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理财刺客"增多?银行理财继续下调业绩基准!业内人士这样说——
券商中国 2022-10-10 13:22

近期市场大幅波动,不少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难及预期,选择继续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近日,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包括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布公告,继续下调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幅度在10到60个基点左右。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之前,净值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走势较为平稳,但在4月份之后至今整体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实际上,随着近期市场的大幅波动,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后对比业绩基准未能“达标”,甚至被外界称为“理财刺客”。数据显示,近日理财公司到期的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多数的平均收益率落后于平均业绩比较基准。

不过,对于理财公司纷纷下调部分理财产品业绩基准,有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目前产品基准下调符合预期。对于基准设置的优化方向,该人士指出,业绩基准的设置应以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出发考虑其适用性,避免造成“重产品收益,忽视产品风险”的情况。

理财公司连续下调产品业绩基准

近期,包括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等在内的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就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基准发布下调公告,一些产品的业绩基准下限下调幅度甚至达到60个基点,亦有不少产品业绩基准已经是年内的第二次调整,上一次调整集中在今年的4月份。

10月9日,券商中国记者在招商银行官网看到,该行正在代销的多款理财产品陆续下调了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区间数值。以招银理财“招睿青葵系列两年定开012号固收类产品”为例,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从原来的“4.30%至4.70%”调整为“3.80%-4.80%”,自10月19日开始生效。该产品业绩基准下限调低了50个基点,而基准上限上调了10个基点。

无独有偶,10月9日,交银理财“稳享固收精选6个月定开2021006”也发布公告称,对其新一轮投资周期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为“2.40%-4.00%”,而这也是该产品业绩基准在今年的第二次调整,调整幅度最大的是该产品的比较下限,比上一次下调了60个基点,较今年年初的基准下限更是降低了110个基点。

事实上,9月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及旗下理财公司调整新一轮投资周期的业绩比较基准。根据普益标准10月8日发布的数据,在售理财产品中,理财公司产品的业绩基准已经连续三周下降;而全市场开放式理财产品方面,权益类理财产品业绩基准较上周环比下跌0.51个百分点;固收类平均业绩基准环比下跌0.01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指出,9月新发行的混合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较8月下降了0.16个百分点。其中,3年以上期限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较8月明显下降,达0.24个百分点,其他期限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相对稳定。

对于各类理财产品基准的下调,有投资经理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此轮理财产品的业绩下调,符合预期。他指出,目前超90%的理财为固收类产品,超80%的资产配置在债权类资产中,而今年以来,利率债、10年国债持续下行,一些中短期票据也同步下行,信用利差进一步收缩。所以从资产收益率的角度,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行符合金融学原理。

产品净值下行、发行放缓,机构费率优惠加大

事实上,近2个月来在债权市场利差收窄、权益类市场进一步下跌的背景下,理财产品的净值水平也进一步下降,而不少理财公司进一步加大对理财产品的费率优惠力度。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梳理,截至10月9日,市场上披露净值的存续的理财公司产品共9994只,其中累计净值低于1的产品为851只,占比为8.5%,虽较此前有所增加,但较整体产品数量而言,比例并不高,净值水平高于1的产品远远多于前者。

另一方面,在权益类理财产品方面,目前存续的由理财公司发行的21只产品中,截至10月9日,累计净值水平低于1的共13只,占比超六成;而近八成银行权益类理财在今年的收益率为负数,约一半的产品净值较年初下跌幅度超10%。不过,整体而言,权益类产品的规模仅不到整体市场规模的0.3%,占比较低。

此外,9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节奏也明显放缓。中信证券研报显示,9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2649只,环比下降4.4%;较去年同期减少超1000只,同比降幅达28.2%。

理财产品近期表现不甚理想,发行节奏放缓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机构也在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手续费。记者注意到,多数银行理财公司分别针对不同产品发布了一些费率优惠公告,将原来收取的固定管理费由0.05%降至0%,而其他的托管费率也进一步降至0.01%,越来越多的产品对托管费以外的各项手续费进行免除。

有理财公司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下调理财产品的费率在行业内较为普遍,也是为了进一步向投资者让利。这也是降低产品业绩波动对投资者的影响,加大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尽管近期理财产品表现不甚理想,但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理财产品到期后能达到业绩比较基准之上,不符合业绩基准,甚至亏损的产品仍属极少数。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对待银行理财的净值波动,投资者应保持理性。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有12380只封闭式产品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业绩比较基准情况。其中,到期收益未达业绩比较基准线的为1200只,占比为9.42%。也就是说,超过九成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是能够达到业绩比较基准的。

对比其他资管产品,以公募基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披露今年初至今业绩回报数据的10019只公募基金中,6898只基金在今年初至今的收益率告负,占比约68.8%;债券型基金中,也约有两成的基金在年初至今区间内实现亏损。

理财业绩基准优化仍需持续探索

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从数据而言,银行理财产品至今的表现,仍好于大多数资管产品。

尽管理财公司通过下调业绩基准,进一步降低投资者预期,调整其对投资的风险偏好,但目前理财产品能否达到业绩基准仍是考核和销售的重要依据。

此前,有理财公司负责人表示,相较于其他资管机构,银行理财公司的考核更偏重于业绩比较基准是否达成,更多是将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放在首要位置,博取稳健、可持续的收益,不会过分追求短期业绩排名,防止投资风险积累或造成客户长期收益损失。

而对于业绩比较基准本身,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业内更好地进行业绩基准展示也仍在讨论和探索中,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持续性探索的过程。

记者了解到,理财公司制定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一个很重要的前置工作,是要是综合分析投资范围内各个资产的收益率水平、投资比例、市场情况并进行静态测算。

“这(设定业绩比较基准)其实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要看你的产品性质、投资策略、过往经验、未来市场预判。根据产品投资范围、资产配置比例和投资策略,比如你如果是主投固收,适配点权益,那么大概就是就参照本产品发行时的市场利率水平、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和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的市场表现综合测算。”有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业绩基准的设置,必须以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出发考虑业绩基准选取的适用性。既要向投资者描绘和展示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也要力求避免投资者单一关注某一个绝对数值的基准,造成“重产品收益,忽视产品风险”、甚至误以为“保本保收益”的情况。

上述人士认为,在业绩比较基准之外,还可以考虑通过不同维度,更加细化和完整地展示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例如:可以多时间段维度展示产品的历史收益率,侧重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情况,帮助投资者多维度、动态地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运作情况。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半两财经 | 提前“退场”、业绩比较基准下调,银行理财投资者该怎么应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3
不收管理费!银行理财产品密集下调业绩基准和费率 收益跌破3%还有吸引力吗?
财联社 2024-04-21
11家银行理财公司复兴之路:规模回血、货架分化、基准下行、新品频出
证券时报 2024-01-19
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证券日报 2023-12-19
密集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银行理财产品还值得买吗?
国际金融报 2023-12-17
应对债市波动 多款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中国证券报 2023-12-07
权益类理财产品净值回调 业内人士呼吁提高投研能力
中国证券报 2023-07-18
多重因素驱动 理财业绩比较基准频下调
上海证券报 2023-06-0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