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上海18条政策举措力推氢能源:多地掀起产业化浪潮 爆发元年要来?
证券时报 2022-08-27 13:13

今年以来,多地出台支持氢能产业的政策。IEA报告显示,各国氢储能项目基本都预计在2030年前陆续启动。

8月26日,据上海发改委官网,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上海发改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

《若干政策》提出,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试验田、技术攻坚先锋队、示范应用探索区、基础设施样板间、公共平台聚集地,助力临港新片区成为上海建设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创新高地的新引擎和增长极。

《若干政策》提出了18条政策举措。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突破大型化(MW级以上)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的核心技术,以及质子交换膜(PEM)、固态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先进技术;突破低成本高压储氢、低温液氢储氢、固态储氢、长距离管道输氢等储运环节关键材料及装备的核心技术。

氢燃料汽车开始步入大规模量产时期

今年以来,多地都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的政策。其中,上海市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山东省提出,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累计建成加氢站100座;广东省提出,到2025年,到示范期末实现推广1万辆以上燃料电池汽车目标、年供氢能力超过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

氢能产业链主要分为制氢、储运、加氢站、氢燃料电池应用等多个环节,相比于锂电池产业链来说,氢能产业链更长,复杂程度更高。

IEA报告显示,各国氢储能项目基本都预计在2030年前陆续启动。据IEA预测,到2030年,全球氢能需求将超过2.1亿吨,相比2020年的8848万吨增长137.97%,年化增长率为9.06%。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26年全球加氢站数量或接近2020年的4倍。

中泰证券认为,2022年将是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的爆发元年,十四五期间各地的政策出台和产业的本土专利研发速度,以及商用车市场的销量都进入加速车道。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094辆和1633辆,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1.3倍。国金证券新能源与汽车研究中心则预计,下半年燃料电池单月装车量有望超千辆,氢燃料汽车开始步入大规模量产时期。

业绩增长的低估值名单出炉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按照半年报、快报、预告净利润下限计算,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的氢能源概念股有60只。16股上半年净利润翻倍增长,包括京城股份、美联新材、纳尔股份、凯龙股份、广汇能源等。京城股份上半年实现盈利0.1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公司完成收购北洋天青 80%股权项目的交割所致。

从估值水平来看,截至8月26日收盘,上述业绩增长的概念股中,28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市盈率最低的是嘉化能源,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仅7.03倍。上半年公司实现盈利10.26亿元,同比增长44.03%。8月以来北上资金增持超百万股的有横店东磁、美锦能源、嘉化能源、卫星化学等4股。

嘉化能源在氢能产业技术上研发布局,参与承担了浙江省科研计划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创建了嘉兴市氢能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氢能源产业利用公司副产氢优势,通过提纯加压产出高纯度氢气,满足下游加氢站及其他客户的需求。

美锦能源探索了从研发—生产制造—商业化应用的“氢能源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链,持续打造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集群。截至今年6月末,公司在山西省已完成建设4座加氢站,已开工和计划建设加氢综合能源站有15座。

中泰股份已在氢能源的制氢-储氢-加氢站全产业链有所布局,具备成熟的大规模制取高纯度氢的技术以及业绩,在煤制氢的深冷分离工艺段已取得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将借助重组标的公司成熟的加气站网络,利用公司现有技术布局加氢站,在氢能市场化应用时可快速切入市场。

宝丰能源已建成电解水制氢能力30000标准立方米/小时,2022年新开工建设30000标准立方米/小时装置。所产绿氢主要用于化工生产补氢,实现节能、减污、降碳,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零碳变革。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