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月谈​透视付费集卡套路:“沉迷机制”滋生贪婪、投机心理
半月谈微信公号 2022-09-17 16:09

奥特曼是日本打造的动画形象。多年来,这一形象包括动画片、玩具、卡牌等在内的衍生产品受到热捧。前不久,“家长花200万给娃集奥特曼卡没集齐”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走访了解到,小学生购买收集奥特曼卡片现象普遍,在一些地区,这些卡片已成为低龄男生的社交“标配”。受访家长、教育工作者认为,相关“氪金”(指支付费用)集卡行为实属浪费,既易滋生盲目攀比等不良心理,也不利于儿童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产销多套路,小卡大生意

“我家孩子宁愿不吃零食,也要买奥特曼卡。每次都像拆盲盒一样,拆不到想要的卡,就要再买。”黑龙江哈尔滨市一名家长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两年来家里两个儿子都在收集奥特曼卡,小儿子今年5岁,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走访了解到,奥特曼卡销售火爆,在学校周边的商店、超市、文具店、便利店等,经常摆放在显眼位置。“从小学生到初中生,各年龄段学生都买,一个月大概能卖5万元。”哈尔滨市一家文具店负责人说,奥特曼卡大多是随机抽取的“盲盒”形式,价格越高,获得高级别卡的概率就越大。

在一些地区,奥特曼卡已成为低龄男生的社交“标配”。半月谈记者走访一个西部城市多个小区看到,不少小朋友玩耍时都会拿出成册的奥特曼卡,有的在交换卡片,有的会把已拆开的卡片重新售卖。一年级小学生家长刘娟已经花了2000多元为孩子买卡片,“如果一盒里没有想要的卡,这钱就白花了”。

半月谈记者在一家奥特曼卡生产厂家的淘宝官方旗舰店看到,奥特曼卡品种众多,其中一款“奥特英雄X档案”豪华版售价29.9元,月销量1万以上,售价358元的三周年纪念礼盒月销量超过1000份。

除了购买,消费者还可通过抽卡机抽取奥特曼卡。哈尔滨一家潮流玩具店内设有5台抽卡机,单次抽卡5元,店员说:“有人花了600元,只抽中价值约20元的卡。”

奥特曼卡生产厂家会定期推出限量卡牌,数量较少,价格较高。一些稀有卡具有增值空间,有人会在二手交易平台转卖。半月谈记者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经常有人分享新购买的卡牌、发布卡牌更新信息等,还有不少卡友转让、求购卡牌,价格普遍高于零售价。

奥特曼卡分为收藏类卡和用于比赛的“英雄对决卡”,有的公司会举办“英雄对决比赛”,并为获奖者提供奖品。为了让孩子们集到想要的卡片,一些销售门店还提供换卡服务,并提供赛前培训。

游客在奥特曼主题馆内游玩

“氪金”集卡低龄化潜藏隐忧

受访人士指出,集换式卡牌兼具游戏、社交和收藏属性,虽在我国起步较晚,但随着年轻群体支付能力的增强,以及生产厂家运营能力不断提升,这一市场正迎来加速渗透阶段。以“奥特曼卡热”为代表的“氪金”低龄化现象潜藏隐忧。

“尽管学校规定不可以将卡片带到学校,但仍有一些学生偷着带、上课偷着玩,影响了自身学习和课堂纪律。”兰州市一名受访教师说,这些学生不仅沉迷于奥特曼卡片,还痴迷于各种含有奥特曼元素的衍生产品,如动画片、玩具、服装等,是“妥妥的奥特曼迷”。

“集卡很有意思,我的压岁钱、零花钱都花在了买卡上。有了这些卡,会有更多小朋友愿意和我玩,也会很羡慕我。”一名小学生说。有受访教师说,有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专注于和同学换卡,在课后又聚在一起分享、讨论,谁有稀有卡就有了炫耀的资本。为了融入小伙伴,他们不停收集、购买。

市场上流行的集换式卡牌大多以国外IP授权为主,如奥特曼、游戏王等,不少孩子从喜欢动漫、游戏,进而转化为卡牌“粉丝”。而一些国外动漫包含大量暴力血腥、低俗色情等情节和画面,可能诱导儿童青少年模仿。

黑龙江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朱广雨认为,小学生沉迷集卡会带来攀比消费,再加上一些商家打造“沉迷机制”,即不断推出新卡、稀有卡,会让分辨力、自制力较差的低龄学生购卡成瘾,甚至滋生贪婪、奢靡、投机心理。

强化市场监管,加强正向引导

一些受访专家认为,奥特曼卡片原本是未成年人生活的一种润滑剂,但现实让不少家长“谈卡色变”,这既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也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首先,应加强立法和市场监管,规范卡片销售及不法炒作行为。兰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柴裕红建议,尽快完善盲盒消费领域立法,并将集换式卡牌纳入盲盒类消费。各地区相关部门可对学校周边商场、小卖部、文具店等售卖卡牌及其炒作行为进行清理和规范,对明显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物品应禁止或限制售卖。

其次,应加强家校社会多方共育,避免学生沉迷于集卡攀比。受访人士建议,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引导学生节俭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避免滋生盲目崇拜、攀比、赌博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最后,应加强优秀国产IP产品生产,丰富儿童青少年文化市场供给。哈尔滨市花园小学校教师刘鑫建议,继续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国产IP形象,打造更多儿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优质影视、动漫、游戏产品,在寓教于乐中传承文化自信。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沉迷在“社交利器”中的小孩
新华每日电讯 2024-09-07
人民网评:孩子们为卡疯狂背后隐患重重
人民网评 2024-09-03
紧日子还热衷于装点门面?半月谈:警惕“装修风”向基层蔓延
半月谈 2024-09-02
半两财经|奥特曼之后是小马宝莉 被困在“连环套”卡牌圈的“集卡上瘾”者们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17
一张游戏卡牌“炒”到20万元天价 让孩子“上头”家长“头疼”的卡牌有何魔力?
扬子晚报 2024-07-31
沉迷“抽卡”亟须纠偏,也应看到新兴行业的正向价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0
当孩子们暑期沉迷盲盒卡片 有孩子抽卡寻“刺激” 甚至出现过度消费、攀比
广州日报 2024-07-25
小学生的“集卡瘾”,谁能解?
海报新闻 2024-07-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