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半导体领域又出长单。
当地时间14日,英飞凌宣布,已与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即将展开碳化硅(SiC)芯片多年供应合作。
根据协议,英飞凌将在2025-2030年预留产能,并向Stellantis的Tier 1直接供应商供货CoolSiC裸晶芯片,这些芯片将用于Stellantis旗下电动车,本次协议潜在采购量与产能储备价值将大大超过10亿欧元(约合72.83亿人民币)。
实际上,这已是本月以来,SiC行业公开的第三份长单,且长单全部与汽车相关。
11月6日晚间,三安光电公告,子公司湖南三安与需求方签署《战略采购意向协议》,后者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业务,承诺自2024-2027年确保向湖南三安每年采购碳化硅芯片,协议金额预计为38亿元(含税)。
11月8日,Qorvo与半导体晶圆供应商SK Siltron宣布,双方已签署一份多年期的SiC裸片和外延片协议。此次合作将“更好地满足汽车市场对先进碳化硅解决方案迅速增长的需求”。
此外,Wolfspeed、安森美已双双上调碳化硅业务收入预期。
前者将2026年营收预期较去年底提出的21亿美元目标提高30%-40%;安森美则将2022年SiC营收预期上调为“同比增长3倍”,此前为1倍;公司未来3年在手的SiC长期供应协议金额超过40亿美元。
多领域助推 碳化硅市场需求饱满
如今,碳化硅上车迎来大发展时代。随着成本持续下探,汽车传动系统、动力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等对SiC相关器件的需求水涨船高,特斯拉、比亚迪、小鹏G9、蔚来ET5/ET7等搭载碳化硅车型快速放量,带动碳化硅需求急剧上升。
意法半导体CEO也曾在7月受访时表示,公司已与20家车企达成合作,将SiC MOSFET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电动化。
新能源车单车便有13处零部件需使用SiC器件; SiC更是电驱系统向高电压升级的核“芯”,有望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及充电速度慢两大核心痛点。
从整车性能看,搭载碳化硅后,车辆损耗可降低80%,充电速度增加2倍,功率密度提高,体积减小。
从车辆各模块来看,车载充电OBC/直流快充中,碳化硅器件将助力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性能提升;电机驱动/逆变器中,SiC高耐压、宽禁带和高导热率特性使得SiC更适合应用在高功率密度和高开关频率的场合;DC-DC中,SiC二极管能较好平衡耐压和效率问题,同时提升集成度。
除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之外,SiC的主要应用场景还包括光伏逆变器、工业变频器等。例如,锦浪科技此前曾表示,公司已在二极管及MOSFET器件上,同时推进SiC替代IGBT,其中直流侧替代相对更快;且明年已订下不少SiC器件,几乎所有产品系列都将用到。
在多应用助推之下,碳化硅市场需求饱满,汽车市场的确定性增长,叠加储能等新兴领域出现。中金公司预计,2022-2024年,SiC器件有望迎来增速最快的三年周期。
从供需而言,东吴证券表示,2021年碳化硅器件端,安森美份额为7%,预计未来将持续提升;CR5之外份额为12%,本土化率目前较低。分析师预计,到2025年,全球碳化硅器件市场规模有望达74.3亿美元。2025年前,供需将持续趋紧,本土化将留有一定的发展窗口期。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