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政策“水”已来 “渠”仍需完善
南方日报 2022-08-22 09:05

早在2006年,国家就开始推动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今年以来,各级部门陆续发布政策,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速——

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发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明确推动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近日,广东印发的《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任务》也明确提出,推进全省二级及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抽血、拍片,不少患者每换一家医院,就要重复一次检查流程。在不同医院做的检查检验结果能得到互认,是许多患者的期盼。

在临床实际中,该如何打通这一就医流程中的“堵点”?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广东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及临床医生、患者等,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

互认“症结”:医疗责任该如何划分?

家住东莞的魏女士曾因肾癌从东莞到广州的三甲医院求医,不少在当地查过的项目又查了一遍,检查费用让她有点“吃不消”。

但当记者问及她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如何看待时,她仍然保持担忧:“大医院的医生技术更好,仪器也更先进,有些检查我再做一次放心些。”

“谁来决定哪些项目可以互认?”魏女士的疑惑,也是不少患者关心的问题。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对检验结果互认的看法。有的人为政策拍手叫好,有的人担心检验结果互认后病情出现变化,医生不能及时识别,也有的人站在医生的立场上,担心互认后的责任归属问题。

2021年,安徽有一位直肠癌患者就把黄山首康医院、黄山人民医院共同告上了法庭。2018年底,这个患者在三级医院黄山首康医院做了结肠镜检查,未发现癌变。半个月后,他拿着三级医院的检查结果,到二级医院黄山人民医院看病,医生没有再安排检查,便下了诊断开了药。

但这位患者的身体不适并未减轻。此后半年,他先后3次去黄山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直到2019年7月,黄山人民医院外科医生为他做了直肠指检,才发现了直肠癌。法院判决,黄山人民医院忽视临床指征、过于迷信上级医院的检查报告,对漏诊情况需负40%的责任。

“检查检验互认的前提是安全。”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钟志敏认为,检验结果互认会为一些患者带来便利,但前提是前一家医院的检验水平和质量都得过关,患者的具体病情也需要具体分析。

“出发点是好的,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协同解决。”钟志敏打了个比方,“患者在外院做了心脏超声,怀疑是室间隔缺损。如果有医生用了外院的报告,自己听诊器一听好像确实有杂音,但开刀了之后发现没有问题,这个责任归谁?”

《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互认原则之一要“以接诊医师判断为标准”。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临床医生既有期待,也有担忧。在肿瘤科医生看来,无论是炎症还是实体肿瘤,患者的病情可能在转诊的过程中有了变化,更新检查能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而在眼科、神经外科等对检查检验设备要求更为精细的科室,三甲医院的先进仪器可以帮助找出“不起眼”的病灶,也可以排除基层医院因为仪器精度不够造成的“伪影”带来的误诊。

什么情况下可以重新检查?在《管理办法》中,对病情变化、急诊等可以进行重新检查的六种情况进行了明确。但是,政策仍缺乏具体的执行细则,对于具体病例是否确需检查,仍需基于医生的判断。不少检验医师希望,新政策出台后能有更多的配套介绍,确保检查检验互认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业内建议:建立质量控制的“国家标准”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并非“新鲜事”。早在2006年,国家就开始推动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症结”,在于检查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

2018年,时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前提之一,就是质控合格。比如验血尿便等常规检验,所有质控合格的医疗机构,要通过专业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三甲大医院,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有严格的标准。

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质量组组长周晖介绍,质量控制不只体现在实验室检测的分析中阶段,而是涵盖了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全程质量控制”。患者抽血时的状态和准备(比如是否空腹)、样本的运输和存储是否符合要求等,是“分析前”要规范的问题;“分析中”则主要包括检验程序的规范、人员考核培训和授权、仪器维护保养和校准、试剂和质控物的规范管理、室内质控、室间质量评价等;检验结果的复核、危急值的处理和及时报告等,则是“分析后”要处理的问题。

要实现如此严格的质量控制,从人员到设备都得遵守规范。但在基层医院,检查检验仪器少、经验丰富的医生少,出具的结果也难以令三甲医院承认。

对此,《管理办法》明确了互认条件和标识——检查检验项目参加各级质控组织开展的质量评价并合格的,医疗机构应当标注其相应的互认范围+互认标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标志统一为HR,如“京津冀HR”等。

但是,各地评价的标准不一,难以实现更大范围的互认。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广东省临床基因检测质量控制中心主任顾兵说,检查检验的方法、设备不同,操作者的水平不同,都可能影响结果。如果因为检查检验指标存在差异,在结果互认的过程中无法尽早识别患者的病情,反而得不偿失。

在广东省临床检验资深专家邹伟民教授看来,要真正推动结果互认,仍需要更加细化的检验“国家标准”。“检验结果互认的基础,是质量控制实现同质化、规范化、一致化。”他说,“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检验项目有400多个,但有国际标准的才几十个,有的地方用的试剂不同,有的甚至连单位都不同,如何进行互认?”

邹伟民举例,通过化学发光法进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的检测,不同厂家的标准和参考结果范围都不同,有的甚至连采用肿瘤标志物的片段都不同。“要真正推动这些检验结果互认,规范要跟得上技术的发展。”邹伟民说。

要建立这样的“国家标准”,需要梳理不同的检查检验方法,对设备、手段、操作员的技术水平都进行规范。对于同一项目的不同操作方法,出具结果后如何进行指标互认,也需要科学评估。背后的工作量之大,不但需要临床医生、检验医生的配合,还需要不同厂商的协作。

顾兵认为,这类工作不能求全求快,而是应该科学、有序地推进。“比如生化检验类的项目比较成熟,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就可以先行先试。制定一个标准后,再去尝试和实践。切实可行了,再做复杂一点的,分层、逐步推进。”

试点经验:医联体建设或成“突破口”

在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进程中,区域试点为政策落地带来了新思路。

2019年3月18日,广东省佛山市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启动临床检验结果互认技术平台建设的试点城市。在佛山首批接入互认平台的27家医疗机构中,不但有三级医院,还有二级和一级医院,殊为难得。

一级与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如何获得三级医院认可?互联网平台上的全流程实时监测,为检查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佛山市桂城医院检验科主任谢冰,直观地感受到了平台带来的新变化。检查仪器、质量监控、标本化验……当她在实验室进行检验操作时,设备已经通过互联网自动将质量监控结果上传至平台。谢冰说:“今天检测的质量是否达标,已经呈现在全市同行面前了。”

医联体建设成为保障结果互认的突破口。广州市番禺区建立了区域影像中心、医联体区域心电模式和区域检验中心,基层医护人员拍片后,三级医院的医生可以线上阅片,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2019年,番禺区的区级及以上医院影像和检验信息已实现互认。

记者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截至2022年2月底,广州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已接入265家医疗卫生机构,调阅后平均互认率达97%。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2021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广州的参保人节省了约1.1亿元医疗费用。

近期,广东印发的《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3年广东基本实现县域医共体各分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

区域试点能够打通区域内医院之间的“壁垒”,通过资源共享实现结果互认。但要在省级乃至国家层面互认,邹伟民认为还需要建设检查检验结果统一互通的信息化平台。

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试剂组组长周茂华介绍,目前省内部分三级医院已可以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云端共享”。患者不必再带着一沓资料或者U盘奔波,医生也可以更方便地查看患者以往的病历资料。

2011年1月1日起,广东省人民医院等52家医院成为首批纳入互认范围的三级和按三级管理医疗机构。邹伟民希望,未来这样的信息化平台可以覆盖全省医院。比如医生在信息化平台查看糖尿病患者一年内的血糖波动情况,用药调节可以更精准。

“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落地,就像水到渠成。目前政策的‘水’已来,但是‘渠’的完善还需要时间。”邹伟民认为,完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平台、体系和共识,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文/朱晓枫 李秀婷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武汉医疗机构信息互通共享让患者省钱省心 “弹窗”提醒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武汉晚报 2024-10-24
西安试点“一次挂号管三天” 推进检验结果互认
西安晚报 2024-10-09
广州287家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已实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
南方日报 2024-07-16
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能认尽认
人民日报 2024-06-28
加快推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人民日报 2024-05-24
北京481项检验检查结果可跨院互认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4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让百姓看病“省心”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11
北青快评|医检结果“互认难”魔咒该怎么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