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报告称越来越多中国女性积极投入科学研究
中国青年报 2022-11-14 20:00

日前,在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爱思唯尔共建的科研评价实验室,联合发布我国第一份以性别视角解读中国科研生态的研究报告——《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科研人员画像》(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从性别维度分析超过16万名中国科研人员在2005年至2019年的科研产出,结合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中的论文数据,从学术影响、领域特征、科研角色、科研合作、科学基金申请等多个维度对中国女性科学家的现状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科研领域的性别差异逐步改善,女性科研人员在科研参与度、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进步;在各个学科领域,中国科研人员的性别差异都在逐步弱化,尤其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男女比例最为接近。报告建议,未来女性科研人员应该更多地承担科研中的主导角色,在科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全球化的科技舞台上,展示了非凡的创造力和影响力。但是,世界科研领域内的性别失衡现象仍然长期存在,中国也面临类似情况。”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暨联合实验室主任刘细文研究员说,报告首次以数据分析的形式揭示中国科研人员性别维度的发展情况,弥补了中国科研群体职业生涯画像研究的空白。

报告显示,现阶段男性科研人员的规模远超女性,但女性占比正在逐年快速上升。从男女科研人员占比的变化看,中国女性科研人员占比从2005年占比13%上升到2019年的27.7%,增加了14.7个百分点。

在女性科研人员“职场天花板”问题上,情况也正在改善,女性与男性在职称晋升中的差异在逐步缩小。2008年至2017年,中国正高职称男女数量比由5.47下降至3.92,中级职称从1.94下降至1.57。这说明中国女性科研人员在职级晋升中的劣势地位正在逐步改善,职场竞争力不断加强。

报告称,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科研人员正在积极投入到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中,不同科研领域选择的性别差异逐步弱化。相较于2005年至2009年,2015年至2019年各学科男女数量比例都有显著缩小趋势,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男女比例最为接近。

就学术影响力而言,性别差异并不显著。以2015年到2019年的学术产出为例,男性论文的影响力指标分值为1.22,同期女性为1.13,差异微小,体现了女性科研成果受同行关注的程度与男性大体相同。具体到不同学科,女性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表现优于其他领域,尤其是在神经科学和药理学领域表现卓越;而在物质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女性的学术影响力仍低于男性。

报告显示,女性科研人员的论文合作者数量普遍多于男性,同时由女性主导的科研团队规模也大于男性。而男性科研人员则在国际合作中更为活跃。

“通过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科研人员无论在人数上、科研产出上、学术影响力上还是科研项目执行上,都有巨大而迅猛的增长。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她们正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秘书长于利成表示,“作为报告的全球首发平台,我们不但希望给大家分享这些洞见,更想要倡导构建一种包容、多元的创新生态,加强科研人员群体的性别平衡和多样性,鼓励让更多女性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学传播和应用等环节中发挥更大价值。”

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由国务委员任中方主席,重要国际机制首次举办这一研讨会
北京青年报政知见 2024-10-16
她们的飞驰人生:女骑手、女司机越来越多了
第一财经 2024-10-06
科普|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睡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5
科普|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睡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5
新入行货车司机女性及高学历者渐多 男性仍占大头 数字货运平台对收入影响越来越大
南方都市报 2024-07-31
放宽至40周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调整女性申请人年龄要求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8
胰岛素的效果有性别差异吗?最新研究!女性必看!
科普中国 2024-01-08
法国私企男女收入差距达24.4% 女性工作量比男性低10.6%
海外网 2023-03-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