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大山深处七代人医济乡村百余年 中医药大学新生报到接过祖辈“接力棒”
长江日报 2022-10-07 12:38

在恩施大山深处,一家七代百余年来扎根乡村,中医传家,医济四邻。怀揣家族坚守了130年的初心,国庆节期间,恩施女孩覃雨琦来到湖北中医药大学报到,成为了一名中医学专业的新生。

18岁的覃雨琦家住恩施七里坪长堰塘村覃家店组。她的家族七代人前后培养了40多位医生,凭借“一把草、一根针”的中医医技,守护周边村民健康130载。在榜样与梦想的双重指引下,身为家族中第六代学医的覃雨琦,在今年填写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医学专业,立志毕业后继续回到家乡为村民把脉问诊,守护邻里健康。

长江日报记者近日赴恩施采访了解到,覃氏中医始于清代,高祖覃庆贵从跟随父亲挖草根开始,用小小单方给乡亲治病。1925年当地流行“鸡窝寒”时,曾祖覃远仪、祖父覃长全用中草药六月寒、藿香、薄荷、贯众等配方治愈了很多患者。覃雨琦的爷爷覃文华上过军医院校,退伍后回乡卫生院工作,一干70年。精通外科的他,依然首选草药,用土方、土法炮制后治疗农村常见病。“他经常背着背篓麻袋上山采草药,再花几小时或几周时间制药送给乡邻。”小覃的父亲覃章金说。

长堰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吴胜祥告诉记者,几十年前长堰塘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交通不便,村民的日常生活基本靠肩挑、背扛、马拉。很多村民一辈子看病,都找覃文华。村民们都知道,到覃氏中医看病“不用担心花冤枉钱”。覃文华诊治有这样的原则:常见小毛病,直接把方子写在纸上,所开中药也多是当地常见的中草药,并会询问村民是否愿意自己采。如果自己采,就分文不取。

作为“医五代”,覃章金行医40年同样秉持帮患者“少花钱”的原则。“父亲从小就经常告诫我们,医者要以人道为怀,特别是针对贫困、孤残病人,该花的钱尽量少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不要花。”覃章金回忆。

130年间,从“赤脚医生”到“执业村医”,覃家祖孙七代40多人从医,如今覃章金的儿子覃梁在恩施市妇幼保健院上班,二姐儿子在当地开中医个体诊所,六姐儿子在宣恩县高锣镇卫生院做内科主任……覃家第七代学医、从医的也很多:覃章金大姐孙女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肿瘤科,二姐两个孙子在读医学专业,三姐孙子学针灸推拿……

一代又一代的覃家人背着药箱,奔波在田间地头,接力守护着方圆百里的乡镇。

今年8月,湖北中医药大学招生办老师专门前往覃雨琦家中,将录取通知书与一套《黄帝内经》亲手送到她手中。

据招生办老师介绍,小覃的高考成绩不错,本可以选择非定向中医学专业,毕业后可以自主留在城市工作,但她仍选择填报提前批中医学专业,成为了一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这意味着,她毕业后自愿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至少6年。

谈及自己的选择,覃雨琦说:“我从小就看着爷爷和爸爸他们用一把草药、一根银针为那么多乡邻治好了病,我长大后就想和他们一样!”

“覃家七代人接力行医路,是我国一代又一代中医人扎根基层,投身中医药事业的缩影。”听闻覃家医脉传承的故事后,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子龙鼓励覃雨琦:“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文/黄明 张越 刘越 余丹夏 通讯员陈依 刘钰涵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
新华社 2021-06-29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单
新华社 2020-1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