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新知|瑞士的“职业教育”模型有何经验可借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03 14:00

提到这两年我国教育领域比较热门的话题——职业教育,就不得不提到瑞士这个国家。瑞士的职业教育制度非常完善且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中世纪的师徒制。1884年瑞士颁布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对职业培训学校等机构提供资金支持;1930年,瑞士就颁布了首部《联邦职业教育法》。经过多次修改,2004年,《联邦职业教育法》再次修订,正式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划分为两个系统,是欧洲第一个法律层面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国家。

这个立法明确了职业教育培训是瑞士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选择职业教育的瑞士人可以在学习实践中得到职业技能,也可以通过考核得到相应的高级职业文凭。

今年5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已经实施,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性工程,不仅取得了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而且获得了空前力度的推进。

如此早就将职业教育立法纳入高等教育范畴的国家,如今其国内的职业教育成果如何呢?可以说,瑞士职业技术教育为本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立下赫赫功劳。

不止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也处在改革和发展期,那么瑞士的成功模型又有何经验可借鉴呢?

意外哦

初中毕业后瑞士三分之二的学生

会进入职业学校或者成为学徒工

提到瑞士的职业教育,最值得一说的是它的“双轨制”,也就是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选择专注于学术型的普通高中或进入职业培训学校。

瑞士大多数州实行11年制义务教育,两年幼儿园加九年小学、初中学习完成以后,只有少于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升入普通的文理高中,另外三分之二的学生会进入职业学校或者成为学徒工。也就是说,在高中教育阶段选择职业教育的人占了更大的比重。

一般来说,这种根据爱好和擅长分流的职业方向指导,从小学5年级以后就开始了。每学年收到成绩单时,学生们都会同时收到一张有关三个主要学科的学业能力评估报告。在德语区三个主科分别是德语、数学和法语。学生按学业能力分成适应学业方向的文理班和适合职业教育方向的实科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初中生们除了日常的学习之外,还要参加各种职业选择活动,包括听学校的职业指导课、参加职业博览会、参观专业职业竞赛、到各种实际工作单位体验工作日等,来选择喜欢的职业方向。

收入不低哦

职业教育不是成绩对比后的“较差选项”

也不是低收入蓝领的职业代称

在瑞士进入普通文理高中需要一定的学习成绩门槛,相对来说进入职业学校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成绩要求相对要弱一些。但是整体来说这个双轨制分流无关成绩和学习能力,主要还是按照学生自己的爱好和擅长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来分流。不少成绩优异的孩子选择不上普通高中而选择职业教育。

我认识的一位住在巴塞尔的华人妈妈,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而且很有主见,两人都是选择了职业教育而不上普通高中。总的来说瑞士社会对职业教育看法非常正面,不少企业高管和国会议员是职业教育出身。

瑞士职业分得非常细致,每行每业都有相对应的职业培训。就连屠夫也是培训上岗的。但是进入职业培训并不是在学习中被淘汰以后的较差选项,也不是低收入蓝领职业代称。专业性强的职业也会优先录取学习优异的学生。比如瑞士的制表师和机场塔台交通指挥员都是专业性很高、收入顶尖的职业,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凤毛麟角,他们都必须通过职业培训具有联邦高等职业文凭才能就业。

半工半读哦

学徒工教育模式可以实现

“三天工作、两天上课”

瑞士职业教育是学徒制和学校制两种,初中生在八年级或九年级时选好自己想要的职业方向可以申请。学徒制是直接向企业申请的具体的学徒工职位,学徒职位和职业学校挂钩,属于实践和学习两样都不耽误的学徒工教育模式。

申请成功的学徒工一般每周三天在岗位上工作实习,学习相关的技术和知识,每周两天到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的学科。和普通高中一样,学徒工还是要继续学习德语、数学、法语甚至还有体育课,每学年也要通过相应的基础学科考试和一些相关专业技术理论考试。另外,实践工作也由所在的公司进行考核。

我的朋友小源来自上海,她的瑞士丈夫是瓦莱区的一位建筑工人和小承包商。他们的家庭建筑夫妻店也有自己的学徒工,她通过学习考过了十几门课程,成为学徒工基础学科的理论课导师,她的丈夫是学徒工们的实践课导师。每隔几年他俩都会培养出几位合格熟练的建筑工人。

至于学校制的职业教育,则一般是学生选择一个大致的职业方向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一年的基础学科和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再在和学校相关企业申请实习生岗位,后两年以实习生身份在岗位上半工半读。

我在一个媒体公司工作,平时要是遇到电脑的问题,一般公司的IT部门同事都会带着实习生来给我们诊断解决,一边工作一边教学。如果是小问题,经常都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脸严肃地来跟我们对接为同事们排除障碍。看得出来职业学校的学习除了技术本身之外,非常重要的还学习了在职业道路上解决问题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不管是学徒制还是学校制,学生最后都还要完成一个实践结业项目,才能正式出师。

参加职业培训的学徒工的工作是有工资的。学徒月工资的标准大约是第一年600瑞郎左右(约4200人民币),第二年800,第三年1000,第四年1300左右。有自己的收入从父母的羽翼下获得经济独立也是不少年轻人选择职业教育的原因。

我的一位瑞士同事告诉我,她没有上高中而是选择了职业高中的原因就是:上文理高中的孩子学了四年以后只有会考成绩,没有“职业”,只靠文理高中文凭也无法直接就业,如果要上大学还需要靠父母经济资助。而她早早就有了自己的收入,学完几年也有了自己的“职业”,可以马上就业、更快独立。

职业培训根据工种的不同有不同的学制,最短的是两年最长是四年。两年制学习的学徒毕业后获得联邦中等职业文凭证书。三年和四年制的职业教育完成之后可以获得联邦高等职业文凭。

随时上大学哦

瑞士的制表师专业要求高

属于三四年制高级职业文凭

那么,选择了职业教育的人还有没有机会上大学、重回基础教育的轨道呢?事实上,瑞士的普通高教和职业教育双轨制不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只要有意向,再加上一些动力和决心随时都有改变和换轨的机会。完成职业培训的人也可以进入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应用科技大学深造。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以参加职业会考就能获得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同等的升学机会。这个职业会考制度让选择职业教育的人可以进入高等教育。

13岁从中国随家人移民来瑞士的孙浩男,因为德语和法语比较薄弱而数学成绩优秀,初中毕业后决定扬长避短选择了不上文理高中而成为建筑绘图师学徒工。毕业后做了几年绘图师的他确定了自己真的喜爱建筑这个职业,今年已经准备好通过职业会考然后申请进入瑞士的西北应用科技大学学习建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建筑师。

而相对应的,只受过普通高中教育的人,如果想要进入高等职业培训也需要至少工作一年补上中等职业培训的课程,通过考核。比如机械手表的制表师就是一个对专业程度要求很高的三四年制高级职业文凭,非常欢迎有学术基础的高中毕业生申请。如果你是普通高中毕业,想要申请,那就要先在相应的学徒岗位上全职工作一年,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才能进入职业培训的阶段。而之后的几年职业培训也是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实践,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众所周知,瑞士的制表技术闻名世界,的确是有非常严谨的职业培训体系,制表师这样的职业会涉及涵盖制表理论、物理、材料科学、制表应用电子,工业制图与通识教育的课堂学习。毕业后可以通过考试获得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学士学位。

很重要哦

瑞士的中小型企业占到99.2%

学徒式培养打下国家经济基石

其实在2004年给职业教育立法之前,瑞士的职业教育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其中有两个关键因素:

第一个关键因素,是瑞士人对个人“职业”的看重,这一点和邻国德国相似。如果你遇到一个陌生人,德语国家的标准问句之一是“您从事什么职业?”在德语国家中“职业”和“工作”有明确的区别。德语中“职业”一词被名词解释为“创造和维持长期生计的活动”,实际上这个词在大家心目中涵盖了更广泛的内容,首先你需要有相应的教育背景,其次你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实际上的工作经验,掌握这个职业需要的实用技能,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工作维持生计。比如一个人没有经过学习和职业培训不可能自称建筑工人或者水管工之类的职业头衔。

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瑞士的中小型企业。据2020年统计,瑞士全国有企业30多万家,其中雇员在250名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占到了99.2%,为瑞士提供了67%的工作岗位。这些中小企业可以说是瑞士经济的重要基石。从小到几个人的烘焙坊到年利润几千万的知名滑雪板品牌,甚至一些世界知名的奢侈品手表制造商,都在瑞士的中小企业名单上。而对于瑞士的中小企业来说,提供学徒工机会、培养熟练的技术人才,是一种对全社会的责任和荣誉。在手把手教育学徒工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也通过很低的工资获得了便宜劳动力,而学徒工也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培训技术、能力和工作机会。

一般来说中等职业教育毕业以后就可以直接就业,从事自己已经获得培训掌握技能的职业。很多大企业的基层员工也都是从学徒工或者实习生毕业后直接聘用。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手把手教会的学徒更是招聘的最佳人选。根据瑞士联邦统计局所做的一项长期调研发现,取得联邦技能证书的瑞士人中,有46%留在他们完成学徒培训的企业继续工作。大多数人都能在结业后三个月内找到工作。当然出师了的学徒另外找工作也不会被限制,因为这个学徒工制度非常成熟,算是为全社会储备纳税人和训练有熟练技能的职业劳动力。职业培训出身的人在就业后薪资也有上升的空间,根据工作年限和经验可以逐年获得更高的收入。

新情况哦

新技术冲击下“职业教育工种”稍显尴尬

更多中产家庭希望孩子留在学术教育轨道

尽管瑞士职业教育有各种成熟的设置和环境优势,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近年来的科技进步也给瑞士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一些旧职业在新技术的冲击下显得相对保守,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我曾经和一位瑞士的著名极限运动员交谈,她在初中毕业以后就到瑞士航空成为了一名职业机场地勤学徒。她的这个工种俗称“红帽子”,主要的职责是在机场对飞机进行各种有效载荷数据统计,而这个职业现在逐渐被电脑和AI取代。她完成培训后也基本上没有从事过这个“老本行”,转而成为了一位职业极限运动选手。

网络时代出现了很多新兴职业,它们新的工作模式不再受“培训”和“经验”影响。苏黎世的一家职业学校也推出针对社交媒体网红的职业文凭课程,教授视频拍摄剪辑,脚本撰写,市场营销等课程。苏黎世盲飞游戏公司的创始人Jeremy Spillmann的职业学徒工种是化学实验室助理,他说这个洗烧杯、整理实验室的工作让他感觉活在上个世纪。后来他重新通过会考进入大学学习了游戏设计,成为一名游戏设计师,他觉得游戏设计这种职业需要思维方式,而非靠学徒制可以传授。

即便是一些老牌的传统职业,也对学徒有了新技术要求,比如水管工人也需要操作机器人来勘察管道,义肢技师要利用3D打印来为伤者创口设计适合的装卸接口,邮递员也要操作无人机送件。因为这些新技术的发展需要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而瑞士虽然人人有“职业”但是相比欧洲其他国家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比例是相对较低的。

在瑞士,职业教育对于瑞士的外国移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一方面这个职业教育体系自成一派,不和其他国家文凭对接,对于新移民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一些高学历的新移民把学徒工误解为“学习不好的分流选择”,生怕孩子掉落到这条轨道上;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职位和学校很少有外语教学,这让外国移民相对来说比较难以融入,如果对于瑞士语言掌握得不够好,只能选择对于语言相对要求较低的职业方向。

另外,一直以来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学生本身。瑞士的孩子在14岁左右就要作出选择一个“职业”这样一个人生非常重大的决定。对于正处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很不容易。不少孩子比较盲目,而且职业培训要求参与者合理地管理工作实习和课堂学习的时间,这对很多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也比较困难,后果就是一些学生和学徒开始职业培训,但是最后却没有拿到文凭证书。

因此,基于种种对未来劳动力发展的预见,更多中产家庭希望孩子留在学术教育轨道。根据瑞士统计局对于瑞士工资水平的统计,在瑞士受教育的程度还是和工资相挂钩。而在求职过程中,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高学历求职者相对来说更受雇主青睐,也更容易进入管理层。

所以瑞士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不停给自己升级换代,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保持新鲜,最后保障和周边国家抗衡的高竞争力。

文/贾淑芬(定居瑞士15年)

编辑/王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