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广州:管控区癌症患者跨区就医 爱心跨过生死关
南方都市报 2022-11-16 08:04

抗癌近五年的丹丹到了住院治疗周期,由于颅内转移瘤胀大,她出现呕吐、视觉丢失、行动能力下降等症状。疫情袭来,她一直求医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处于管控区域;她的家住在广州海珠区管控区域;临时借住的番禺洛浦亦地处管控区域。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的她,“怎么就医”成了一大考验。

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州筑起了生命优先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乳腺肿瘤、神经外科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管控区医疗组的“大白”们、志愿者司机、媒体抗疫服务平台助她克服了跨区就医难题。

脑转移瘤手术两月后

复发

手术取出脑转移瘤两个月后,丹丹的病复发了。

2018年,女儿出生,丹丹查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诊断明确时,已经有了非常严重的肝、骨、颅内转移。求生欲望、身边亲友的支持,孙逸仙纪念医院医护团队的悉心呵护,她的“抗癌模式”马达全开,经历了靶向治疗、放疗、神经外科开颅取出转移瘤。但病情复发,差点将她击倒。

乳腺肿瘤本身控制得很好。

肝、骨转移瘤也得到极大遏制。

但颅内的转移瘤却在不断胀大。去年,丹丹接受了一次放射治疗,病情得到短期遏制。今年9月,颅内肿瘤开始不断胀大、挤压功能区,视野模糊、步态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日益突出。

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她接受了颅内肿瘤切除手术。不到两个月,出现不太稳定的现象,间或还有呕吐,像极了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区被压迫后出现的症状。

11月8日,丹丹挂了号,出门才发现,自己住的楼被列为中风险区,管控了。联系居委,申请通行,丈夫陪她到了珠江医院。医生说需要做MR,但最快要等到11日。

丹丹联系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排队,到晚上7点半,丹丹做完了脑部MR。她坐在医院的椅子上,心里盘算:如果回家,明天再出来可能会麻烦。因为家在管控区,隔壁栋出现阳性病例。同栋居民已被转送隔离。丹丹的丈夫咨询社区意见后,丹丹决定,去番禺好友家中借住,第二天回医院拿结果、继续其余的检查。

可没想到,借住期间,丹丹病情恶化,出现视物模糊、共济失调、喷射状呕吐等多种症状。

11月10日,在手机上,丹丹查到MR的结果,发给为自己脑部开刀的郭教授。教授在微信里很惊讶:怎么复发得这么快?他表示,只有继续手术或者局部放疗了。

可珠江医院地处海珠区,暂时无法接收她入院。

丹丹拨通了和女儿的视频。

一边和孩子说着话,一边哭了起来。

她联系海珠区的社区医疗救助组。工作人员提出几项建议,但难以解决问题。而11月9日,番禺也开始管控。如果丹丹想从借住的番禺去医院看病,不仅要按要求报备,乘坐公共交通,也会遇到困难。

丹丹给自己能联系到的医院、认识的医生发微信。

同事、好友,继续拨打着社区、居委、街道的联系电话。

深夜急送刚解封院区

转运

洛浦街道及社区提出了一个方案:

居家做抗原自测,阴性结果上传等待健康码转绿。然后打120,或者求助社区医疗组送往就近的医院。

第一次抗原自测完成了。

11月11日下午,广州疫情新闻发布会宣布:海珠、番禺都对疫区内的重症病人、肿瘤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专人医疗组服务,还有数百台爱心车辆可以专车送往医院。

番禺洛浦街道和社区的信息也愈加明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提供愿意接收的证明,医疗组就免费把人闭环送过去。洛浦医疗组联系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长期跟踪随访丹丹的专家刘强教授。

刘教授建议等到海珠解封后立即送医处置。

洛浦医疗组建议:如有突发状况打120,可以送到番禺区中心医院,红码也可以。

海珠区医疗组建议:等红码转绿后,联系居委接回家,医疗组解决就医问题。

亲友们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保持联系,得知当天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沿江路本部因成功排除了疫情传播风险,开始解封,并立即有序接收门诊、住院病患,缓解毗邻的海珠、荔湾区急危重症的救治压力。

能今晚就送过去吗?

朋友找到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吴畏教授。他和刘强教授等院内专家沟通,调出MR影像查看,结合手术病历,会请神经外科、急诊科、放射科的专家们加急研判:

情况危急!如果患者不能及时接受紧急放疗或神经外科手术,极大概率形成脑疝甚至更严重的情况……

必须排除各种困难,尽快救治!

吴畏教授联系医院医务科起草接收证明:“我院愿意随时接收这名危重的病人。”并在周五晚7点半盖上章。

“要有心理准备,可能周六就要手术!”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颅脑肿瘤专科主任邓跃飞教授发来消息。

当晚9点半,载着丹丹的“爱心车”从番禺区洛浦街道出发,向越秀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飞驰。

在海珠桥,检查通行凭证,交警第一时间打开水马。

“爱心车”稳稳地停在了医院急诊室门口。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北院区,急诊、神经外科值班医生早已等候。经过快速确认、核酸检测等系列手续,当晚10点半以前,丹丹顺利住进了神经外科的隔离病房。

家住越秀的同事接替照顾丹丹。问诊、查体、上消脑水肿的甘露醇。等深夜班的医生和护士们忙完。

凌晨2点,丹丹终于可以安心睡一觉了。

解码即刻手术

平安

11月12日。

按相关规定,给赋红码患者手术,手术间要采取防控措施,医生要穿着封闭的防护服手术。这对于需要精密操作的脑部外科手术而言,会增加难度。

术前的抽血、各项指标检查,有序地进行着。

而根据实际情况“解除红码”的快速通道也在提速。下午2点左右,一封紧急就医申请通过媒体抗疫民生服务平台火速递交给多个相关部门。海珠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全力协调市卫健委给予大力支持,打通“解码”快速通道。

下午3点半,丹丹开心地叫了一声:“变绿了!”

好消息传递给护士站。太好了!手术可以进行。

当晚7点,主刀的邓跃飞教授来到她的病床前,一项项交代手术流程,解释治疗方案、手术风险,耐心回答丹丹每一个问题:

“我不想坐轮椅,不想瘫痪,这个心愿能满足吗?”“手术完了,我可以继续找您治疗吗?”

睡前,护士陈芳给丹丹剃了头发。

“负责剃发的护工进不来,我们是生手,手艺不精别见怪啊。”这位刚刚休完产假返岗的护士妈妈,已经快10天没有回荔湾区的家看过6个月的宝宝了。

11月13日清晨7点,护士来了。“丹,要准备手术了,不用紧张,睡一觉中午就醒来了。”

7点半,丹丹被送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北院区岭南楼24楼手术室,接受左侧小脑半球肿物显微切除术+硬脑膜修补+后颅窝去骨瓣解压术。

4个小时后,邓跃飞教授给家属发来简洁的几行字:丹手术已经顺利做完,沿脑干及后组颅神经分离完整切除肿瘤,术中无特殊,拟麻醉清醒后回病区病房。顺利!无需进ICU!

下午3点,丹丹从麻醉中苏醒过来。

睁开眼,第一句话就是:我饿了!

脸上有点调皮的笑容。

文/王道斌 游曼妮 莫郅骅 林伟吟 刘文琴 黄睿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广东医疗专家完成首例全腹腔镜全肝移植术 肝移植微创化 切口仅12厘米
南方都市报 2024-01-16
中山二院相关人员确诊癌症 中科协发文呼吁:秉持科学理性态度 尽快地探求事件真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9
中山二院回应“乳腺外科多人患癌”:近年有3人患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8
中山二院深夜回应“乳腺外科多人患癌”:近年有3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1-08
广东中山二院乳腺外科一医生的学生集体患癌?医院:信息不实 会有调查情况说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7
医师节的接力:横跨280公里 搭建重症患者救治“生命航线”
中国新闻网 2023-08-19
共同助力癌症防治——九大癌症领域专家齐聚第三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总结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5
除夕夜,记者探访广州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
南方日报 2023-0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