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赏读|索多玛的义人:反抗纳粹的德国贵族
文景 2022-11-18 08:00

1945年4月29日,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日子里,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麓的小镇塞科斯腾的慕斯(Moos bei Sexten,今属意大利),德国国防军上尉维夏德 · 冯 · 阿尔文斯莱本(Wichard von Alvensleben,1902—1982)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附近有一个党卫军单位正押解着一群犯人,随时可能将其屠杀;这是不合法的,国防军不能坐视不管,他必须去营救这些犯人。也就是说,他可能需要向身为战友的党卫军开枪。与此同时,美军的滚滚洪流正在不可阻挡地逼近。

党卫军和国防军一直都有摩擦,但发展到兵戎相见,实属罕见。阿尔文斯莱本特别适合执行这个人道主义任务,他出身北德贵族地主世家,自幼在修道院学校受教育,非常虔诚,是圣约翰骑士团德国新教分支的成员。无论从出身还是信仰来看,他都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骑士。

事不宜迟,阿尔文斯莱本孤身前往犯人所在地,即距离慕斯17公里的小镇尼德多夫(Niederdorf,今属意大利),侦察“敌”情。次日早上,他带领15名士官展开行动。两个小时后,80名掷弹兵的增援部队奉命赶到,封锁了尼德多夫村。国防军和党卫军同袍针锋相对,情势万分紧张,冲突一触即发。

为了避免同室操戈,阿尔文斯莱本打电话给党卫军高官卡尔 · 沃尔夫(Karl Wolff,1900—1984),他是驻意大利的所有党卫军和警察的最高指挥官。好说歹说,沃尔夫总算同意指示押解犯人的党卫军指挥官放弃任务、自行撤离。犯人被国防军实施“保护性监禁”。

这时阿尔文斯莱本才发现,他解救的犯人中有多少显赫的名人!这批囚犯共139人,来自17个国家,包括奥地利前总理库尔特 · 冯 · 许士尼格(Kurt von Schuschnigg)、法国前总理莱昂 · 布鲁姆(Léon Blum)、匈牙利前总理卡洛伊 · 米克洛什(Kállay Miklós)、普鲁士王子弗里德里希 · 利奥波德(Friedrich Leopold von Preußen)、德国前央行行长亚尔马 · 沙赫特、大工业家弗里茨 · 蒂森、国防军参谋军官博吉斯拉夫 · 冯 · 博宁上校(Bogislaw von Bonin)(博宁因违抗希特勒的命令、指示部队撤退而被捕,[1]正是他设法打电话与阿尔文斯莱本的上级取得联系,才有了这次营救行动)、亚历山大 · 冯 · 法尔肯豪森(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上将、英国特工西吉斯蒙德 · 佩恩 · 贝斯特(Sigismund Payne Best)、著名反纳粹抵抗分子法比安 · 冯 · 施拉布伦多夫(Fabian von Schlabrendorff,1907—1980)以及行刺希特勒的抵抗分子施陶芬贝格伯爵的亲眷。

没过几天,美军赶到,这群犯人得到解放。阿尔文斯莱本自己也被美军俘虏,但因为他历史清白,很快获释,战后做生意、管理庄园、从事慈善事业,安度晚年。一直到1964年,他当年的壮举才为公众所知。他在一封信中表示,他作为基督徒,救人一命,义不容辞。

阿尔文斯莱本是一位贵族军人。他尽忠职守,在纳粹军队中服役,所以与纳粹政权有一定程度的合作。在那样的黑暗社会里,极少有人能与纳粹政权完全撇清干系。但他有自己的良心底线。他不是纳粹分子,也不是反纳粹的抵抗战士,而是有基督教情怀的保守派。

德国贵族与纳粹有着复杂和暧昧的关系史,有过“热恋”,有过沆瀣一气,有过幻想破灭,也有过冲突和反抗。贵族当中有死心塌地、为虎作伥的纳粹分子,有从一开始就抵制纳粹的勇士,也有曾经崇拜希特勒,后来却往元首的会议桌下塞炸弹的参谋军官。大多数贵族和阿尔文斯莱本一样,也和大多数德国平民一样,努力在“体制”当中生存。有的时候,他们能捍卫自己的底线,有的时候则随波逐流。

反对纳粹的理由

贵族不是铁板一块的同质群体,贵族身份并不是决定政治立场的主要因素。所以,面对纳粹党,贵族的态度不尽相同。话又说回来了,非贵族的人群,或者任何一个以出身或职业而论的人群,何尝不是这样?总的来讲,贵族在纳粹德国的地位和其他精英群体如工业家、科学家、文化精英等类似,受到政府的分化、吸纳、削弱和利用。很多贵族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纳粹的疑虑和反对,也有很多人是逐渐觉醒的。

很多贵族出于他们阶层天生的保守与虔诚信教,对街头流氓风格(如恩斯特 · 罗姆的冲锋队),并且在前期非常草根化、民粹化、貌似“左倾”和喊着平均主义口号的纳粹党持怀疑态度。希姆莱、罗森堡等人的异教神秘主义思想让他们敌视基督教,这也引起虔诚的基督徒的反感。

根据历史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研究,天主教信仰让南德贵族天然地对极端思想和纳粹思想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新教的普鲁士贵族更容易接受纳粹;而威斯特法伦等西部地区虽然也信天主教,但受普鲁士影响的时间比南德久,影响也更深,所以比南德贵族更容易接受纳粹,但不像东部贵族那样热情。典型的贵族纳粹分子是“易北河以东的小贵族,男性,年轻,信新教,从军,没有自己的地产”。其实,不仅是贵族,对于全体德国人来说,在30年代初的选举中,也是信奉新教的北德地区和易北河以东地区更支持纳粹,信奉天主教的西部和南部较少支持纳粹。

纳粹上台之后对各种各样的反对派与潜在反对派的凶残迫害与镇压,毫不掩饰的对外扩张的侵略计划,以及战争打响之后(尤其是对苏战争开始之后)的反人类的残酷暴行,包括无视国际公法的《关于政治委员的命令》,即屠杀被俘的红军政治委员,让相当多的贵族感到惊恐和憎恶。即便是有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思想的贵族,即便是在战争初期支持争取“生存空间”、对德军起初的轻松胜利感到陶醉的贵族,在目睹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战俘、平民被枪决和丢进万人坑,耳闻目睹了集中营和灭绝营的惨剧之后,也往往对纳粹丧失人性的罪行感到震惊和憎恨。而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惨败告终以及美国参战之后,很多贵族清楚地认识到,希特勒正在把德国拖向地狱。于是,越来越多的贵族投身于抵抗运动。

九月密谋

阿尔文斯莱本并非积极的抵抗分子。但有不少贵族军人坚决站到纳粹政权的对立面,用自己的生命去抗争。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出身于历史悠久的施瓦本天主教贵族家庭的克劳斯 · 冯 · 施陶芬贝格伯爵,他于1944年7月20日用炸弹行刺希特勒,不幸失败,当夜即牺牲。施陶芬贝格伯爵的英雄壮举在战后德国家喻户晓,多个城市建有他的纪念碑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或广场。战后西德国防军的一处兵营被命名为“施陶芬贝格伯爵兵营”。每年7月20日,西德政府及两德统一战后的联邦德国政府都举行纪念活动,联邦国防军军人会郑重宣誓以纪念施陶芬贝格。他的故事还被多次搬上银幕,其中最有名的可能要属2004年德国明星塞巴斯蒂安 · 科赫出演的电影《施陶芬贝格》(Stauffenberg)和2008年汤姆 · 克鲁斯出演的《行动目标希特勒》(Valkyrie)。

其实抵抗集团(有不少人属于贵族)刺杀希特勒的行动有很多次,施陶芬贝格是其中最有名的一次。军人抵抗集团在战争爆发之前就形成了。

1938年9月,国际形势高度紧张,希特勒威胁要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不惜动武。国防军的许多高级军官和外交部官员相信德国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一旦开战,德国必败无疑。在他们眼中,希特勒是国之大患。本着救国的精神,他们开始密谋,打算发动政变,冲入总理府,杀死或者劫持希特勒,推翻纳粹党政府。这就是所谓“九月密谋”(也叫“奥斯特密谋”)。

密谋的核心人物是国防军军事情报局外军处(Amt Ausland/Abwehr)的汉斯 · 奥斯特中校(Hans Oster,1887—1945,最终军衔为少将)。他是当时多个反对希特勒的群体当中“最核心、最积极的角色;是驱动力量,同时也是各个反抗集团之间的中间人”。为了阻止战争、推翻希特勒,他多次向荷兰、比利时等国泄露希特勒的侵略计划。他说:“也许人们会说我是叛徒。但我不是。我认为,与那些跟在希特勒后面的人相比,我是更优秀的德国人。我的目标和我的责任是从这场瘟疫当中拯救德国,也拯救世界。”这一席话颇能代表大多数抵抗分子(尤其是军人)的信念。

参与奥斯特密谋圈子的人地位很高,包括曾任陆军总参谋长的路德维希 · 贝克大将、现任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 · 哈尔德(Franz Halder,1884—1972)、军事情报局局长及海军上将威廉 · 卡纳里斯(Wilhelm Canaris,1887—1945)、内政部高官汉斯 · 贝恩德 · 吉泽维乌斯(Hans Bernd Gisevius,1904—1974)、央行行长沙赫特博士等高级将领和大员。

密谋者当中有不少贵族,包括埃尔温 · 冯 · 维茨莱本(第3军区,即柏林与勃兰登堡军区的司令,最终军衔为陆军元帅)、柏林市警察局长沃尔夫 · 海因里希 · 冯 · 海尔多夫伯爵、柏林市警察局副局长弗里茨-迪特洛夫 · 冯 · 德 · 舒伦堡伯爵、驻扎在波茨坦的第23师师长瓦尔特 · 冯 · 布罗克多夫_阿勒菲尔特伯爵(Walter von Brockdorff_Ahlefeldt,1887—1943)、第50步兵团团长保罗 · 冯 · 哈泽(Paul von Hase,1885—1944,最终军衔为中将,在1944年7月政变期间是柏林卫戍司令)、司法部官员汉斯 · 冯 · 多纳尼(Hans von Dohnanyi,1902—1945)、陆军总参谋部军需总长卡尔_海因里希 · 冯 · 施蒂尔普纳格尔(Carl_Heinrich von Stülpnagel,1886—1944,最终军衔为上将)。就连新任陆军总司令瓦尔特 · 冯 · 勃劳希契元帅(Walther von Brauchitsch,1881—1948)似乎也参与了密谋。或者说,即便他不是参与者,但也没有告发。

按照密谋者的计划,一旦希特勒命令军事动员、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他们就以“党卫军发动政变,国防军要重建秩序”为借口在柏林发动政变。首先由弗里德里希 · 威廉 · 海因茨(Friedrich Wilhelm Heinz,1899—1968)率领可靠的突击队杀入总理府,杀死或控制希特勒。随后逮捕纳粹党其他领导人,建立一个为期尽可能短的军事独裁政权用以稳定形势,然后建立新的临时政府。

然而,英国首相张伯伦害怕战争,在谈判中向希特勒让步,于9月29日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让希特勒不费一兵一卒就赢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战争暂时没有爆发,希特勒大获全胜,在国内赢得极高威望,“九月密谋”无疾而终。

“九月密谋”集团被英国政府釜底抽薪,因此一蹶不振,但其中不少成员转入其他的抵抗集团,继续以各种方式抵抗纳粹政权。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包括贵族,将会为抗争强权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来源:文景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俄罗斯将以涉嫌种族灭绝罪对纳粹老兵洪卡进行全球通缉
央视新闻 2024-08-23
赏读|烽火巴黎:1939-1944二战围城纪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9
赏读|一段发生在第三帝国黑暗中心柏林、令人无法忘却的真实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6
历史|波希米亚人:第三帝国柏林地下抵抗运动中的爱情与牺牲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6
德国防长:欧洲安全形势恶化 德国将重组联邦国防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4-05
赏读|现代神话学的洞见与偏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2
俄对加总理道歉不满 或将要求引渡纳粹老兵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28
波兰驻加大使:该纳粹老兵应被起诉 加领导人应向波兰人道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