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梦许甘孜:雪域高原的“山海”新事
中国新闻网 2022-10-30 22:32

不少第一次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称甘孜州)的浙江干部会深吸一口气:雪域高原实在是“高”。

甘孜州平均海拔约3500米,高原辽阔也空气稀薄;2020年该州实现全面脱贫,但当地低收入群体庞大,如何实现脱贫攻坚后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难度也不低。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在此前连续16年帮扶四川的基础上,浙江去年与四川签署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协议,杭州与甘孜州下辖的12个县市结为对口支援关系,在教育医疗、产业协作等领域持续开展帮扶。

前赴后继的帮扶力量,续写着高原上的“山海”新事。携手逐梦的他们,亦是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生动缩影。

建德援建乡城当地残疾人开办的助梦百货超市

为31个患者搭起的“生命通道”

第一次见到洛追时,来自杭州的俞昉不敢相信,眼前这个黑黢黢的“老汉”,才42岁。为了包括洛追在内的31名尿毒症患者,他决心搭起一条“生命通道”。

事非经过不知难。

今年以来,浙江对四川开展“组团式”教育医疗帮扶,由浙江结对帮扶四川13所医院、28所学校,其中共选派医疗人才66名。

来自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俞昉来到得荣县人民医院。到高原的第一天,他在日记本上默默许诺:“在这里,我一定积极起到传帮带作用,在西部的土地上贡献出一份小小的力量。”

得知俞昉来自血透室,得荣县人民医院院长告诉他,当地有10多位尿毒症患者,但当地海拔较高易导致透析不充分,毒素排不干净易引发高血压等并发症。患者为治病要去很远的城市。

经过挨家挨户走访俞昉发现,当地尿毒症患者并不止10多位,共31位。例如洛追,之前辗转成都、大理等地,三年下来平均每年要花费2万余元。

如何让患者不因病返贫?在杭州桐庐县对口支援得荣县工作队的努力下,血透室建设被列入浙江省对口支援项目。

一切从零开始。挂网招标、设备采购、场地装修……每个环节,都在和时间赛跑。同时俞昉还与患者一一电话联系,记录回得荣治疗的意愿。

除硬件设施,血透室的运行也离不开专业医护人员。俞昉决定送得荣县人民医院护士的余建英去家乡富阳进修学习。

“可我是一个血透上的‘小白’。”余建英开始有些迟疑。“哪个护士不是从‘小白’走过来的?”俞昉的一句话打消了她的顾虑。

3个月进修结束,回到得荣的余建英惊喜发现,面积达270平方米的血透中心也正式落成了。如今走进血透室,4台血透机安稳运行,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一应俱全,治疗环境同城市医院比也相差无几。

得荣县人民医院血透中心内

首批回当地做血透的患者告诉俞昉,回来后不仅节省了开销,作为陪护的家人还能在家干点农活,“真是件大好事。”

“之前到处跑,太折腾了。”如今能在家门口做血透,洛追格外轻松。为了表达感谢,他还准备了一面锦旗赠与俞昉——“千里援藏为民办实事”。

俞昉觉得,自己没有愧对初来时许下的诺言。

洛追(右)为俞昉(左)送上锦旗

“果二代”的万亩果园变了样

一顶宽檐遮阳帽,一身运动装,老郑时常就这样出现在果园里。

来自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的郑军辉,如今挂职甘孜州乡城县委常委、副县长。对三农工作相当熟悉的他,自踏上乡城的第一天起,就把身影扎根在了雪域高原的果园、牧场中。

乡村要振兴,产业先振兴。

老郑介绍,乡城县的一大特点即年日照时数长,可达2000小时以上。充沛光照、优质的泉水灌溉,给予着水果优渥的生长条件。

水果中最具特色、种植面积最广的,当属苹果。尽管当地是中国苹果的优质生态区,但产业并不发达: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农民发现病虫害,找不到“药方”;摘了熟果子,寻不到好销路。

郑军辉(左)和周剑明(右)在苹果树下

“果二代”小周也面临着同样烦恼。

乡城县德园经济林果种植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周剑明是名“90后”。十年前,他的父亲放弃在外的物流生意回到乡城种苹果,但相对落后的种植技术,大大限制着出果品质。看到父亲一下苍老了许多,小周放弃了在成都的工作回乡。

去年6月,杭州建德与乡城跨越2500余公里开启对口支援。老郑也和小周交上了朋友。

“你看,这一枝上只要留两颗苹果就好,以后长出的果型更好。”“这一批15万斤,下个月送到杭州。你放心,货运我们来联系。”

老郑这位“专家”的每句话,小周都听得格外认真。

乡城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

在对口支援队帮助下,如今他的苹果园还遍布“数字武器”: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传感器一屏即知;自动灌溉、定时施肥,水肥一体化设备节约成本……

乡城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翁秋说,如今乡城的果园已实现节水50%至80%,年产苹果产量可达8000余吨,带动4800人次就业,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为让大山的“酒香”飘出巷外,老郑带队一次次往返浙川、对接平台,丰富线上线下营销渠道,为农特产品走入长三角市场拓宽道路。

放眼四川,根据浙川两地今年签署的东西部协作协议,浙江将指导落地企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吸纳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就业,带动持续增收,预计采购、帮助销售四川省农副产品15亿元。

充足的高原日照晒透了苹果,也晒出了老郑一脸“高原红”。站在当地百姓身旁的他,和小周一样,皮肤黝黑、笑容爽朗。

达瓦(左)专心绘画

爱画画的残疾人有了“工作室”

在得荣县最热闹的一条马路上,开着一家“奋飞·达瓦民间手绘”工作室。身着蓝色马甲的达瓦,正专心致志创作着一幅彩绘作品。

得荣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李红春告诉记者,达瓦先天残疾,是名聋哑人。但他很聪明,跟着村里的师傅学会了画画,对色彩很有天赋。

“你愿不愿意来到镇上,我们给你开间自己的工作室?”李红春多次上门劝说达瓦。她知道,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的关键,在于让更多残疾人有事做、有活干、有钱赚。

在对口支援队和当地残联的努力下,这家面积不大却十分温馨的工作室开张了。达瓦卖出第一幅画时,第一时间告诉了李红春,两人既开心又激动。

来自杭州市建委,现挂职得荣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杨灵江,也是这间工作室的“常客”。他看得出来,达瓦喜欢画画,希望通过画作传递美好。

令他更高兴的是,当地靠手艺吃饭的残疾人也越来越多。手工绣、土陶、竹编……残疾人通过制作手工艺品线上线下展卖,实现了灵活就业。

“残疾人工作要将帮扶精准到个体,想方设法让弱势群体也受到关注、关爱,最终让他们学会自立、自爱、自强,生活更有希望。”杨灵江说。

“一个都不能少”,恰是对口支援的题中之意。2021年,浙川东西部协作残疾人帮扶工作对接会签订协议,重点在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创业、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开展帮扶协作,助残疾人立“志”扶“智”,重拾信心。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在雪域高原之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每当听见当地百姓的一句“嘎真切”(藏语:感谢),便为无数浙江援川干部满蓄能量。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文/张煜欢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跨越60余年 内蒙古又一名“国家的孩子”寻亲梦圆
中国新闻网 2024-07-28
浙江听障小伙:有形的剪纸“演绎”无声的世界
中国新闻网 2024-06-08
特殊的爱给特别的你 江西双腿残疾女孩的“上学梦”
中国新闻网 2024-03-08
雪域高原上有一种热烈的青春
中国青年报 2023-12-13
西藏阿里日土边境派出所:“背包警务”里的民意、民忧和民情
中国新闻网 2023-12-01
省政法委通报,披露“消失”两年的厅官已经被降为科级
北京青年报政知圈 2023-11-17
河北古长城脚下农家小院里的“世界地图”
中国新闻网 2023-10-15
徒步行医四十七载:残疾村医与他几十双破旧不堪的鞋
中国新闻网 2023-08-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