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何以“能办大事”
南方都市报 2022-10-24 09:05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成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勠力前行的精神指引。四年过去,该区牢记嘱托,踔厉奋发,不断刷新“发展答卷”:

集聚超4万家民营中小企业,累计建成62家众创空间、11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1家,以及7家科技企业加速器,规模居华南之首。近期,该区29家企业纳入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示名单,数量占广州市的52.7%。

持续打造支撑平台 为发展不断“拓空间”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从2015年至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0余家增至2200余家,数量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全区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黄埔区科技局局长陈伟权指出。

当中不乏一批拥有独门绝技的“单项冠军”或“配套专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2家,数量占全市75%。近年来,一批在该区各类办公楼里的优质中小企业,陆续建起总部大楼,中小企业“搬大楼”成了“办大事”的显性现象。

质谱领域标杆企业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禾信质谱产业化基地项目于去年底竣工试投产,将建设国家级企业研究中心、产品应用示范中心等。“我们从十几年前几个人在5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创业,现在搬到了自己的产业园,办公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禾信仪器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周振表示。“这是广州开发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取得发展成果的直观体现。”

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除了持续打造支撑平台,还要不断“拓空间”。黄埔区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发展改革局副局长韦波表示,其一是成长空间,以中小企业的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其二是发展空间,推动要素保障向中小企业集聚,全方位、系统性增加产业空间供给,该区今年出让的工业用地面积占总出让面积的69%;此外是市场空间,通过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或新技术成果在政府财政建设的项目中先行应用。

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 助力快速对接大市场

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除了“搬大楼”,“敲钟”上市也是不少中小企业“办大事”的实力体现,近两年尤甚:

迈普再生医学于2021年7月26日在深交所发行上市,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全市场首家按创业板第二套上市标准申请上市并完成注册的企业;禾信仪器于同年9月13日在科创板上市,被称为科创板“专注质谱仪第一股”;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于同年11月5日顺利登陆北交所,成为全国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之一……目前,该区已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达51家,占全市上市高企的一半以上。

“在上市过程中,区金融、税务等相关部门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帮助。”永顺生物董事、总经理林德锐表示。据了解,该区筹建了广州高新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科技金融服务。并会同区产业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化、全流程、全链条服务,帮助企业完善股权架构,快速对接大市场,登陆资本市场。

以新三板市场精选层公司为基础的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有机衔接,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承上启下,是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通过“政策扶持—规则解读—经验分享—市场研判”多元维度,引导企业利用“新三板”创新层、精选层差异化制度递进发展,启发企业北交所上市的新思路,多措并举护航专精特新企业赴北交所上市。

现阶段,该区积极构建“股份改造—新三板挂牌—创新层晋级—北交所上市”的上市培育新路径,建立“分战场”“分梯队”的上市促进机制,构建层层递进的中小企业成长路径,加快形成良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生态。

文/莫郅骅 范敏玲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制度红利为中小企业发展“添翼” 北交所奋楫扬帆向“质”而行
上海证券报 2024-01-02
北京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报告出炉 日均新设中小企业近800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3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多次更新见证中小企业办成大事
广州日报 2023-10-03
朝阳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568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6
昌发展股份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