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10个可再生能源供暖项目将陆续“上岗” 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8万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1 19:27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集中批复10个可再生能源供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这10个项目分布于通州、海淀、顺义、昌平、大兴及延庆等6个区。主要分为再生水源热泵供热制冷、浅层地源热泵供热制冷、中深层地热利用三种技术类型,总供热面积达285.54万平方米,将为产业园区、学校、住宅等多类型建筑提供冷热源保障。10个项目每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量3.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8万吨、氮氧化物排放609.26吨。

10个项目总供热面积达285.54万平方米 

“这10个可再生能源供暖项目将陆续‘上岗’,总供热面积达285.54万平方米。”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10个项目分别是,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再生水源热泵供热制冷工程、通州区碧水再生水厂热泵供热、供冷示范项目一期工程、永丰产业基地(新)J地块能源站及配套管网工程、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华融商旅服务区(长城文化广场A区、万福苑养生休闲商业设施)地源热泵建设工程、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号地D地块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训练馆地源热泵建设工程、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村定向安置房项目地源热泵工程、昌平区沙河镇七里渠学校项目冷热源系统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地热供暖试点示范工程。10个项目中7个为浅层地源热泵项目、2个为再生水源热泵项目,1个为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

以通州区碧水再生水厂热泵供热、供冷示范项目一期工程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0202街区碧水再生水厂旁,主要为周边配套公共建筑提供冷热服务,属于再生水源热泵供热制冷项目。主要建设再生水供热制冷能源站及配套设施,共配热泵机组5台,热泵装机占比82%,市政热力作为调峰热源,总供能面积为69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12月开工,2025年12月完工。永丰产业基地(新)J地块能源站及配套管网工程属于浅层地源热泵供热制冷项目,位于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新)J地块,主要为科研办公用地、基础教育用地、共有产权房等提供冷热服务。主要新建地埋管取热装置及配套设施,布置地热孔1345个,配置热泵机组2台,热泵装机占比28.7%,其余由燃气锅炉作为调峰热源,总供能面积为60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已开工,预计2024年5月完工。北京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地热供暖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则属于中深层地热利用项目,项目位于通州区0701街区,将新建地热井5口,热源站1座,地热装机占比68%,市政热力为调峰热源,总供能面积为35.3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12月开工,2023年6月完工。 

10个项目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8万吨 

“这批10个清洁供暖项目主要呈现出供暖面积大、技术类型多、生态效益好、应用场景丰富、社会投资踊跃等特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批10个清洁供暖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约28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全市地热及热泵供暖面积将达到4000万平方米。10个项目中7个为浅层地源热泵项目、2个为再生水源热泵项目,1个为中深层地热供暖项目。项目覆盖海淀区、顺义区、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和延庆区共6个区,供暖服务场所既有办公、学校,也有商旅、住宅。10个项目每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量3.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8万吨、氮氧化物排放609.26吨。10个项目均为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引导,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建设,有效拉动社会投资。

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还表示,《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450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面积200万平方米、浅层地源热泵供暖面积2000万平方米、再生水源热泵供暖面积2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达到10%以上。此次10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可有效提高可再生能源供暖规模和质量,加快达到预期目标。助力提升科技园区绿色供能标准,降低园区碳排放水平,增加对入驻企业的吸引力;提升用能企业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水平,减小企业碳排压力,增加企业竞争力。与传统燃气供热相比,可再生能源项目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具有良好的低碳生态效益。对提高全市可再生能源比重、改善空气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叶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