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高温暑夏 老年人谨防热射病
北京老年医院 2022-07-19 09:08

暑夏酷热,近日多地连续高温,极易发生中暑,三伏天的到来,加重了空气中的湿度,防碍高温时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的途径,因此三伏天高温、高湿、低压、小风的特点很容易发生热射病。尤其是老年人往往存在体温调节功能受损、多种基础疾病、可能的免疫功能障碍等,若防护不当容易发生热射病。

1.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种类型,死亡率可达50%~60%,是以核心温度(直肠温度)升高>40℃、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精神状态改变、抽搐或昏迷)为特征并伴有多器官功能损害(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血管功能、胃肠功能、横纹肌溶解等)的临床综合征。

2. 不同人群,热射病表现不同

老年人热射病往往与青年人热射病有所不同。

老年人发生的热射病为经典型热射病,是在夏季热浪期外部环境作用下由于老年人体温调节障碍导致散热能力下降而发生,前驱症状隐匿,起病缓慢,1~2天症状加重,出现意识模糊、谵妄、昏迷等,体温升高达40~42℃,常伴有大小便失禁、心力衰竭、肾衰竭等表现,且易与基础疾病表现混杂在一起容易误诊。

而青年人发生的热射病多为劳力型热射病,多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剧烈运动、劳作,产热过多引起,患者突然出现全身不适、体温迅速升高达40℃以上,出现谵妄、癫痫发作、意识水平下降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表现,常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急性肾损伤、肝损伤和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现更早,甚至在发病几小时内即可出现,且进展更快。

3.老年人热射病的几个认知误区

老年人发生热射病时可能会存在几个认知误区:

误区一

“腋温不高不存在热射病”

平时我们测的是腋下温度,腋温不能代表核心温度,因此腋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

误区二

“呆在屋内就不会发生热射病”

热射病不仅仅发生于室外,老年人呆在家中没有外出但在高温、高湿、不通风情况下也可能发生热射病。

误区三

“体温升高需应用泰诺林、阿司匹林等药物退热”

热射病早期快速降温不能应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退热药物,因为热射病早期存在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且药物可进一步加重水电解质紊乱,也可能增加肝脏毒性。

4. 对热射病患者,第一时间做什么?

热射病患者的预后取决于核心体温的峰值以及高热持续的时间,立即进行全身降温可以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快速有效的降温是治疗的基础,应着重第一时间进行院前快速降温,而不是立即送医院,需及时将患者脱离高热环境,转至阴凉处,解除患者衣物,可边转运边降温,降温目标是将核心温度在30min内迅速降至39℃以下,2h内降至38.5℃以下。

可因地制宜,利用周边可利用的条件进行降温,凉水喷洒或向皮肤喷洒水雾同时配合持续扇风可以实现有效降温,有条件时水温在15~30℃配合以45℃热空气扇风维持皮肤温度在30~33℃可有效防止血管收缩达到最大降温效果。

可用薄纱布尽可能多地覆盖患者皮肤,间断地向纱布喷洒室温水,保持皮肤温度在30~33℃,同时持续扇风。

也可用湿毛巾、稀释的酒精擦拭全身等方法。

酌情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应用冰袋降温,但需谨防局部冻伤,并通过对局部皮肤按摩防止血管收缩。入院后再进行进一步有效目标降温和脏器支持治疗。

严重者可使用冰帽、冰枕。

5. 老年人怎样预防热射病?

热射病的预防重于治疗,提醒老年人在三伏盛夏时需对热射病提高警惕,加强预防,早期识别。老年人往往由于节俭或身体疾病原因不愿意使用空调,因此高温高湿、不通风环境下易发生热射病,建议居家时注意加强开窗通风、利用风扇降温,也可使用空调除湿功能降低室内湿度,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及有关药物的使用,避免剧烈活动;外出时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等并做好个人防晒,尽量避免正午时段出行。饮食宜清淡,避免高脂、荤腥、辛辣饮食,对于出现初期中暑症状者需及时多饮水,补充水盐,平卧休息。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谨防热射病发生,这些知识需要了解
新华社 2024-07-21
加长版“桑拿天”开启!养生运动、冬病夏治指南收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17
高温下热射病防治是关键 专家:应特别关注独居老人
中国新闻网 2024-07-09
高温下,如何预防热射病?这份“指南”请收好!
国家应急广播 2024-06-23
晴晒持续 最高温37℃!北京今天午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谨防热射病
气象北京 2024-06-17
高温中暑分几个阶段,如何尽早识别,哪些人容易中暑?
北京市疾控 2024-06-14
高温下,这份热射病“预防指南”请收好!
新华社 2024-06-14
各地高温来袭,如何防范中暑、热射病?专家提示
央广网 2024-06-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