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打造深度与广度兼具的文化盛事 中国戏曲文化周浓淡相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6 19:30

有入门级的普及互动,也有独具看点的专业策划;有名家名角粉墨登台,也有戏迷票友自信亮嗓;有兼具学术性与话题性的戏曲论坛,也有可画可体验的创意集市……中国戏曲文化周正如大海,既可深海畅游也可浅滩嬉戏。11月6日,已启动两天的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阳光剧场正式开幕,虽然主场活动将于11月10日闭幕,但后续还将在园博园持续开展常态戏曲演出,弦歌不辍、皮黄绕梁。

微信图片_202211061921053.jpg

可观又可感——

多剧种名家助阵开幕式 观剧之余涂绘脸谱带回家

开幕演出名家云集、北京京剧院的“开锣戏”《龙腾虎跃》,以武戏展现出国家兴盛、梨园欢腾的景象。随后上演的“百花争艳”板块,来自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的优秀中青年演员带来昆曲《牡丹亭》和评剧《花为媒》中的经典片段,戏曲舞台上旦角的一颦一笑、一行一止明媚如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团长王洪玲与北京京剧院梅派青衣名家张慧芳合作的京梆两下锅《穆桂英挂帅》,是戏曲舞台上的经典演出形式,满台英气逼人。国家京剧院老生演员李博刚刚获得第十七届文华表演奖,此次他和京剧名角魏积军、张小清,一道呈现了重温革命岁月的京剧《风华正茂》中的片段。“国戏风华”戏曲串烧,由中国戏曲学院学生带来青海平弦戏、黄梅戏、藏戏、豫剧、潮剧等多剧种的经典片段。一首戏歌《同圆中国梦》由谭正岩、方旭、翟墨、窦晓璇等优秀中青年京剧演员联袂唱响。之后,河北梆子《白罗衫》,戏曲周委约作品——沉浸式京剧《古厝·西游记》,昆曲《牡丹亭》等在园林内的多地上演,一日尽览戏曲百花园不是梦。

微信图片_202211061921054.jpg

正逢周末,园博园内的秀美景致又添风雅,与身着戏服的演员在银杏大道不期而遇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装扮好的演员边吊嗓边用手机拍摄着秋日美景,自己也瞬间穿越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而观众则可以在观看演出的同时体验北京京剧院精心设计的涂绘脸谱,工作人员还会在一旁为观众讲解每张脸谱对应的人物角色以及性格特点。

微信图片_202211061921056.jpg

广度与深度——

10岁小票友反串《荀灌娘》 2天10小时睹全本《红鬃烈马》

票友大赛中最抢眼的莫过于小朋友,完全没有登台的紧张,有的只是参与的新鲜与兴奋。从第一次接触昆曲,来自汇文第一小学的简馨澜便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后来也想拓展下视野,她选择在周末学习京剧,而且一学就是3年。此次票友大赛,她以《红娘》中的“看小姐”获了奖。同简馨澜将京剧当作爱好不同的是,已经学戏7年的小伙伴杨紫维准备在六年级报考北戏或国戏附中,未来从事京剧专业。“开始是喜欢京剧的服饰和唱腔,后来学习后,最大的收获就是提升了自己的乐感。”此次票友大赛,10岁的杨紫维以《荀灌娘˙ 改男装》中反串小生的表演同样获了奖。

微信图片_202211061921057.jpg

如果说票友大赛体现着戏曲文化周的参与广度,那么两台特别策划的剧场演出,则体现着今年戏曲文化周的专业水准。11月4日、5日下午及晚上连台上演的全本《红鬃烈马》如今在舞台上已很难见到。平日里舞台上通常演出的“武家坡”“算军粮”“银空山”“大登殿”,只能算是缩减版,而全本《红鬃烈马》则角色众多、行当齐全,两天四场13折共10小时的演出恐怕只能用过瘾来形容。而即将于11月9日在中山音乐堂登台的中国戏曲文化周精品晚会,则不乏跨界融合的看点与探索。王玥波、何沄伟将合作一段《二进宫》,胡文阁将先后演绎歌曲《枉凝眉》以及京剧《太真外传》,昆曲名家魏春荣和河北梆子名家王英会将联袂京剧《坐宫》,程派名家迟小秋将先后呈现京歌《蝶恋花》和京剧《锁麟囊》,评剧名家王丽京将挑战黄梅戏《牛郎织女》,琵琶演奏家章红艳则将尝试器乐演奏《大起板》。

微信图片_202211061921058.jpg

寻脉与研讨——

专业演员也有新体验 业内人士碰撞新思路

北京京剧院的程派青衣李林晓是第二次参与戏曲文化周的演出,一出程派经典《锁麟囊》中的经典唱段与秋风落叶的景致极为相配。如果说去年李林晓对于这种360度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演出形式还不太习惯,那么今年在“忆江南”的演出,她已经自如很多。“身临其境,亭台楼阁之美与戏曲之美交融在一起,拉近了艺术与观众的距离。由于我们扮戏就是在一个镂空的雕廊中,四面通透,我们是在其中的三张八仙桌上化妆,观众可以360度看到我们如何贴片子、扮戏,观众看我们,我们也在看观众,一抬头便能看到每一扇窗子上都有一张极具亲和力的面孔,幕后的每个细节都被观摩的这种独特体验是在剧场演出感受不到的。以往在剧场演出,观众席是暗的,而这种在室外园林与观众面对面接触的形式,能够真切体会到观众看戏的感受,演出中也会特别注意要照顾到面前180度范围内的观众,希望每位观众都能有一个好的体验,尽量在眼神上照顾到每个角度的观众。”在她看来,回到实景园林演出,其实也是回到了戏曲的最初状态,“从宋朝开始的市民文化,都是离观众这么近的表演,这样的演出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复古的体验,也能让我们追随先贤的脚步,在市井空间完成我们的艺术表达。戏曲艺术一步步走进高雅殿堂是靠我们的前辈艺术家在更迭酝酿中,才完成了这样的蜕变,将艺术推向巅峰,我们作为后辈也应该体验这样的演变过程。”

微信图片_202211061921051.jpg

一场戏曲盛事除了观众的参与度,专业深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连两天的戏曲文化周论坛,围绕现代戏曲的创作突破与发展空间、戏曲艺术的国际传播与文化共享等议题展开讨论,来自北京、上海、天津、保定戏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院团负责人、创作人员、演员通过线上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了讨论。“新时代中国戏曲的新局面与新挑战”包含“现代戏曲的创作突破与发展空间”“戏曲艺术的国际传播与文化共享”两个分议题。戏剧戏曲学博士张刚、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作曲戴锡英从自己专业的角度阐述分享了当代戏曲音乐创作的相关探索与思考。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提出了戏曲现实题材应拓展宽度与深度的建议。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黄齐峰则从“实战”角度,以新编历史京剧《狄青》为切入点,从实操角度提供了宝贵经验。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分享了昆曲艺术的传播与交流,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胡薇讲述了跨文化的戏曲实践与探索,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赵建新则从实例展开,从跨文化改编看戏曲的国际传播,国家京剧院编剧池浚和梅派第三代男旦传人胡文阁则分别从理论与实际经历角度讲述了梅兰芳与梅葆玖父子与京剧在海外演出及文化交流的经历。86岁高龄的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罗锦鳞分享了自己对于东西方戏剧融合的导演体会,提出“戏剧艺术是文化和文明的代表艺术,是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探索东西方戏剧的对话,碰撞、交融,融合,可以证明文明是不冲突的,是和而不同,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园博园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北京视点 | 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盛大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落幕 戏韵悠长点亮文化繁盛之光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2023-10-05
近200场活动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落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4
名家名团荟萃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8
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9月28日起亮相北京园博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0
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升级归来 园林、剧场、论坛、市集处处有“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31
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昨日落幕 多国外交官打卡戏曲之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