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视界|美国:管教孩子属于“自律行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3 18:00

我老公从来不相信“他还是个孩子”这一套说辞,如果发现孩子行为上的不轨,他会严肃地纠正过来。前几天,我们在停车场听到一孩子在大声尖叫,娃爹很有自信地说“我们家的孩子可不敢这样”。我运气很好,在与娃娃们相爱相杀的十年中,没有多少声色俱厉的时候,因为在早期教育中,他们便知道“公共场合喧哗”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行为之一。“你并不想成为在场最大声的那个人”,这是娃爹很早就给娃娃们定的规矩。

儿子问“如果遇到危险了呢?”娃爹答“那是你们唯一可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时候”。

旁敲侧击比孩子喧闹本身更难堪

我所在的地方一般不会出现“父母不管教孩子,社会来替你管教”。我小姑也曾经提起,有一天在餐馆进餐时,有一个孩子非常吵闹,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其实已经到了可以安静下来的年龄,但在场的众人也都容忍着,只有一个大叔,坐在大厅的另一头,试图对孩子的母亲隔空喊话,用的都是“幸好你只有一个孩子”,“等到他十几岁了,看你怎么办?”之类暗搓搓的话语,一时气氛变得十分尴尬,大家都感觉这种旁敲侧击比孩子喧闹本身更加让人难堪。

当众教育自家孩子的情况并不常见

我曾经在国内麦当劳里见过妈妈大声当众训儿子,这种示众行为并不太符合当地的世态人情。在这边,父母往往会把失去了控制的小孩带离现场,也许是去到车里,进行一番私下的训诫。所以有时也会见到做妈妈的“威胁”小朋友:你等着我们一会儿去车里。从现场抽离,用私下解决的方式处理公共事务,是更符合人情世故的方式。

对孩子表现的期待值会随年龄变化

培养孩子体谅他人的能力是这个话题的核心,父母作为引导者,设置好期待值是重要一步。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哭闹不止大家都会表示理解。我们教堂里有一个隔音的安静室,宝宝们如果哭闹不止,爸爸妈妈们就会带着宝宝去这个小房间里。我家小朋友婴幼时期,我们在这个小房间里度过不少星期天的早晨。

从孩子懂事的时候开始,父母则会不断教导孩子要能够体谅他人,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会对他人产生困扰,让孩子们了解父母以及社会对他们言行举止的一个期待。我的一些朋友,想起小时候在公共场合不知不觉变得大声时,都会提起一个共同点:父母的“那个眼神”,立刻自觉不妙,自然而然便安静了下来。

文/小裴(现居美国)

编辑/陈品

相关阅读
感悟|爱,就是给予真正的自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1
新知|在对噪声无比严格的德国,婴儿半夜哭闹算扰民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1
家长面对“熊孩子”如何立规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5
如何管教孩子,才不会适得其反 | 健康过暑假
健康中国 2023-07-12
如何管教孩子,才不会适得其反
健康中国 2023-07-10
《我教孩子学国学》分享会举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2
视界|日本:对吵闹的熊孩子该不该有点措施?网友分成两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3
视界|瑞士:揭秘城际火车上孩子专用的“家庭车厢”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