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专栏|七个方言冷知识,原来如此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27 12:00

◎央视新闻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有人说,口音,是家乡赐予我们的最可爱的礼物。分享七个方言冷知识,愿你读完后不只获新知,亦更觉家乡话的可敬可亲可爱。

上海话的“阿拉”

可是地地道道的宁波方言

历史上,宁波话对上海话的形成影响极大。19世纪上海开埠后,移民大量涌入,善于闯荡经商的宁波人人口规模大,宁波方言自然而然成为上海的强势语言。

“阿拉宁波欢迎您”,正是在宁波方言“阿拉”作为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的影响下,上海话逐渐也把“我们”称作了“阿拉”。事实上,宁波话与上海话发音仅从单个字音上分辨,区别很小,但一旦连读变调,两地的语言才会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差别。

你说嘛?!

天津话的“老家”在安徽北部

天津共有六个方言片区,我们常听到的天津话其实只占其中很小的一个范围,这在语言学中被称为“方言岛”现象。

为嘛天津话和周边的方言差别如此之大?语言专家解释,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做燕王时,从安徽宿州一带调集大批军士携家带口来到天津,与当地百姓往来,士卒所讲的方言就成了强势方言,于是具有低平调的皖北方言渐渐成了天津卫的通用语。

大连话居然是山东味

不是东北味的

大连人说话被戏称有“海蛎子味”,研究大连方言多年的学者解释,主要因为大连盛产海蛎子,再者就是大连方言属于胶辽官话登连片,同时又受满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还受日俄等外语影响,形成了有别于东北官话的方言。

近代移民“闯关东”的历史背景和半岛沿海的地理环境,使大连方言独具特色。大连是历史上山东人(水路)闯关东的第一站,因此大连有许多与山东烟台、威海接近的语言和民俗文化,大多数的大连人是山东等地闯关东而来的后代。

你别说

温州人自己可能都听不懂自己

位于东海之滨的浙江温州,已经走过了2200多年的历史,南宋时期,这里是仅次于都城杭州的繁华之地。这里不仅孕育了南戏,还诞生了一种神奇的方言——温州话,它的发音不但和普通话有天壤之别,即便是和浙江的北部吴语也完全无法交流沟通。

语言学家表示,温州话是迁徙语的代表,到底应该把温州话归于吴语,还是归于闽语,历史上也是一直有争论。直到现在,温州话算是南吴语的代表,但有一个特点,就是里面有很多闽语的成分。

温州地区有十几种方言,可谓“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正因如此,温州话也被称是全中国最难懂的方言。拿温州南部的苍南县来说,就完整地保留了瓯语、闽语、土语、金乡语、畲民语五种方言。

身在湖北

襄阳方言却独独少了湖北味

襄阳地处湖北西北部,汉水上游,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地带。密集的人口流动让襄阳话脱离了湖北其他地区的口音,讲话中既有河南话的浑厚,又有四川话的刚直,还带着陕西话的秦腔韵味。

学者介绍,当地受西北方言影响不小,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就曾在一首送别诗中提到,襄阳口音是“语言清轻略带秦”,比方说“我看一下”,襄阳口音是“我看一哈”。

听今天的南昌人说话

就是听宋朝人说话

南昌话是赣方言的代表,语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宋元古音。所以,南昌方言又被称为汉民族宋元时期语言的“活化石”,研究的学者说,“想知道宋朝人怎样说话,就听南昌人说话”,南昌人现在所讲的话跟当年宋朝、元朝的人所讲的话基本上差不多。

原始的南昌方言语音系统大约形成于东汉末年,此后仍不断受到亲属方言影响而发生改变,直至两宋时期,才完全从北方方言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的特色。举一个例子,古代雅言就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入声发音非常短促,在南昌方言里,比如念一个词“滕王阁”,“滕王”发音长,“阁”很短,这个“阁”就是入声。

你学的普通话

其实是河北滦平的方言

1953年,国家文教领导小组组织了部分语言专家到全国采集各地语音,统一官话标准,其中一组就来到了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专家们发现,滦平当地民众日常使用的话语和普通话极其相似。当时就有调研学者说了,“在滦平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是滦平人,他的普通话水平至少是二级甲等!”

从清代起,承德滦平就成为北京官话推广的先行区,而其四面环山、自成一体的地理特征,也使得其语言特色如装进时光胶囊一般,在历史长河中凝固。滦平话甚至被认为“比北京话更接近普通话”。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内容摘编自中国之声特别纪录节目《声音里的中国》)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重视做好方言保护传承工作
光明日报 2024-07-19
抖音上线地方方言自动翻译功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6
方言电影越来越多 “飙方言”正成为创作标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5
《历代方志方言文献集成》:填补方言文献资料整理的空白
光明日报 2022-04-04
《历代方志方言文献集成》填补方言文献资料整理的空白
光明日报 2022-04-04
文学 | 汪曾祺 :作家的口味最好杂一点
当代 2021-08-26
方言助力应急救援,中不中?
光明日报 2021-08-09
“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光明日报 2021-06-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