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拥有一段意向行业的实习经历,是增强求职竞争力的重要砝码。通常,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安排在以大四为主的高年级,而据媒体调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早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尝试去各种行业、岗位实习。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完成实习任务,甚至不惜缺课,牺牲部分学业。
大学生有意识地提前了解、接触行业实际状况,判断自己未来适不适合在这个行业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实践能力,体现了一种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有的专业实践性质浓厚,单靠课堂理论学习,无法充分掌握专业技能,而目前单靠学校组织的短暂实习,也恐怕难以满足招聘单位“尽快上手”的要求。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大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到了求职阶段却不如动手能力强的同学,甚至长期的职业表现都受到限制。
其实,和找一份正式工作一样,找到一份收获感强的实习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实习单位只是让实习生“打杂”,处理一些基础工作,实习生专业实践的初衷无法实现;有的实习单位有可能把实习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实习生付出了不少,却难以取得与之匹配的报酬,也会让实习生对行业失去信心。当然,比求职轻松的是,实习过程毕竟试错成本更低,学生若是发现岗位与期待不一致,大可结束实习另觅他家。大学生多尝试不同的实习岗位,有助于确立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
实习时间提前,战线拉长,势必产生与学业的矛盾。实习单位在给实习生分配任务时,很少考虑实习生的学生身份,而是以一名“准员工”的要求对待他们。但是,低年级在校生即便不是全天都有课程,也会有完成作业等学业要求,难以对实习做到“随时待命”。一些学生情急之下,就会选择缺课以应付实习要求,为此付出学习成绩下降的代价。
很多人都有逃课经历,甚至很多行业的佼佼者、知名人物在回忆校园时代时,也会津津乐道自己逃课的故事。加上只要学生逃课次数别太过分,最后能通过考试,个别任课老师也对学生逃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会认真追究。但是,从大学生接受教育系统性的要求而言,逃课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学生为了实习逃几节课,也许并不影响毕业,但当未来需要相关的课程知识,却发现自己知识储备的版图上始终缺了一块时,将悔之晚矣。
归根到底,实习是为了接触行业真实面貌、锻炼自身实践能力,而不是“提前工作”。有的大学生之所以没有处理好实习与学业之间的平衡,是被一些短期利益蒙蔽了。比如,有的企业会为实习生提供不菲的报酬,对在校生来说,确实是一笔可观收入。但是,如果只是为了眼下的这笔收入,学生就把自己当成“打工人”,疲于应付实习单位布置的各项任务,而不利用宝贵的在校时间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未来失去的可能更多。
整体而言,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学生加强实习,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实践能力、增强求职本领,是积极向上值得肯定的做法。但在具体时间和精力安排时,学生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要遵守学校教学管理规定,不因为实习而荒废学业。当然,面对差异化的需求,学校也不妨为意向就业的同学提供职业规划类课程,让他们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有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实习实践的定位不同,比如有的基础性学科、理论类专业,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多读本学科文献并尝试发表自己的创新研究成果,就是最重要的学科实践,就是对专业能力最好的培养。对于确实志向在于理论性研究的学生,大可不必理会实习“内卷”的喧嚣。在学生时代多读书、多思考,始终是提升自己本领的好办法。
文/王钟的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