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信托公司股权调整频现 集中“火力”做强主业
中国证券报 2022-09-28 10:14

今年以来,信托公司股权调整频现。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安信信托、金谷信托等正在或已完成股权调整,部分小股东退出公司经营。专家表示,小股东退出是信托公司持续推进转型改革、提升抵御风险能力的表现,股权转让趋势或持续。

股东退出频现

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宣布股权调整,且多为小股东调整,小股东退出公司非主营业务趋势明显。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正式批复,同意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信保基金”)代表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通过司法裁定方式取得安信信托转让的14.55亿股股票,占总股本26.60%。

8月,中国华融公告称,已与信保基金签署《金融企业非上市国有产权交易合同》,转让华融信托股权,转让对价为61.52亿元,占总股本76.79%。

此外,新时代信托、中诚信托股权转让也在披露期内。新时代信托将转让60亿股股份(100%股权),转让底价23.14亿元;中诚信托将转让3.39%股权,转让价格面议。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梳理发现,部分信托公司在出售小股东股权时,大股东或买入这部分股权,以此提高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比如,东莞金融控股集团受让多家小股东持有的2.46亿元股份,受让后,东莞金融控股集团持有11.28亿元股份,占东莞信托总股本77.79%,东莞信托股东数量缩至2家。

信托外资股东也有退出案例。百瑞信托外资股东摩根大通挂牌转让其持有的19.99%的股权,百瑞信托控股股东电投产融表示,其全资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已放弃优先购买权,主要是基于国资监管政策、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及风控等因素做出的审慎决策。

集中投入主业

对于小股东“撤退”,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李名金表示,大部分信托公司与房地产、各地城投公司关系密切,在行业经营业绩下行压力较大、监管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信托公司股权调整频现。今年出现的信托公司股权调整多为小股东调整,主要是由于小股东经营状况不佳或信托公司着手退出非主业。

不过,李名金认为,上述股权调整对部分信托公司影响有限。从中长期而言,这一举动有助于增强抵御风险的实力。伴随小股东退出,大股东的股权权重、话语权增加。另外,通过股权调整可以回笼资金并将资金投入主业,若信托公司借此时机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来推动业务转型,也有利于其经营业绩增长。

“多家信托公司业务转型仍存困难,部分信托公司股东选择转让信托股权、退出非主营业务,回笼资金并将资金投入主业。”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认为,未来2至3年内,信托公司业绩或有较明显改善,预计能增强中小股东信心。

着手化解风险

“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都在忙着处理内部风险,包括产品调整、制度优化等。”一位信托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信保基金是助力化解风险的重要力量。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信托业保障基金和流动性互助基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信保基金可通过阶段性持股、设立过桥机构等方式参与信托公司风险处置。

8月,信保基金承接了中国华融持有的华融信托76.79%的股权,转让价为61.52亿元;日前,信保基金亦获得了安信信托26.60%股权,早在2019年,为化解安信信托风险需要,信保基金陆续对其提供流动性支持借款。

当前,业内人士比较关注信保基金退出的方式。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信保基金参与信托公司风险化解,属于过渡期操作,预计不会长期持有信托公司股权。“在相关信托公司重组完成和正常经营后,大概率会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喻智表示,作为信托行业风险的最后一道保险,信保基金一般不会参与公司经营。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