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赏读|学书八十年的几点心得
季伏昆 2022-09-23 13:00

经历·动机·乐趣

1940年,我出身于乱世中一个逐渐衰落的书香门第。我的外公曾在康有为先生身边工作,能文善书,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家庭教师。从我三四岁起,他就让我描红,之后又让我临《郑文公碑》,我的学书生涯从此开始。

我的学书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家长引导——产生兴趣(小学到初中)

产生兴趣——成为爱好(高中到大学)

成为爱好——终身热爱(大学毕业直到现在)

在学书的第一阶段,我和很多儿童一样,练字是被动的。家中长辈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产生了一点小小的动力,于是练字逐渐成了我的习惯,我在不知不觉中萌生了对书法的兴趣。

到了高中阶段,同学中很少有人会写毛笔字,自己的字写得比其他同学好,又在全校写字比赛中获了奖,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心中洋溢着小有成就的感觉。于是我便带着对书法的爱好走进了大学。

进入南京师范学院(今南师大)的第一年,我便在书法社团中结识了尉天池等爱好书法的同学,一道师从书法名家沈子善先生学书。沈先生指导我们欣赏各种碑帖,领着我们走进中国书法经典的宝库,让我们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同时,沈先生对我们如何学习书法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引导我走上了以帖为主、碑帖结合的书法道路。

大学毕业不久,我又有幸成为书法大家林散之和高二适先生的入室弟子,对书法艺术的“爱”又深了一层。1983年,我开始编著《中国书论辑要》,寻求中国书法理论之精义。在大量读书和长期临池的浸润之后,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真谛: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汉字是书法的母体,它不仅是对世间万物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而且是对华夏先民的生命意识与审美意识的暗示和折射;书法的本质属性是表现汉字之美,因而成为表达我们民族美感的工具。

此后,我对书法从“爱好”升华为“热爱”。1962年大学毕业到现在,整整六十年,我“初心”未改,教书育人和书法艺术是我的“终身热爱”。

以上谈我的学书经历,为何不谈如何“临帖”、如何“创作”等等,而大谈“兴趣”“爱好”“热爱”呢?因为从“兴趣”到“热爱”,是我学习书法的动力,也是任何学书者走向成功的前提。我之所以能临池不辍、创作不断、乐此不疲七十余年,最根本的动力是对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因为“热爱”,我将读书和学书当作一生的修行方式。它们陶冶了我的性情、开启了我的心智,让我收获了无穷乐趣,并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深深地迷恋着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书法艺术,它们是我心灵的栖息之所,是我人生旅途中的最佳伴侣。

态度·途径·难点

一、三“心”二“意”

学书者首先应端正态度、拥有三“心”——决心、信心、平常心。

下定决心学书法,才能坚持认真临写碑帖。没有长期临帖的功夫,如何谈“书法创作”?有些人小时候在家长督促下练过毛笔字,但并没“产生兴趣”;或者产生过兴趣,到中学阶段功课一紧,兴趣渐渐消失了。有些成年人对书法曾产生过强烈的兴趣,甚至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已成为自己的一项爱好,但因为工作繁忙或家务繁杂,最终半途而废,留下终身遗憾。这些都由于始终没能将“爱好”升华为“热爱”, 因而决心不大、耐心不够。

有些人一开始决心很大,写了几年自觉进步不大,就写不下去了,认为自己不是学书的“料子”,这是因为缺乏“信心”。

还有些人坚持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还没写成“书法家”,就放弃了,这是由于缺少“平常心”。为自己的“热爱”而学书,既能修身养性,又得到了精神享受,成不了“书法家”又何妨!

再说“二意”。第一个“意”,是在认真临帖的同时,着“意”于读帖;第二个“意”,是在学习书法的同时,着“意”于读书。

多数学书者能认真临帖,但苦于临帖的时间有限,往往练习量不够,影响学书的进程。这就需要我们读帖。所谓“读帖”,即认真仔细地看,一个字一个字、一行一行地看字帖(首先要读自己正在临写的碑帖)。“读帖”与“临帖”,两者本是共生互补的关系。临帖须有较为完整的时间,读帖则可利用睡觉之前、健身之后、等待客人等零碎时间,日久天长,自会显出成效。读帖能使我们对碑帖中的范字加深印象,又能使我们对该碑帖的笔势与笔意、气韵与神采等加深理解,可明显提高临帖的效率。当学书者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能够循着书法史的线索大量读帖,尤其是细读历代经典名作,对后期进行书法创作大有裨益。

真想学书法的人,本应是喜爱读书的人。首先要读点书法理论以及艺术类的书,还应该广泛涉猎文史哲类书籍(尤其是文学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这两个“养”字颇为重要,因为高品位的书法作品,既是“练”出来的,也是“养”出来的。

二、选择书体

一般认为,中国书法的基本书体有五种——篆、隶、楷、行、草。多数学书者(非书法专业、不以书法为事业者)不必五体都学,可根据爱好、目的、生活现状等,分为两大类:一类以篆隶为主,一类以行草为主。

第一类人可以篆隶两体皆学,也可只学其中一体。两体皆学者还可以将两体再分主次。不过这一类学书者,也要写写楷书和行书。因为先学楷书才能学行书;行书比较实用,而且到创作阶段,需要用行书在作品上题款。第二类人以行草为主,可以不学篆书,但一定要先写好楷书和隶书,以使自己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如时间精力不够,或特别爱好行书,也可以只学行书、不学草书,但一定要读读草书字帖。

第一类学书者,可先学隶书。学隶书可先临写东汉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隶书经典作品,如《乙瑛碑》《史晨碑》《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曹全碑》等。学篆书,可从吴昌硕临写的《石鼓文》入手,然后上追金文(如《毛公鼎》《散氏盘》等),下及小篆(如《泰山刻石》《琅琊刻石》《新嘉量铭》等)。

第二类学书者,应先学隶书或楷书(最好两者都学),再学行书,最后学草书。楷书可先学唐楷(欧、褚、颜、柳等大家的代表作品),如时间充裕,可再学点魏楷(魏碑)。学行书可直接临写“二王”的行书代表作(如《兰亭序》《丧乱帖》《圣教序》等),也可以赵孟頫为通向“二王”的桥梁,先临写赵体作品(如《赤壁赋》《心经》等)。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临写颜真卿、李邕、米芾、董其昌等人的行书作品。草书的代表作犹如百花齐放,风格多样,难以推荐。我建议以唐代孙过庭的《书谱》为桥梁,再学“二王”草书,然后参考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等人的草书作品,以丰富自己书法创作的路数。

三、学书难点

学书者各人具体情况不一,面对的难点未必相同。在这里只能列举常见的难点,做一点简要的说明。

学书者无论选择哪种书体为主,从临摹阶段走向创作阶段都是必由之路,而从临摹如何顺利过渡到创作,是他们面对的一大难点之一。进入创作阶段之后,如何提高作品的技术含量和艺术品位,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风格),才是有志于学书者的最大难点。

临摹阶段需学习书法的“四法”,即笔法、字法、墨法、章法。“四法”之中,各有难点。在临摹碑帖时,同时学“四法”太难,只能分阶段、有偏重地学。在临写某种碑帖时,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用笔和结体上。或先侧重于用笔,或先侧重于结体,写得有点像了,再将两者互换位置。待用笔和结体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再学章法,最后学墨法。

1.笔法:自古以来,不仅各种书体的用笔方法不同,各家各派的用笔方法也不尽相同。前人将基本笔法归纳为中锋、侧锋、绞转、偏锋等。对学书者而言,其重点、也是难点有两个:首先是学会用中锋,因为中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用笔方法。第二是能区分侧锋和偏锋。因为侧锋是必须用的,而偏锋是最好勿用,或是偶尔一用。历代书家公认的正确用笔方法,是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至于如何运笔才是中锋,前人对此说法不一、分歧颇大。具体方法须有人当面指导,本人在此难以准确描述。)

2.字法:即前人常说的“结体”。结体是安排点画之间的关系,其难点在于一个“稳”字。写单个字的时候,必须个个都能立得住;要立得住,字的重心就要稳。稳是基本要求,也是一个难点。到行草书创作阶段,字法关乎章法,就要求上升为“稳而不稳”“不稳而稳”,才是字法的更大难点。

3.章法:章法是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学书者在进行创作时,不仅能写好一个个单字,还要求写好一行行字、一整篇字。其难点有二:一是要具备运用承接、呼应、顾盼、避就、穿插以及疏密、轻重、平衡等技法的能力,二是要具备书写立轴、横披、斗方、扇面、对联等各种书法形式的能力。

4.墨法:蘸着普通墨汁写字并不难。书法创作中的“墨法”,难在要求具备熟练运用浓墨、淡墨、焦墨、宿墨等技法的能力(其中包括如何用水的技法)。不经过长期的、反复的练习,很难达到如此要求。

学习书法是一种层次较高且个性化很强的文化活动。以上所言仅为个人学书的一些心得体会,未必得当,仅供学书者参考。敬请批评指正。

二十三年前,我在接受一家书法专业杂志采访时,曾将自己多年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概括成几句话。其中的两句是:

1.历代凡是在书法上有杰出成就的人物,如近现代的吴昌硕、康有为、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高二适等,都是在尊重传统并深入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感悟时代精神,彰显自我审美追求,创造出独特艺术风格的人。

2.中国书法尚清气、大气、雅气;忌浊气、小气、俗气。去俗气应读书,去小气可游历,去浊气须立品。

我现在把这两句话赠送给广大有志学书的朋友,祝你们在学习书法的大道上,天天收获快乐、年年书艺大进!

季伏昆

2022年5月25日 金陵

选自《中国书法理论精要》(插图典藏版)季伏昆 编著   方建勋 配图

来源:中信·大方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人物|方建勋:喜欢书法是中国人从小就埋下的艺术种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3
“方建勋书法篆刻展”北京开展 篆刻新作《印解庄子》系列作品首次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5
青睐活动|领略“我的学书之道”感受传统文化艺术新活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6
将榜书艺术推向世界 首届中国名家榜书作品邀请展开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2
人物|方建勋:拿起毛笔就拥有了独立空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4
历史|书法临摹,到底临什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4
历史|​历代状元“学霸”里藏着多少书法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8
国学|武则天《升仙太子碑》行草入碑敢为人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