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历史课本学的“司母戊方鼎”,早改名了
扬子晚报 2022-10-07 07:58

课本里的“司母戊方鼎”,应该是“后母戊鼎”?10月5日,93岁文物专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孙机在做客央视《吾家吾国》栏目时解释,后母戊鼎是商代最大的青铜器,曾用名“司母戊方鼎”。孙机说,“后母戊”刻于鼎内壁,“后”字是反着写的,看起来可以念成“司”,实际只能当“后”讲。有人可能觉得为了区区一字“大兴土木”改名不值得,但孙老看来,历史容不得半点马虎。

中国的青铜器举世闻名,历史悠久,像三星堆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铜车马等等。但是,在众多的青铜器中,有一件被推为镇国之宝,它就是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后母戊鼎。几千年的流转中,“一言九鼎”中的鼎失去了它的功用,剩下“显赫”“权威”等词义停留在纸面。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形制巨大,雄伟庄严。

然而,它在我们以前的历史课本中一直被叫做“司母戊鼎”。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商后母戊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商后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

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据说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历史学家、古文学家郭沫若,称其为司母戊鼎,这种说法于省吾、胡厚宣等古文字大家也表示认同。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还被写进了历史课本。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对商后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司”字应作“后”字解读。

商后母戊鼎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为,“司”读“祀”,“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表明墓主生前乃商王之“后”。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商后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出土后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武丁之妻。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这样反推,“司”应当是“后”的意思 。

2011年3月底,商后母戊鼎的标牌和解说词进行修改,被叫了大半个世纪的“司母戊鼎”的鼎改名。2011年,央视主播新闻播报时使用“后母戊鼎”还曾引发质疑,央视主播犯了低级错误,读错了?

学术之争持续多年,音调未停。孙机在《吾家吾国》中受访表示,中国最早的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边,说“司”就是个普通职工,你如果是一个普通职工,能够做这么大的祭祀的鼎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它绝对不是司,一定是这个后,因为后是有地位的,这个鼎才符合这个身份。”他说,“我们就把这些东西弄清楚了,那我们觉得研究这个文物就没有白费劲,就是这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历史|27件出土于羊子山噩侯墓的文物来京 从“小国巨制” 探究隐于青铜器中的秘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历史|27件出土于羊子山噩侯墓的文物来京 从“小国巨制” 探究隐于青铜器中的秘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9
这项榜单的全球TOP20,中国占了三分之一
中国新闻网 2024-08-27
华裔青少年安徽寻根:把妈妈家乡的“石头”带回去
中国新闻网 2024-08-12
古文字在博物馆是怎么“活起来”的
中国青年报 2024-07-12
在殷墟遥望一个王朝的背影
新华社 2024-02-27
殷墟博物馆新馆揭开面纱,一起走进“大邑商”
扬子晚报 2024-02-26
殷墟博物馆新馆今起正式开放 一览殷商时期车马景象
央视新闻 2024-02-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