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回龙观|又见书店,人来人“网”
北青社区报回龙观版 2022-11-15 20:01

找一本好书,安静地寻一角落细细品读.....如今,借助网络转型归来的“又见书店”焕然新生。

网络为风,书店重又开张

“又见书店”位于回龙观街道龙域北街10号院,是一家以24小时营业、会员义务打理书店、社会化拥军等为特色的会员制实体书店。

“又见书店”取名于回龙观的“观”字,“又见”二字还有辞旧迎新、从头开始的美好寓意。书店前身是昌平区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会员制书店,去年受疫情影响一度经营困难。恰逢昌平区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政策推行,书店得以重新开业。

“如何带领书店重焕新生”成为了店长李斌不断思索的问题。“我们一直致力于实体书店的创新,努力通过科技和网络为书店带来改变。近些年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让我们坚定了优化以往自媒体平台的决心。”

今年5月,“又见书店”重启了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发布活动预告为主要内容,为大众提供报名入口。不仅如此,公众号内的“加入会员”还可以直达功能强大的“又见书店”小程序,实现“线上”与“线下”联动。想要找到心仪的书籍,只需要在小程序内输入书名、作者或者关键字即可精准定位书籍在店内的库存位置,会员还能免费在线借阅。

“又见书店”拥有图书上万本,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管理等。这里开放式的借阅环境,让书真正流动起来,而不是单纯售卖。

除了公众号和小程序,“又见书店”还开发了微信视频号与抖音号,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了书友们畅所欲言、其乐融融的一点一滴。

“我想把书店建成家一样温暖的港湾,大家不仅可以读书学习,还可以放松娱乐。”李斌在一次线下活动视频中说道。

凝心聚力,借“风”共建新平台

“环境很整洁,学习氛围很浓厚。”这是很多顾客对“又见书店”的评价。书店幽静雅致的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凝结了会员与志愿者们的无偿奉献。

目前,“又见书店”的志愿者有近30人。据了解,他们大多是书店会员,因为爱书又成为了建设书店的志愿者。

“线上借阅这种模式我觉得是与时俱进的,也能让阅读更加便捷。”一位曾从事过java相关工作的志愿者,听闻书店有意开发小程序便主动加入了设计团队。

唐老师曾是华夏出版社的编辑,他主动加入了选书委员会。选书委员会在后台将“又见书店”小程序中的“每日书单”整理为数据库,每日都会以一个与时俱进的主题为核心,推荐经典书目供读者选择,最终呈现在小程序前端。“值得反复阅读、绝对不可错过的经典书籍”是他们的选书标准。 

除了小程序的开发运营,还有很多志愿者投身于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布尔是一家电信公司的员工,闲暇之余负责书店的活动策划与组织;北漂一族邓邓经常来书店自习,并且负责着小程序的视觉设计以及书店的海报制作,每次任务事不过夜......

行合趋同,千里相从。四面八方的爱书人士聚集到一起,共享一部好书,共读一首诗歌,共赏一部电影,共同建设书店的网络交流平台。形成了一种“书店用心服务读者,读者暖心反哺书店”的和谐关系。

实至名归,网络拂起新希望

通过实体书店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探索,“又见书店”企业微信已吸引1500余人关注,工作日每日增长10人左右,周末每日增长20-30人。每日消息与朋友圈传播面可覆盖8000至10000人。微信视频号与抖音号视频平均总点击率累计过千。

实体书店经营与线上创新实践的成功赢得了大众的好评。“几乎任何时候书店都是开着门的,有种家的感觉。”“平时在这里能认识不少朋友,提供了一个精神栖息的空间,希望书店长青。”“又见书店”在美团App与大众点评App的“昌平区书店音像好评榜”均排名第一。

谈到运用网络平台运营书店的初衷,李斌说道:“有句俗语,‘干什么吆喝什么’,我们之所以用网络渠道进行宣传,是想要言行一致、脚踏实地宣传并建设好书店,全心全意为更多读者服务。”

多种网络交互平台的组合运营不断激发“又见书店”的活力,在丰富周边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更打造出了情暖回龙观的温馨氛围。

编辑/赵亚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