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诺奖获得者都在中国有学生,说明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06 15:59

这是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拍摄的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摄/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

2022年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项均已公布。有意思的是,此次三大奖的获得者都在中国有学生、“弟子”。国内媒体在报道时,直接联系诺奖获得者的中国学生、“中国弟子”,从他们那里直接获得第一手的信息。有自媒体在报道诺奖获得者时,甚至直接以“XX导师获诺奖”为标题。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付巧妹,曾经师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单独授予瑞典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权威斯万特·帕博(Svante Pbo)。研究量子纠缠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塞林格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则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潘建伟院士的博士导师。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卡尔·巴里·夏普利斯,于2016年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签约设立实验室,每年至少有一个月都会在上海工作。2019年前后,他又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约,成为其荣誉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董佳家,和夏普利斯教授做了十几年的研究,是夏普利斯的“中国弟子”。

或许有人认为导师获得诺奖,学生成为被采访对象,这有点“攀附”的意味。多年前,就曾有学校祝贺本校女婿获得诺奖引发争议。但“亲戚”获得诺奖,与诺奖获得者在中国有学生、有“弟子”,有合作研究项目,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充分表明我国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已经对接世界一流水平。我国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研究水平,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坚定推进国际化战略。

国内舆论曾质疑出国留学导致优秀人才流失,而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从1978年到2022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这说明,出国留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社会并无需担心出国留学造成人才流失,完全可以通过改善国内科研与人才发展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回国发展。如潘建伟曾是我国最年轻的院士,他于2001年毅然离开国际顶尖的量子研究单位回国组建实验室,在他的带领下目前我国量子信息技术已跻身世界一流水平。

与国外顶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以多种方式引进国外顶尖科学家到国内开展科研,这是改善科研环境,提升科研能力的重要措施。根据科技部发布的信息,过去十年来,中国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与161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关系持续发展。而中科院与全球60多个国家的120多家机构签署院级协议,与1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塞林格教授,就积极推动中奥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自1983年起,他与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工程院等机构长期保持着沟通和交流,并与多家单位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诺奖获得者的中国学生、“中国弟子”所取得的成就,也进一步说明国际化的重要意义。诺奖获得者的中国学生除潘建伟已是国内著名科学家之外,付巧妹和团队在过去10多年中也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从“土”里获得东亚首例灭绝古人类DNA,破译了东亚最古老的现代人基因组、我国四万年来人群的动态遗传历史及东亚特有适应性基因的选择机制等。2019年10月,英国《自然》杂志刊登夏普利斯的“中国弟子”董佳家课题组的一项发现,这篇论文被评为2019年度十篇杰出论文。

每年诺奖颁奖,有关中国科学家何时才能更多诺奖,何时才能“井喷”的话题一直被热议。其实,与其关注何时获得诺奖,不如关注人才培养和科研环境。以开放的心态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除了可以向顶尖科学家学习,得到他们的“手把手”指导,培养科学精神之外,还可借鉴一流大学、一流科研机构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如给年轻的博士毕业生独立开展科学实验的条件,破除人才评价中的“唯帽子”“唯奖项”论,淡化名利,以归零的心态开展科学探索,等等。像二次获得诺奖的夏普利斯,在第一次获得诺奖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点击化学,还一度被认为是“疯了”。这就是不计名利的科学创新精神。

文/蒋理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AI攻占诺奖背后:新的技术革命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引擎
澎湃新闻 2024-10-15
新闻分析 | 人工智能何以成为今年诺奖“大赢家”
新华每日电讯 2024-10-12
人工智能何以成为今年诺奖“大赢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2
诺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全职加盟深圳大学
南方日报 2024-06-26
大奖拿到“手软”的诺奖获得者为何还是副教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4
“开奖周”开启,诺贝尔奖巨额奖金为啥“发不完”?
中国新闻网 2023-10-02
北青快评 | ​冷门专业在就业市场受青睐说明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2
202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新华社 2022-12-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