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信保业务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大有可为
证券日报 2022-07-22 10:45

今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频频出台针对性举措,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切实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能,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7月21日,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卓有成效,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快速增长,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

保险业有两大工具可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即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保险行业也将这两个险种统称为信保业务,该业务的功能是为企业或个人“增信”。

从今年信保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据银保监会披露,前5个月,保证保险保费收入为213亿元,同比微增1.5%。尽管监管未披露信用保险最新的保费数据,但过往多年,在信保业务中保证保险占比较高,对信保业务整体增速影响明显。据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以来信保业务整体增速较为低迷,未能充分发挥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主体的增信作用。

这背后有三大原因:一是,2019年以来,部分险企承保的P2P履约保证保险出现巨亏,个别公司被拖入连年亏损的泥潭。在这种背景下,近两年行业对该业务愈加谨慎;二是,近两年银保监会对该业务的监管趋严;三是,新冠疫情暴发后,借贷市场需求侧信用状态下滑,信保业务综合成本率抬升,险企主动收缩该业务。

进一步分析,上述三个原因均指向一个问题:即行业对该业务的风控存在短板。由于该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致使信保业务两次掉进同一个“坑”里:一次是2004年前后承保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出现亏损;另一次是2019年前后承保贷款保证保险出现亏损。

险企重蹈覆辙也与该业务特殊的风险属性有关。融资性信保业务的风险特征不同于重疾、长寿等传统意义上的风险,但与担保业务类似,这就出现了一个承保悖论:大数法则失效。通俗来说,保险的底层经营原理是大数法则,在出险率一定的情况下,承保体越多险企的风险反而越小;但信保业务恰恰相反。

信保业务这一特殊的风险特征,不仅影响了险企利润表,还打击了险企对该业务的信心,也让部分险企内部开始质疑开展该业务的必要性,甚至有险企高管预计行业可能需要数年才能重拾自信。

笔者认为,险企作为经营风险的商业机构,在某个险种出现亏损时,重新审视其实质风险特征无可厚非,但也不必过度悲观。一方面,市场对信保业务的需求没有消失,小微企业通过保险增信的需求迫切;另一方面,个别险企近几年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控体系,信保业务保费规模已稳居产险类各险种第二、三位。

基于此,险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补足风控短板,在推动该险种为小微企业等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能拉动产险业增长。

首先,充分识别风险,科学定价。这需要险企全盘考虑该业务的价值与风险规模,尤其要将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风险纳入其中,重点防范同质风险的集中爆发。在此基础上,要科学定价,目标是让该险种既能服务小微企业等主体,又能实现持续盈利。

其次,建立全流程风控体系。在此前的失败案例中,险企的风控和贷后追偿主要依赖贷款平台,缺乏对风险的独立管控,往往很被动。鉴于此,险企要建立保前、保中、保后全流程风控体系。

再次,强化对科技手段的运用。目前个别险企已有成功的尝试,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搭建量化管理模型,将区块链等技术运用到信用审核、客户画像、追偿等业务流程中,大幅提高了风控能力。

有险企高管估算,早在2020年,信保业务承担兜底风险的信贷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笔者相信,补足风控短板后的信保业务,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依然大有可为。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保险业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经济日报 2022-04-12
融资性信保存四大隐患 监管部门提示经营风险
证券日报 2021-02-01
信保业务频“踩雷” 财险公司紧急堵漏
中国证券报 2021-01-24
北京“十四五”建设 金融企业大有可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1-23
信保业务“风口”变“雷区” 承保亏损激增龙头险企加速出清
证券日报 2021-01-14
去年前11个月产险公司承保利润同比转亏 责任险逆流而上
证券日报 2021-01-04
险企信保危机余波未了 前10月承保亏损超110亿元
证券日报 2020-12-08
P2P穷途末路 融资性信保变“烫手山芋”
中国证券报 2020-11-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