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生孩子时没缝好?!产后腹直肌分离祸首究竟是谁?
北京妇幼健康服务 2022-09-16 13:30

生完宝宝后,妈妈的肚子如释重负,却又像口袋一样松松垮垮的,多余的赘肉在腹部形成隆起,看着是相当闹心……

其实产后的大肚腩收不回去,除了大量的脂肪堆积以外,还可能是腹直肌分离惹的祸。

妈妈们就问了,为什么腹直肌会好端端的分离?是生孩子时没缝好导致的吗?今天我们详细聊聊容易被忽略的一道“坎”——产后腹直肌分离。

孕育的代价——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人体的腹部中间平行的两块肌肉就叫做腹直肌。通常人们说的8块腹肌、马甲线就是腹直肌。

640-1.png

在正常状态下,两排腹直肌中间只有1~3cm的间隙。而在整个怀孕期间,随着胎儿一天天长大,增大的子宫会将腹直肌拉长、连接力量下降,慢慢导致左右两边的腹直肌被迫分开,形成腹直肌分离。

TIPS:一个动作自测腹直肌分离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腹直肌分离了呢?有一个自测方法,在家就可以做。

①宝妈仰卧,两腿弯曲,露出腹部;

②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

③将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这属于正常情况)。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

2指以内:正常

2-3指:可自行改善

大于3指: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有可能会引起腹壁疝气,需要及时就医。

产后腹直肌分离

不只是“不好看”而已

腹直肌存在分离现象是很正常的,对于轻微的腹直肌分离,大部分在产后4-8周内会自然恢复到正常状态。三个月以后再进行检测,如果依然存在腹直肌分离现象,那就叫做腹直肌分离症了。

如果产后腹直肌分离持续存在,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不单单会肚子松弛、影响美观,还会直接影响体态,造成骨盆前倾、腰椎前凸的情况。还容易导致腰背部疼痛、骨盆韧带疼痛、盆底肌无力、排便问题等。

这几类妈妈最容易中招!

01

生理因素

除妊娠生产因素外,2次以上剖宫产、胎儿过大、怀有多胞胎、怀孕前体型瘦小等也是易致腹直肌分离的因素。

02

腹部手术

很多妈妈会说,剖宫产要分离腹直肌再缝合,应该不会产后腹直肌分离了吧?

其实腹直肌分上中下段,为了美观剖宫产手术取的切口位置很低,手术当中修复的也只是腹直肌的下段,分离最严重的肚脐眼周围部分是修复不到的,所以剖宫产手术后的宝妈们仍需做腹直肌分离评估以及治疗。

03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韧带、肌纤维的弹性下降,以致高龄产妇腹直肌分离的发病率更高,分离程度更严重,恢复所需时间更长。

04

饮食因素

有的孕妇担心肥胖,不愿多吃,导致营养不良;或者不控制饮食,食高甜度、高热量的食品,导致营养不均衡,这些都会造成组织弹性下降。

05

少动因素

很多女性怀孕后,就在家休息,几乎不做任何体力劳动,肌纤维得不到适当锻炼,弹性下降。

腹直肌分离怎么治?

选对方案恢复快

临床上,会根据腹直肌分离程度来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01

运动治疗

如果腹直肌分离在2-3指之间,须首先进行分离改善训练,直到腹直肌分离的距离恢复到2指之内。

注意:不可以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这会使腹直肌分离的情况更加严重。

02

电生理治疗

电刺激是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治疗方法,简单有效,患者依从度高。

通过电刺激使腹部肌肉被动收缩,对腹部肌群进行强化,同时也可以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和改变骨盆的倾斜度。电刺激还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使肌肉牵拉,刺激生成新的胶原蛋白,缓解背部肌肉放松并达到镇痛效果。

03

手术治疗

主要方式是将分裂的腹直肌重新缝合复位,还纳肠管。腹白线缺损较大者,可酌情用纤维网片修补。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保护孩子!网络游戏将迎来更严监管
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 2023-12-29
网络小游戏吸引低龄儿童沉迷其中
法治日报 2023-12-25
孩子沉迷手机、给网络游戏大额充值,该怎么办?
中国新闻网 2023-11-20
媒体谈防沉迷工作:重要的是提升对网络世界理性认知
工人日报 2023-08-24
孩子暑期上网,我们该如何守护
中国教育报 2023-08-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