,配上不同规格的铁丝(或钢钉/钢条)。

在把合川马门溪龙一块一块搭起来之前,修复师还给恐龙化石焊一个又高大又坚固的钢架。然后,把恐龙局部往上垒,固定成型,恐龙就逐渐变成游客能看懂的样子了。

根据新化石发现,合川马门溪龙的此次大修,还有以下调整:增加了尾椎数目,而且,姿态也做了调整。

终于,经过为期两年的修复,合川马门溪龙终于在距其生活年代1.5亿年后,再现完美风采。

一块陨石一条鱼 不可错过的两大看点

除了恐龙外,博物馆还有另外两件“镇馆之宝”。

第一个是“隆昌铁陨石”,它于明朝年间陨落到隆昌县城西北郊,清朝乾隆25年(公元1761年)被人掘出当作“神物”供奉,1972年为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收藏,是难得一见的铁陨石。

第二个是“大竹重庆鱼”,这具大型鱼化石保存完整,身体饱满,头、尾、鳍等各个部位均清晰可见,形态栩栩如生,鳍立体完整的形态和大个体堪称中国之最。

另外,大厅右侧的直梯上,标注了每一个楼层的展厅和主要展览主题,大家可以明确找到自己最想去的地方,不用担心花时间找展厅位置。

除了藏品丰富外,馆内还加入了许多先进的科技——AR技术、全息技术、4D影院、球幕等技术,观展时的互动体验充满科技感。

比如巨型马门溪龙雕塑复原模型,通过数字触控显示技术,模型外部会随着光影效果,呈现出骨骼、血管、内脏等器官,游客可通过触控控制恐龙的呼吸并观察器官的运行,以及体验虚拟投喂等。

基本上,每个展厅都有VR等互动体验装置,比如在小朋友们喜欢的昆虫展上,就可以通过VR视角,去看昆虫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直观感受复眼视觉的特点。

另外,馆内的智能科技系统也可去体验一把,比如在一些展厅中,会有专门播放科普视频的空间,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顶上有很多“神奇的罩子”。当人坐在下面的凳子上,系统受到感应,面前的屏幕就会自动播放对应的视频;当人离开,便也自动停止播放,很好地解决了噪音以及不同视频声音相互影响的情况。

提醒:入馆前须提供48小时阴性报告

前往参观的市民,以下事项要注意:

1.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开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16:30停止入馆。

2.需要在官方微信公众号“成都自然博物馆 成都理工博物馆”预约,可用身份证号或其他有效证件号实名预约,儿童可用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预约,一人一票。

3.65岁以上老人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在博物馆人工取票口登记后入馆。

4.目前停车场尚处于养护中,暂不对外提供车辆停放服务,建议观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前往参观。

5.入馆前须提供48小时疫情防控阴性检测报告,并出示健康码、扫场所码,接受行程码、风险旅居史查验。

6.开馆试运行期间,暂不接受社会社教、研学团队组织的入馆活动。

文/李宇欣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广西恐龙动物群”集聚国家自然博物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30
超500件珍贵化石亮相,恐龙大型特展在京展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14
依托高校创新资源 2023年国家自然科普基地名单公布
科技日报 2024-02-21
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领略自然魅力 品读生命史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4-11
自然博物馆恐龙家族迎来新成员,50余件化石阐释恐龙晚期演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9-20
广东河源警方缴获“恐龙蛋”160枚 专家表示:均为白垩纪晚期化石
南方日报 2022-07-15
广东警方破获盗掘贩卖恐龙蛋化石案 缴获恐龙蛋化石160枚
中国新闻网 2022-07-13
成都自然博物馆藏着黑科技:转动AR显示屏 猛犸象“活了”
成都商报 2022-06-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