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打造中华文化“走出去”创新高地 东城发布《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04 21:27

近日,东城区正式发布《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坚持“崇文争先”理念,以推动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为根本,把东城区建设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文化创意相得益彰、文化产业与文化贸易相互促进的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力争到2025年,文化贸易规模持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载体,成为规模更大、辐射更广、作用更强的文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强化政策引领 激活文化贸易发展新动能

2021年9月,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在首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论坛上,为北京市东城区等荣获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地区(功能区)进行授牌。为加快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东城区制定并出台了《实施方案》,围绕文化产业重点领域、文化贸易重点环节,明确提出了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的四大发展目标、七大重点领域和八大专项行动。

明确四大发展目标。即文化贸易规模结构持续提升,全区出版、影视、演艺等重点领域的文化服务及产品出口占比进一步提高,高成长性文化企业逐渐集聚。文化产业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实现35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7%,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文化基地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彰显,推进改革管理体制、健全促进机制、创新发展模式等持续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构建 “品牌行业—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项目—品牌活动”的国际品牌矩阵。

紧扣七大重点领域。即构建艺术品交易全链条,打造制度健全、功能完备、交易活跃的艺术品交易中心。推进戏剧演艺与国际深度接轨,推动更多优秀演艺产品、艺人、版权和项目“走出去”。提升影视国际化数字化水平,建设影视资源云集、精品荟萃、技术领先的国际影视高地。拓展国际化全媒体出版产业,构建“大出版”发展格局,打造高效协同、内外联动的国际出版高地。健全国际网络游戏孵育体系,鼓励和支持精品化产品海外发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优化国际文化旅游消费供给,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打造全球知名的文旅品牌。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弘扬文化自信、彰显首都形象的城市标识。

实施八大专项行动。即制度型开放深化、文化产业升级引领、市场主体培育壮大、国际营销渠道拓展、专业服务平台护航、文化金融服务支撑、文化影响力提升、空间网络体系聚能等行动,通过争取税收与通关便利化试点支持、吸引文化贸易企业集聚、支持文化企业赴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拓宽文化贸易企业融资渠道、参与国际化高能级会展活动、推动“文化金三角”成为国际顶级文化矩阵等22个方面具体举措,推进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强化生态培育 彰显文化贸易竞争新优势

近年来,东城区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以文立城、以文兴业,文化生产交流贸易活跃,“文化+”产业体系健全,文化领军企业发展强劲,已成为全国示范性文化创新策源地。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东城区全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518家,累计实现收入303.7亿元,文化产业规模和增速在全市保持前列,文化产业地均产出全市第一。积极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涌现了锋尚文化、光线传媒、中文在线等高速成长的文化企业,保利拍卖、嘉德拍卖已在艺术品交易领域形成“北京价格”,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文化进出口额超过51971.74万美元。

《实施方案》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为抓手,最终落脚点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制度型开放和“放管服”改革,健全文化领域国际化投融资体系,优化文化企业服务的方式,提高文化贸易规模,扩大国际要素交互,培育更为完善的文化产业生态。《实施方案》还制定了涵盖任务、企业、项目、政策和空间的“五个清单”,对重点工作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制度化保障。

《实施方案》以文化与其他重点产业融合为路径,壮大东城区文化贸易企业主体阵容。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与老城保护复兴、“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协同驱动,聚焦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重点要素,与数字、旅游、中医药等重点领域的融合赋能,加快“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持续培育扩大文化贸易企业阵容,全面增强区域文化生产力。

为更好地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东城区还将持续加大对文化出口政策支持力度,在优体制、优政策、优渠道、优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将东城打造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动力引擎和创新高地。

强化融合创新 探索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新路径

文化是东城区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和最宝贵财富。在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独具特色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发展,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意设计相辅相成的特征,为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推动文化经济提质增效,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支柱地位巩固提升,东城区在文化融合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探索出以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东城方案”——

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精准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启动文化企业专项扶持计划——“文菁计划”,通过资金奖励、项目补助、金融配套服务等方式,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设立3000万元风险补偿金,优先支持文化科技、文化旅游,解决文化企业信贷难题。形成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4亿元的“文菁”文化+产业基金,重点关注文化和高新技术驱动的文化创意经济和文化消费领域,助力文化产业高效发展。

文商旅跨界创新融合,推动传统商业街区升级。王府井地区全年累计引进首店、旗舰店、网红特色店95家,占现有存量的63%,经营面积共5.6万平方米。引进乐高全国旗舰店、NBA区域旗舰店、鬼塚全球首家精品集合店等,实现北京市首个数字货币全场景消费应用试点在王府井商圈落地。在全市率先推出红桥市场、王府井19号府、南阳共享际3处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并实现挂牌运营。

完善文化金融合作机制,推动服务和产品创新。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三家属地支行率先挂牌成立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支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市委宣传部、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七部门联合认定东城区驻区8家金融机构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文创专营组织机构,营造了活力充沛、竞争充分、内生动力强劲的文化金融经营生态。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矩阵,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推动“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改造升级,打造大磨坊文创园、雪莲·亮点文创园、北京·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吸引北京“文创板”落户东城,线上汇聚文化企业万余家,投资机构、金融机构近千家,开展银企对接活动近百场。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合作举办“中国文化金融峰会”,组织开展“文菁汇”文化金融系列沙龙活动,为文化资源搭建与金融资本对接平台。

《实施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吹响了东城区加速“崇文争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新号角。下一步,东城区将持续做实文化文明“敬”字、产业发展“劲”字文章,促进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以“文化+”创新融合发展为抓手,让文化软实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能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北京东城: “崇文争先”绘就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精彩篇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9
北京金融监管局与东城区政府探索文化金融合作模式 加大“白名单”企业扶持力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21
北京东城:力争两到三年基本形成具有东城区特色的高标准开放生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31
北京东城文化“出海” 亮相卡塔尔多哈书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3
北京东城将打造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交易主阵地
中国新闻网 2024-02-19
聚焦艺术品拍卖、创意设计等领域 东城实施十大行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北京东城:今年将推动云演艺、AIGC等新模式落地中轴线沿线文化新空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0
聚焦服贸会合作共赢 东城着力打造“首善金融生态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