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重平台轻明星 公募改打团队牌
上海证券报 2022-09-20 09:50

伴随市场的调整,“明星化”的双刃剑效应开始显现,加之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也对投研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募行业开始“去明星化”。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提高投研人员占比,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

《意见》为公募行业加强核心投研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多家基金公司正在改革投研体系,打造投研一体化平台,同时不断引入新生力量,搭建完善的人才梯队,摆脱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过度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去明星化 打造标准化投研体系

“个人深度研究产生的洞见是吸引团队协作的基础,但如果没有团队协作,个人视野势必受限,也很难产生真正的洞见。因此,个体专业深度与团队协作广度是一体两面,互为因果。”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说。

在窦玉明看来:一方面,当基金管理规模变大,投资股票数量增多,单个研究员、单个基金经理的研究能力就会遭遇瓶颈。一位优秀的研究员大概只能将20家至30家公司真正研究透彻,因此团队协作变得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要将一家公司研究透彻,预测公司未来3年的发展情况,除了行业状况、产业上下游及竞争对手,还要关注宏观经济。面对如此广泛的研究范围,需要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互相讨论、激发、学习及校正,这样才能将研究做好。

随着基金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明星基金经理也愈发依赖团队的力量。以银华基金百亿级基金经理李晓星为例,他名下的基金几乎都与组员合管,如张萍负责消费行业、杜宇专注TMT领域等。“这种行业专家模式,有点像古希腊的‘城邦制’。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分工会越来越细。组员也可以招自己的助理,把团队做大做强。”李晓星表示。

在此基础上,标准化、智能化的投研体系应运而生。“在打造多个风格鲜明的优秀基金经理团队的同时,银华基金开始推动投研工业化进程,通过有效降低业绩波动来提升客户体验。”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表示,公司将加快数字化转型,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投资原则转化为标准化的投资系统方式,实现投研能力的不断积累和稳定传承。

“平台系统建设对于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显增强,我们在平台IT系统上持续投入了大量资源。”窦玉明对此深有同感。据悉,中欧基金在投研智能化建设上投入大量的资源。例如,通过打造统一的研究平台,将过往所有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存档。如果10年后,基金经理想研究某只股票,可在系统中查找到公司过往所有研究员、基金经理关于这只股票的研究报告及行业分析。

搭建梯队 自主培养人才

除了构建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减轻明星基金经理出走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培养新生力量、搭建完善的人才梯队成为不少基金公司的工作重点。

近日,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陆续发布校园招聘计划。以公募管理规模超万亿元的易方达基金为例,此次招聘岗位主要分为四类,分别是投研类、营销类、金融科技类及运营类,涉及岗位超过35个。

针对新生力量,部分基金公司更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例如,今年鹏扬基金组织开展了首届“鲲鹏投资人才发展计划”,选拔优秀毕业生作为权益团队的后备力量。

部分基金公司的内部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窦玉明透露,经过近10年努力,目前中欧基金70%的研究员通过招聘应届毕业生自主培养,70%的基金经理来自内部研究员转岗。

“未来我们将继续提高自主培养的比例,因为自主培养的员工能共享相同的理念,熟练掌握标准流程,相互更了解,感情也更深,因此协作更默契、团队合力更强。与此同时,我们在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团队稳定性,不断强化团队协作能力。有经验的研究员数量多了,研究的深度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窦玉明说。

他山之石 海外经验值得借鉴

“我从事基金行业的时间已超过20年,越来越意识到,海外一流资管公司总结出来的最基础、最经典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对我们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窦玉明说,中国公募行业现阶段要潜心学习海外资管机构的成熟经验。

正如窦玉明所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海外知名资管机构的发展路径来看,构建稳定的投研团队是长期制胜之道。以历史悠久的投资管理机构资本集团为例,国信证券梳理发现,在资本集团,从业时间30年以上的投资经理占比达34%,从业时间20年以上的投资经理占比达91%。

此外,团队作战有助于提升大规模资金的管理能力。例如,资本集团鼓励扎实深入的研究,将组合作为研究员与基金经理的沟通媒介,使公司各个组合都能分享资深研究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其认为,打造明星基金经理意味着将投资公司置于个人的骄傲自大和企业机会主义(两者都被短期因素所左右)的风险之中,因为个人的骄傲自大和企业机会主义都与企业的长远职业责任发生冲突。

从人才的培养上来看,与国内公募行业研究员升职为基金经理的路径有所不同,海外资管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灵活以及注重长期。

例如,在资本集团,并不是每一位研究员都一定要转换到基金经理的岗位才算晋升,每条职业发展之路都交给个人自由选择,资深研究员的薪酬、地位都与基金经理没有差别。富达基金则颇为重视对人才的长期培养,设立了“富达基金经理学院”,想成为一名基金经理至少要经过长达8到9 年的培训和历练。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明星“一拖多”加速退潮 多基金经理合唱“一台戏”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4-04-08
明星基金经理频“减负” 公募团队化发展成趋势
北京商报 2023-11-20
公募现人才回流现象 能否再续辉煌留悬念
证券时报 2023-09-25
券商资管竞技公募业务 年内新聘41位基金经理
证券时报 2023-07-14
又现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基民如何应对?
国际金融报 2023-03-11
离职潮考问明星依赖症 基金公司人才难题求解
中国证券报 2023-02-27
春招抢人大战打响 公募强化内部人才培养体系
上海证券报 2023-02-25
多位绩优基金经理“出走”背后:公募“去明星化”成趋势 构建团队渐成共识
证券日报 2023-02-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