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上海首批氢能源网约车上路,600公里续航仍待“破局”
解放日报 2022-10-12 10:06

9月底,中国石化青卫油氢合建站迎来一批特殊的“绿牌车”,并加注了“第一枪”氢气。与以往集卡、物流车不同,这是上海首批正式投运的氢能源乘用车,经过半个月的运营和国庆长假的考验,目前加氢量逐渐趋于稳定。

这也意味着,商用车率先落地的氢能源汽车产业,正加速向乘用车领域推进。不过,面临配套不足、价格高企、技术瓶颈等关卡,氢能源汽车的民用化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驾驶感受

与电动车无异,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能解决充电慢的痛点,提升运营效率

“青卫站每天加氢的车辆大约120车次,每天加氢量大约550公斤,其中乘用车有90车次左右。”中国石化销售上海沪西石油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卫站地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靠近国展中心和虹桥交通枢纽,相对于嘉定的加氢站,更贴近商务乘用车的市场。在此之前,中国石化上海三座油氢合建站主要服务的是氢燃料电池轻卡,用于城际物流快递,可满足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中、短距运输需求。

据介绍,青卫油氢合建站同时具备35兆帕和70兆帕压力等级的氢气加注能力,可为七座氢能源乘用车提供加氢服务,目前主要提供35兆帕的加氢服务,未来70兆帕加氢服务获批后,车辆加满的综合续航里程可提升至600公里左右。

记者获悉,青卫站主要服务的氢能源乘用车均为上汽大通MAXUS“MIFA氢”系列网约车,由上汽集团享道出行运营,首批80辆“MIFA氢”主要投放于上海虹桥区域。

作为第一批氢能源网约车司机,宋岭君曾经驾驶过纯电力或油电混合型的多款车型,他表示,试水氢能源车半个月以来的驾驶感受与纯电动汽车几乎一样:“氢能源车除了胎音之外几乎没有噪音,也没有尾气味,排出来的水完全无污染。不像电车需要长时间充电,加氢与加油一样方便,不需要等待。”

公开资料显示,“MIFA氢”采用130千瓦燃料电池电堆与70兆帕储氢系统,续航里程可达600公里,百公里综合氢耗仅1.18公斤,仅需3—5分钟即可加满6.4公斤高压氢瓶,对于网约车而言,能很好地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慢的痛点,大大提升运营效率。

投放运营

目前氢能源网约车仅80辆,能乘坐上的概率有限,年末有望增至200辆

记者发现,相比满街的各类网约车,享道出行这支氢能源车队非常具有辨识度。司机顾忠伟道出其中的差别:燃油车有加油口,电动车有充电口,但“MIFA氢”有两个充能口,一个是后轮上方的加氢口,另一个是“藏”在车尾部分的充电口,“这款车主要靠氢燃料电池供能,原则上仅需要加氢即可,不过为了防止氢能耗尽而熄火,车辆还配备应急蓄电池,大约提供50公里的续航能力。”

另外,“MIFA氢”的仪表盘也略有不同,除了车速、里程等常规数据,还显示剩余氢量、氢瓶压力等储氢数据。顾忠伟告诉记者,车辆通常会在120公里续航里程时发出警报,提醒及时加氢,“如果我当时在浦东开车,就会提交顺风单,争取回青浦加氢的路上载客一程。”

由于车身有明显的“氢动力”和“H2(氢)”标识,不少乘客对氢能源车非常好奇,一坐上车就会抛出很多问题,通常是关于车辆和加氢的价格等,顾忠伟会一一回复。至于氢能源车的安全问题,享道出行有关人士解释,“MIFA氢”搭载的氢瓶由航天级碳纤维材料缠绕,能耐受相当于火山岩浆的842℃高温,氢瓶纤维壁厚高达25毫米,耐压强度达70兆帕,乘客可安心乘坐。

由于“MIFA氢”系列均采用大型高端商务MPV车型,座椅布局宽松,7人共乘丝毫不显拥挤,因此记者试乘的体验较为舒适。第二排座椅专门配置腿托且能自动调节,乘客可自由轻松仰卧,超大尺寸电动全景天窗也使乘车视野更开阔。据介绍,该车还搭载了空气滤清系统,可有效净化空气中PM2.5等颗粒物。

顾忠伟还提及一个细节:由于安装了储氢瓶及燃料电池系统等,该车型的底盘比常规商务车略高一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为平稳,也能有效减少乘车人的晕车不适感。

不过,上海市民若要想率先体验氢能源网约车,或许还需要一些好运气。通过享道出行App预约的商务车,将由系统就近随机分配,由于全市投入运营的氢能源网约车仅有80辆,因此能够乘坐上“MIFA氢”的概率有限。“如果能够叫来一辆氢能源车,也算是一个小小惊喜吧。”享道出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为了让氢能源更快走进市民生活,预计“MIFA氢”网约车将在年末增至200辆。

普及难点

民用化过程中政策及技术障碍亟待破解,好在氢气市场价正在逐步下降

氢能源作为近年来投入市场的清洁能源,其“零排放零污染”的特点,已广泛运用于物流、公交等领域,但是在民用化的落地过程中仍然遭遇政策、技术等瓶颈制约。

与青卫油氢合建站的配置类似,大多数加氢站通常都具备35兆帕和70兆帕两种压力等级。对于氢能源车来说,70兆帕的高压储氢罐能在同等容量下储存更多氢气,汽车的续航里程也更长,与35兆帕相比,能量密度更高,经济性能更好。以上汽大通MAXUS“MIFA氢”为例,官方数据显示最高里程达600公里,但以35兆帕压力加注时,实际行驶里程仅为250公里—300公里。

另外,35兆帕车载氢系统零部件及系统技术已基本国产化,70兆帕核心装备和成熟产品仍依赖进口,加氢枪、压缩机机头等零部件尤为如此。受制于70兆帕加氢设备的安全问题等诸多因素,70兆帕加氢站的审批受阻,国内主流加氢站仍使用35兆帕设备,而欧美日加氢站普遍采用70兆帕压力标准。

这也间接地影响了氢能源汽车的经济性。

宋岭君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辆7座的商务氢能源车算上补贴后的里程价格约合每公里0.8元,与纯电动车每公里0.15元的价差很明显。如果采用35兆帕设备加氢,车辆实际使用续航约为250公里—300公里,通常每天运营需要加氢两次左右,遇到高峰期加氢频率更高。“目前市区没有加氢站,我们通常需要往返青浦或嘉定加氢,这也增加了车辆空载的能耗,最夸张的时候一天要空载100多公里。”他认为,如果70兆帕加氢设备使用获批,将提升氢能源网约车的经济效应。

另外,氢能源乘用车产能和销量仍非常小众,与主流的电动汽车相比不在一个等级上。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年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1万辆和66.6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8%,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6万辆和52.2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5万辆和14.4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辆和255辆。由此可见,燃料电池汽车的月度产销量仅为两三位数,其中氢能源乘用车占比更小。

居高不下的价格,也是制约氢能源乘用车大规模普及的痛点之一。目前量产的氢能源乘用车通常售价高达50万元以上,已触及中高档汽车的价格区间。

不过好在氢气的市场价正在逐步下降,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褚华表示,现阶段上海加氢价格补贴后为每公斤35元,“随着上海氢源保障基地建成,氢能供应从原来的工业用料级变成能源供应级,成本会再次下降。而在内蒙古、山西等地,加氢成本甚至会下降到每公斤15元—20元。”

文/查睿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多地免收高速通行费——畅通氢能车发展赛道
经济日报 2024-09-22
全国首个!山东对氢能源车免收高速费,释放什么信号?
总台中国之声 2024-03-12
氢能赛道成投资“新宠” 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翻番
经济参考报 2023-02-10
北京:2025年前氢能汽车破万辆 推交通领域能源结构低碳转型
易车 2022-11-28
燃料电池项目进入产能建设期 丰田氢能源战略在华再提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2
崔东树谈第59批新能源车免车购税目录:续航里程超600公里的增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15
丰田又来推氢能源,中国人能买单吗?
观察者网 2022-09-29
车企加快氢燃料汽车布局
中国证券报 2022-05-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