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从泥滩荒地到“湿地之都”“候鸟天堂” 盘锦:碱蓬草染红了“南大荒”
新华每日电讯 2022-10-20 12:07

67岁的辽宁盘锦画家赵世杰多年来一直在用画笔描绘壮观的油井,讴歌石油工人,近年来开始钟情于丹顶鹤、黑嘴鸥、芦苇荡、红海滩和农民丰收的笑脸。“尤其是这十年,这个曾被称为‘南大荒’的地方,生态的蝶变让我产生了新的灵感,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20世纪70年代,赵世杰跟着父辈来到这里建设辽河油田,在这片满是泥滩的荒地上一座油田新城拔地而起,盘锦也因“油城”而闻名。仅仅十年间,地处辽河入海口的这座小城又有了新的地理标签:“湿地之都”“候鸟天堂”。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盘锦,看着金黄翻滚的稻浪、迎风摇曳的芦苇、火红成片的海滩,水天之间展翅飞翔的鸟群,怎么也无法和“南大荒”三个字连到一起。

秋日的盘锦最靓丽的名片当属红海滩,碱蓬草茂密成片化作“红色的海洋”。“碱蓬草不光染红了海滩,还养育了海滩,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先锋草’。”盘锦市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的工作人员沈婉说,只有它生长过的滩涂,盐碱度降低,才能长出芦苇、菖蒲,才会引来百鸟在这儿起舞歌唱……

这些年,红海滩成了国内外游客的著名打卡地,以红海滩为标志举行的国际马拉松赛、帆船拉力赛、国际湿地旅游周等一系列活动带火了这座美丽的小城。2021年,盘锦市共接待游客2989万人次,旅游收入2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6%和15.1%。

距离红海滩景区几公里外,茫茫苇海深处有一个鹤类繁育保护站。养鹤人赵仕伟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这里,救助、守护、繁育,与鹤为伴29年。对丹顶鹤进行人工繁育再放飞回归大自然,是赵仕伟一项主要工作。记者跟着赵仕伟去为幼鹤进行放飞训练,在猎猎作响的风中,一只只丹顶鹤疾行起飞,随后又盘旋而归。如今,已有数十只丹顶鹤被鹤类繁育保护站养成后放飞自然,良好的生存环境也吸引越来越多的野生丹顶鹤在此栖息和繁衍。

同丹顶鹤一样,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嘴鸥也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园,它主要在碱蓬草生长的湿地筑巢繁殖。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全球黑嘴鸥最大栖息地,盘锦湿地可观测到的黑嘴鸥仅有1200余只,如今,这里黑嘴鸥的数量已增长到上万只。目前盘锦湿地可观测到的珍稀鸟类多达300余种。

碱蓬草、芦苇荡、丹顶鹤、黑嘴鸥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灵动的画面,2021年盘锦市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这一切都得益于近年来盘锦人对生态环境清醒的认识和对改善生态环境持之以恒的努力。

拥有2165平方公里自然湿地的盘锦,曾一度面临湿地“失地”的风险。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把苇田变成了稻田,芦苇在缩减,滩涂变成了养殖场,碱蓬草在缩减,部分滩涂的农药、化肥和排泄废物连接成片,珍稀鸟类也远走高飞。

在深刻学习体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后,盘锦人开始觉醒,下决心改变盘锦的生态环境。2015年,盘锦陆续开始“退耕还湿”“退养还湿”。截至2021年,盘锦实现598户养殖业户全部退出,恢复湿地8.59万亩,恢复自然岸线15.77公里,造就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

为了让碱蓬草再红起来,盘锦加大碱蓬草修复投入力度,红海滩国家风景廊道景区,碱蓬草的面积2018年退化到2000亩,2022年就达到2.2万亩,4年间增加了10倍。

薄暮时分,红海滩外,记者走进赵圈河镇兴盛村。民宿老板刘海艳家的庭院被分隔开来,各处种有果树、花草、蔬菜。“国庆节游客多,房间全满了。”守着红海滩,刘海艳每年光靠民宿一项就有近10万元的收入。目前,全镇民宿农家院150多家,可接待游客数万人。

兴盛村党支部副书记薛松说,除了开民宿,这里的村民还种水稻、养河蟹,芦苇荡里捞鱼。看着家乡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乡做起了大学生村官,成了村里致富领路人。

生态环境的改善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不仅仅是兴旺的旅游业和百姓火红的日子,还有依靠生态改善蓬勃发展的各类产业。

早就听说盘锦有中国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场,记者一大早就来到位于盘山县胡家镇的河蟹批发市场。市场两侧商户林立,家家户户门前搭着帐篷,几名农妇端坐其间,麻利地从网兜中掏出河蟹,一掂、一瞅、一扔,也不过2、3秒,公母、肥瘦、重量便全可知,分好的螃蟹被迅速装箱上车。

孙秀玲是胡家镇远近闻名的“蟹王”,“盘锦自古就盛产河蟹,头些年环境污染,曾经满街乱窜的河蟹,越来越少。”孙秀玲告诉记者,这几年环境改善了,政府鼓励规模化人工养殖河蟹,河蟹才又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据介绍,市场有河蟹经纪人3500余人,销售网点280家。每到旺季,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十万名经销商云集于此。2021年市场的年交易量达4万吨以上,交易额约为6亿元。

秋季的富庶远不止稻蟹的肥美,还有茂密的芦花。盘锦芦苇荡,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25公里,总面积达954.6平方公里。

从小在芦苇荡边长大的张丙坤目前经营一家生态板业公司。张丙坤说,近年来通过退耕还苇、人工植苇等措施,芦苇长势越来越好。在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芦苇、芦竹等植物秸秆经过粉碎、碾压、裁板、砂光等工序后,变成了一块块长方形的家具板材。

“原来芦苇只能做苇席、苇帘等生活用品,消耗慢,市场竞争也激烈。”2017年,张丙坤和有关企业合作研发,通过以苇代木,用芦苇造出了无醛家具板材。如今,企业一年能消耗苇子上万吨,生产约10万立方米板材,年销售收入2.5亿元。

一根苇子的力量,远不止板材。在盘锦姑娘杜红的食用菌车间里,芦苇被碾碎、加工成蘑菇的“菌棒”,由它滋养出来的蘑菇颜色鲜亮,嫩滑又饱含鲜香。

赵世杰参与创作的大型油画《红海滩》悬挂在了人民大会堂辽宁厅。“当时每画一笔都在想,我画的不仅是红海滩,更是盘锦人火红的生活。”赵世杰说,碱蓬草染红了“南大荒”,生态文明思想给盘锦百姓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文/于力 武江民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国道之行 海阔天空丨红色海岸线 醉美红海滩
新华社 2024-09-19
春天里,宝马送给辽河口红海滩一个礼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8
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泛滥难治 “护堤能手”缘何成“海滩霸主”?
新华社 2024-01-04
美丽中国|秋日红海滩
新华社 2023-09-13
沿海省份推动互花米草综合治理、共护海岸带生态系统
人民日报 2023-05-10
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在浙江宁波成交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4-05
黄河口河海交汇处,湿地气象新
人民日报 2023-03-07
“地球之肾” 有多重要?一起来了解神奇的湿地
央视新闻 2022-12-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