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后 大批市民自发祭扫 有人送来一袋棉鞋
南方都市报 2022-10-11 08:04

这里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日前归国后的8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在这里安葬。作为国内最大专门安葬和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烈士的陵园,大家耳熟能详的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均长眠于此。

从2014年首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落叶归根,截至今年,王春婕已连续迎回九批913位烈士回家。儿时记事起,每年清明节,她都会佩戴上妈妈亲手扎的小白花,和同学们一起到陵园祭扫。从那时起,她内心深处就扎根了一份对英雄的热爱。长大后的王春婕,和陵园同事一起守护这些归国烈士,为他们掸去70多年在异国的尘埃。作为“离烈士最近的人”,王春婕们一直坚持追溯着他们生前过往。

回归故土后如何安葬?整理烈士遗物背后有哪些故事?如何帮助烈士找到家人?近日,沈阳烈士陵园讲解接待科科长王春婕与南都记者聊了聊,听她讲述与英雄志愿军烈士长达8年的历史“对话”。

祭扫

老人领小孙儿来陵园悼念 一个字一个字教他念碑文

南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当天,陵园门口有市民自发前来祭扫?

王春婕:16日那天沈阳持续下着大雨。我看到许多志愿军老战士、市民带着孩子自发冒雨来到陵园门口,迎接英雄回家。其中有一位老人已经80多岁了,带着一个看上去年纪很小的小朋友来的。我想这就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南都:受疫情影响关闭的陵园重新开放,近期前来吊唁的人多吗?

王春婕:安葬仪式后的第一天正好是周日,到陵园来的人特别多,参观纪念馆的人都排起了长队。很多人是带着老人、孩子,全家人一起来祭奠的。虽然人很多,但排队的队伍秩序井然,园内氛围安静又肃穆。

我看到有老人带着孙辈在墓碑后念碑文。小孩子的年纪很小,可能连字都认不全,带他来的长辈就一个字一个字地领着他念碑文。

我还记得小时候每年清明节,我都会佩戴着妈妈亲手扎的小白花,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和同学们一起来陵园祭扫。我想,这样的祭扫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内心深处敬仰英雄、缅怀先烈。

陵园原本是4点闭馆,但当天下午4点的时候,排队入园的队伍还是很长。前来祭奠的市民太多了,而且大家的心情都很热切,我们最后决定将闭园时间向后顺延半小时,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敬献

有人托跑腿小哥送新棉鞋 “温暖”曾在天寒地冻中战斗的烈士

南都:面对这么多前来吊唁的市民,陵园是否会组织额外的祭扫仪式?

王春婕:通常陵园都是以团体为单位组织参观群众举行祭扫仪式。但周日当天,自发前来祭扫的市民太多了,很多市民都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人们来了以后都站在广场上进行悼念。

看到这个情况,我们临时决定组织入园祭扫的市民开展了两次祭扫仪式。祭扫仪式的内容包括奏唱国歌、默哀、向烈士三鞠躬等。

奏唱国歌时,每个人都非常投入,大家高声齐唱。身处其中,我能感受到祖国强大的凝聚力。默哀时,我站在人群当中,隐隐听到身后传来人们哭泣的声音。随后,前来吊唁的人们集体向烈士纪念碑三鞠躬并上前敬献鲜花。还有一些参加仪式的退役军人在纪念碑前庄严地敬军礼。

南都:有些人可能受地域影响来不了,陵园可帮其敬献吗?

王春婕:有的。在烈士遗骸回国后的这段时间里,我们接到很多拜托我们帮助敬献的鲜花。其中有一束鲜花让我印象很深。那束花里的挽联上用稚嫩的字迹写着:“谢谢志愿军叔叔,现在的生活都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我感谢你们。”看字迹和言词应该是低年级小朋友写的,朴实又真挚。

还有一些鲜花是希望敬献给特定的某一位志愿军烈士的。比如今年我们收到市民送来的一束鲜花,上写明希望送给一位叫刘琴的烈士。当我捧着那束花到烈士英名墙前时,下意识地说:“刘琴,有人看你来了。”无论是不是特地给某一位烈士献花,我们都会在献花之后和烈士说上一两句话,就是希望让他们知道,还有很多人记得他们、思念他们。

让我意外的是,除了鲜花,今年还有跑腿小哥送来了市民捐献的一大袋新棉鞋。在当时天寒地冻的情况下,战士们穿着单衣单裤单鞋却还在英勇战斗。我觉得捐献人可能是想到了当时的场景,希望用这一双双新棉鞋让烈士们感到温暖,以告慰烈士英灵。想要告诉他们,正因为有他们的牺牲奉献,如今的中国才会如此繁荣富强,不再有人忍饥挨冻。

寻亲

从扭曲水壶到带孔洞头盔 不漏一点线索帮烈士寻亲

南都:志愿军烈士遗骸在陵园安葬后,陵园后续还有哪些工作?

王春婕: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之后,陵园的工作人员会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遗物进行整理,希望能够发现更多的线索,帮助烈士们找到亲人。

很多烈士都还处在“无名”的状态。我们希望能通过整理他们的遗物,更多地、更清晰地还原志愿军烈士的身份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我们在整理前几批志愿军烈士遗物时,发现了一些扭曲的水壶,还有一些带孔洞的头盔。我们希望从这些遗物中发掘、还原烈士生前的一些信息。遗物中如果包含印章等可以确认主人身份的物品,对我们来说会非常惊喜。

比如第七批归国的志愿军烈士吴雄奎,我们就是通过遗物中一个他随身携带的印章,成功确认了他的姓名。除此之外,吴雄奎生前是一名侦察兵,他的遗物中还有一个手电筒,我们整理时推测是他执行侦察任务时的工具。

在整理过程中,我们要争取不漏掉任何一点的线索,更细致地挖掘烈士遗物背后的故事,帮助烈士寻亲。

南都:是不是也有很多烈士遗属惦念着归国的烈士?

王春婕:是的。迎回仪式当晚,我们陵园办公室的电话一直响到傍晚8点多。很多烈士遗属打电话到陵园,急切地想确认这批归国烈士中是否有自己的亲人。

2014年以来,我国连续9年迎回91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其中,已经能够确认名字的有38位。通过整理烈士遗物,希望能帮助确认更多烈士的身份。我们也从报道中了解到,今年这批归国烈士的遗物中有一枚印章,字迹清晰可辨,为陈淑彬烈士所有。

此外,一些来不了现场祭奠的烈士遗属也会给我们打电话,希望代替他们到烈士英名墙上敬献鲜花。

文/莫倩如 赵霖萱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英烈归国!谌贻琴出席迎回仪式,台湾同胞首次参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3
多图|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新华社 2022-09-17
组图 | 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新华社 2022-09-16
88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发掘自2019年至2021年
央视新闻 2022-09-16
病房中收看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仪式 第八次迎接战友回家后,老战士走了
长江日报 2021-10-09
外交部介绍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有关情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03
聚焦 | 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
新华社 2021-09-03
Qnews|志愿军烈士亲属到场祭扫 有人从家乡带来黄土 有人带来家乡的青橄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