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 | 观影纠纷中“退改票”占比过半 建议影票退改规则需公平并事先明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7 11:27

不少消费者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购买了电影票后,临时有事不得不取消观影计划,但想退票的时候却发现,部分影票只能改签,不能退款,有的甚至不能改签。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17日了解到,消费者网联合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今年采集到的影票消费维权舆情信息中,有关退改票问题信息最多,占比超过一半。

买了票电影没看却不能退 退改票占电影消费舆情一半

近日,济南的消费者陈小姐在某平台买了两张电影票,但当她到影城时却取不了票。联系影城工作人员后得知,原来是她买的票与别人撞票了——她与另一个人在两个不同平台买到了同一张电影票。最终,陈小姐也没看成电影,但是当她想把这张电影票退掉时,却遭遇了麻烦。几经辗转,陈小姐都没有能拿到自己的退票款,最后平台客服直接说电影院不支持退改签,所以不能给她退款。作为补偿,客服只能为她申请20元代金券,而且还只能在该平台购买电影票。

而更多的消费者还遭遇过买错时间或影院,提前买好票却临时有事等情况,但是很多影院不支持退票,有的甚至不支持改签。消费者大多只能无奈作废电影票。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从2022年1月1日至11月15日,全网共采集到有关影票消费维权舆情信息352384条。其中有关退改票问题信息193726条,占比54.98%;价格问题信息79185条,占比22.47%;客服问题信息54067条,占比15.34%;其它信息25406条,占比7.21%。由此可见,退改票问题舆情信息占到一半多,备受舆论关注。

“不退不改”“只改不退”是不是霸王条款?

舆情信息最多的退改票问题,关键是对影票退改规则的争议。部分消费者抱怨,电影票“只改不退”“不退不改”等规则不合理。消费者认为,在电影观影购票过程中,影院和平台应该更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有相关人士表示,“不退不改”“只改不退”等规则已涉嫌霸王条款,应该有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促进电影票“退改签”合理化,保护消费者权益。

不过,部分平台认为,电影票“退改签”的决定权并不在售票平台,而是在于售票影院如何决定,平台方能做的,主要是在售票页面显著位置提醒用户,该影院是否提供退改签或者退票服务。而影院方则表述,电影票无法“退改签”也有自己的苦衷,电影票本身具有时效性和有限性的特征,临时退票导致二次销售成本增加,有些黄金场次的黄金观影区域,甚至可能因为临时退票而导致影票在开场前短时间内无法再次售卖。同时,正因为电影票时效性和有限性的特征,无理由退换也并不适用于电影票等文娱内容服务消费。

那么电影票只改不退,是商业自由还是霸王条款?类似电影等文娱内容服务消费,究竟适不适用无理由退换?有关舆论观点认为,在电影票购票过程中,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合同”关系,只要商家明确展示了“退改签”的相关规则,保障用户享有知情权,并且“退改签”规则中不含引导、欺诈或者歧视性的条款,也不存在限制消费者权益或加重其责任的情形,那么“合同”就是有效的,“合同”双方自然应遵守合同条款履行彼此的责任。

有关人士认为,一方面,消费者支付电影票款,是希望电影能够如期的上映并满足自己的观影需求,如果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观影,用一刀切式的“不退不改”规则将风险全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确实有违公平原则;但另一方面,影院和平台提供的是一种有时效的和有限性的服务,如果因为消费者的自身原因错过了服务时间,浪费了服务资源,退票或者改签会使影院的隐性成本增加,也是不公平的。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和电影票相类似的线下演出等文娱内容服务售票方面,也有类似的“退改签”难问题。相比较电影票而言,线下演出等文娱内容服务在“退改签”问题上,隐性成本更高。

建议影票退改规则需公平并事先明示

有专家认为,电影票“退改签”规则虽然没有法律的强制规定,但也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体验。“退改签”规则可以以机票等“退改签”服务相对成熟的行业标准作为参考。“比如说有一些预售的比较早的票,实际上你是可以给他一个退票的时间的,比如提前一周,提前几天都可以退,那么你这个替补的可能性的成本可能就没有那么高。另外对一些热播的场次,比如首映,或者说是大家相对来说比较集中观看的场次,其实影院的替补可能性也比较高,也是可以给出一定的退票机制,同时辅之于明确标示的退票的条件条款,包括费用,那么形成这样一套完善的机制之后,实际上还是有助于去激发消费者的更多的、多样的消费需求的。”

舆论观点也指出,在电影票售卖过程中,影院和平台一定要明确展示电影票的“退改签”规则,如因未明确展示“退改签”规则产生相关消费纠纷,影院和平台应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也提醒购票用户,在现有规则下,购买电影票之前还是要仔细了解影院和平台的“退改签”规则,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选择、兴趣、需要,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影票。同时,在票务“退改签”问题上期待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经营者及时响应消费者的呼声,制定出台相关行业规范,明确电影票退改签细则,推动观影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发布电影消费调查报告 部分影院不免费提供3D眼镜 退改签不到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30
沪消保委鼓励电影院与购票平台优化竞争 提供更高性价比观影服务
中国新闻网 2024-06-12
同一场电影票价不同,一张电影票背后藏了多少猫腻?
法治日报 2023-09-18
同一场电影票价不同 一张电影票背后藏了多少猫腻?
法治日报 2023-09-18
“防黄牛”没有问题,演出票不退不换没有道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8
电影票退改规则引热议 专家表示需公平合理并事先明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7
想退电影票有多难?退改签规则由影院决定,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法治日报 2022-11-12
部分影院拒绝“退改签”,媒体:文化市场服务水平待提升
经济日报 2022-10-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