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中国博物馆续写文创传奇
中国新闻网 2022-09-06 07:28

一条九曲黄河,勾勒出盛世中华开幕式;一尊巨型“青铜鼎”,激荡起满屏文创传奇;一场博物馆奇妙夜,荟萃了热络“网红文物”……为期四天的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近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从开幕式到系列活动,无处不彰显着中国博物馆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革新。

文创“大集”:“活态”传承无处不在

近年来,从故宫网红口红到“唐宫夜宴”,从博物馆里走出来的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屡屡掀起消费热潮。

创办于2004年的博博会是中国文博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会,全球三大博物馆行业展会之一,同时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博物馆专业展会。本届博博会展览总面积6万平方米,共有645家企业及博物馆参展,参展规模创历届博博会之最。

在本届博博会上,“活态”传承无处不在,畅游其间,满屏尽是文创“传奇”。故宫博物院等400多家博物馆携数以万计特色文创产品参展,俨然一场文创产品“大集”。特别是一些展区的网红文创产品,频频吸睛。

濮阳博物馆展区的文创产品“龙虎门护”,源于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6500年的蚌塑龙虎,文物属于仰韶文化早期,代表中国最早的阴阳两仪思想。据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文创产品之所以备受欢迎归根结底是其承载的文化气息,“如果没有文化这个‘魂’,再好的文创产品也无人问津。”

古老遇新潮:让文物更亲民

随着国潮风兴起,如今身穿汉服出行正成为一种流行文化。

继开幕式上演“唐宋”穿越之后,本届博博会重要主题活动“博物馆之夜”暨“繁星盈天——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展”在1日晚也掀起了“河图·回响”古典舞等国潮风。

当古老遇到新潮时,中国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也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出别样精彩。2日上午,一场“甲骨文字秀”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区上演,多名金衣人用肢体语言幻化出“甲骨文字”,吸引众多观众围观。

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牛冬冬介绍说,通过观演,让观众感受到文字动起来、活起来,从而更直观了解甲骨文化。

同样,在展览现场,“古蜀国”鱼凫和妻子阿月从三星堆“穿越”到中原,向来往的观众展示“马蹄金”,古蜀文化和中原文化在展演中实现了碰撞。

数字+科技:传承与时俱进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表示,本届博博会全景式集中展现了四年来中国博物馆建设、保护、研究、展示、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面貌、新项目、新成就,以及博物馆藏品保护、展示方面的新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制作、新创造、新产品、新项目。

在博物馆展区,宁夏博物馆的“活字印刷”西夏文、圣旨博物馆的“拓印圣旨”、南京博物院的“5G大运河”体验等,排队等候体验的观众一波接一波。

记者在展览现场发现,借助数字科技的应用,博物馆有了更加多样化的展示手段。秒换“古装”、修复“文物”、与凶猛“动物”合影、品尝“文物雪糕”,文物与现代人的距离更近,受年轻人青睐的程度更高。

据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该馆一直在探索私人订制服务,注重观众、顾客的参与度、体验感,力求人性化表达。

文/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李超庆

摄影/中新社记者 程航

编辑/崔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