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据“北川发布”消息,7月15日20时到16日8时,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西部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13个乡镇2.2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部分乡镇道路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电力、通讯大面积中断。截至17日7时,洪灾造成6人死亡、12人失联,灾情损失正在核查统计中。
县委书记赶赴现场指挥救援
据红星新闻报道,7月16日凌晨,受上游青片乡及白什乡强降雨影响,青片河及七星沟洪峰在白什乡场镇交汇叠加,水位暴涨,洪水夹杂漂浮物及泥土、砂石淤塞抬高河床,冲出河道,冲进场镇,临街房屋被淹,部分房屋被冲毁,交通、电力、通讯中断。
灾情发生后,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对人员搜救、严防次生灾害等作出安排部署。北川县委、县政府迅速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
据介绍,北川县委书记李昊天已带领县交通、应急、卫生等部门救援力量赶赴白什现场指挥救援。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福兰在县防汛指挥中心调度指挥。
截至7月16日20时,累计转移安置群众1323人,其中白什乡480名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另据《四川日报》报道,7月16日16时,四川省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17时,省水利厅联合省气象局发布山洪灾害橙色预警。根据当前防汛救灾形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研究决定,16日19时将四级防汛应急响应升级为三级防汛应急响应。
5天前绵阳平武县暴发山洪
政知君注意到,从7月12日开始,四川绵阳迎来新一轮降雨过程,最大降雨主要集中在绵阳西部沿龙门山一带,安州西部、北川东部和北部,平武南部、江油北部普降暴雨和大暴雨,其中安州区高川乡降特大暴雨累计降雨365毫米。
7月12日凌晨,平武县木座藏族乡火溪河黑水沟发生山洪泥石流灾害。
绵阳市水利局副局长李果介绍,“黑水沟沟长、比较陡。遇到强降雨之后,山体有些部分前期由于遇到干旱,旱涝急转,有些地方形成了崩塌,崩塌下来有一部分树枝,顺着强降雨、河道就下来了。”
7月14日,央视新闻报道称,经连续两日奋力救援,截至14日12时,解救转移平武县木座藏族乡山洪灾害被困群众150人,避险转移受威胁群众700余人,灾害共造成3人死亡,15人失联。
同日,《四川日报》发布消息称,7月12日至13日,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前往甘孜州调研。
据报道,在调研途中,王晓晖得知此轮强降雨造成部分地方受灾,特别是绵阳市平武县发生山洪泥石流导致人员伤亡和群众失联。
他要求,绵阳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抓紧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除平武县外,7月12日晚,绵阳市安州区普降大到暴雨,其中雎水镇罐滩村因山体垮塌出现壅塞体。
7月13日,绵阳市市长李云前往安州区和高新区督导防汛减灾工作。在现场,他实地察看山体垮塌及壅塞体情况,听取安州区防汛减灾及应对本轮强降雨工作情况汇报。
李云强调,要坚决执行“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提前果断转移疏散危险区群众,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同时要科学研判防汛形势,有力有序做好壅塞体处置后续工作。
深刻汲取平武县“7·12”山洪灾害等经验教训
据《四川日报》报道,7月16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主持召开全省防汛救灾工作调度会议。他强调,要深刻汲取绵阳市平武县“7·12”山洪灾害等经验教训,牢固树立“防胜于救”理念,强化预防措施、抓好应急救援,打起十二分精神,做好打防汛减灾大仗、硬仗、恶仗的充分准备,竭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黄强指出,近日四川省多地出现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暴雨引发山洪灾害,造成人员遇难、失联,暴露出一些地方“防胜于救”认识不深、微小流域风险监测存在漏洞、区域性会商研判和预警响应联动不到位、应急救援支撑还有短板。
他说,当前,全省已进入防汛减灾“七下八上”关键期,防汛形势异常严峻。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迅速行动、狠抓落实,真正把压力传导到最基层、把措施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全力确保安全度汛。
黄强强调:
各地要结合新情况及时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各级领导干部要熟悉预案和流程,带领群众开展实战演练,加强物资储备,不断提升预案针对性操作性和自身应急能力水平;
一旦发生灾情,迅速成立联合指挥部,做到扁平化指挥、迅速决策,不要层层请示汇报。要强化属地责任,做好各类信息汇总和会商研判,精准高效指导决策和行动;
健全跨省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做到“上游下雨、中游吹哨、下游开跑”,提高协同防灾能力;
加强微小河流域风险监测, 建立预警信息闭环监管制度,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发布预警信息,立即果断组织群众避险转移;
要加强极端条件下应急能力提升,统筹好消防救援、专业抢险和社会应急队伍等力量,强化抢险装备配置和更新,优化储备布局和调运机制,特别是聚焦灾害高发频发区域做好物资装备前置保障,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运得到、用得上。
上述会议还观看了平武县“7·12”山洪灾害案例片。
资料|新华社 人民网 央视新闻 四川日报 红星新闻 北川发布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北京青年报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艺龙
编辑/马晓晴
校对/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