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服务实体防风险 债市改革再迎开放新局
上海证券报 2022-06-28 12:03

促改革、稳增长、扩开放——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既奔流着服务实体经济的“活水”,也筑起防范金融风险的“防波堤”,进退之间,开放大局不断翻开新篇章。

从品种创新到规则优化,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改革频出、统一之势明显,债券市场力挺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的初心彰显。

开放步履不停,是债券市场的另一条发展主线。规模超130万亿元的债券市场,已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主阵地。

未来,还有更多期待。多家外资机构表示,能明显感受到中国债券市场运行框架下的各项细节正在不断完善,对境外投资者的开放力度亦在不断加大。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下,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确定性凸显,中国债券市场有望持续迎来资金流入。

从制度到品种

两个市场步调一致

上半年,债券市场改革动作频频。其中,由于历史原因而割裂的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渐次并轨以期“殊途同归”。

这在制度规则、品种创新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上交所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6号——知名成熟发行人优化审核》。交易商协会则研究推出多次发行人注册发行新模式——“常发行计划”,强化以发行人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

沪深交易所还积极引导资金流向重点领域。5月,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相关指引。与此同时,还推出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相关机构通过创设信用保护工具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银行间市场也加大了支持科技创新类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的力度。今年5月,交易商协会推出科创票据,推进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硬科技”产业的谋划和培育。与此同时,还推出升级版“支持工具”——“中债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服务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间市场民企债券实现逆势增长,累计发行911亿元、净融资300亿元,为民企融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系列改革举措指向一个明确的方向:更大程度地便利投资者入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融资。

兴业研究宏观团队认为,当前,我国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二级交易方面的统一取得了重大进步,但债券市场的进一步统一仍存有待推进之处,包括上位法的差异、各类中介主体准入门槛的差异及部分关键制度的差异等。

直接融资“压舱石”

为稳住经济大盘“运粮草”

稳市场、稳预期。上半年,债券市场充分发挥直接融资“压舱石”作用,为实体经济不断注入“活水”,起到了稳住经济大盘的作用。

数据显示,5月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三大指标均超预期。业内人士认为,从数据看,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效果显现,其中,政府债券融资贡献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政府债券融资拉动社会融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对社融的贡献连续9个月扩大。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靠前发力,节奏较快,成为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从规模看,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规模同比增长171%,力度较大。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已发行40114亿元,净融资35613亿元,其中专项债发行33965亿元,净融资32890亿元。2021年同期,新增地方债发行仅14799亿元,其中净融资仅10645亿元。

华鑫证券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首席固收分析师丁晓峰认为,地方债特别是专项债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新增地方债主要用于新增项目的货币需求,并非用于借新还旧,因此将起到直达基建项目的作用。

“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累计同比增速维持在8%以上。专项债发行在基建实体融资上起到了实际效果,对稳经济大盘、支撑经济反弹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丁晓峰说。

对内与对外辩证统一

外资投资趋势不改

在“一套制度规则、一个债券市场”原则下,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是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型开放在近期迈出的重要一步。

向内来看,境内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逐步深入。2020年7月,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开展互联互通合作,便利合格投资者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今年1月,沪深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中国结算、上海清算所联合发布相关操作细则。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我们感受到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持续开放也充满期待。”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资本市场及证券服务部联席总监张劲秋表示,中国债券市场深层次扩大开放的积极举措将为国际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带来更多机遇。

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参与度,就是人民币债市日新月异的见证。2016年以来,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以年均约40%的速度增长。截至今年4月末,有1035家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全球百大机构投资者中有近80家已入市。

今年以来,在全球通胀高企、流动性逐步收紧之际,新兴市场国家延续资金流出态势。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5月流出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总额为49亿美元,这是外资连续第三个月流出新兴市场国家。

在全球资金逐步从新兴市场国家抽离的过程中,中国资产却逆势引来资金流入。IIF数据显示,5月中国资产吸引了47亿美元流入。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新兴市场资本流入放缓压力或持续全年。短期内资本配置中国的步伐或有波动,但人民币资产前景改善仍是确定的大方向。6月以来A股无惧海外波动走出一波“独立行情”,正是良好开端。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长期来看,放眼全球,中国经济仍是最有活力、韧性最强的,人民币资产的投资价值较高。今年以来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大,国际投资者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也会配置一定比例的人民币债券,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长期趋势并未改变。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多家外资行持续看好中国债券市场
新华社 2024-02-21
对外开放再下一城!多家外资银行宣布:拿下这一资质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 2024-01-21
债市开放更进一步 外资银行集中“上新”业务资质
上海证券报 2024-01-20
汇丰中国获批成为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一般主承销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9
债市对外开放走过一年半 交易所债市如何吸引更多外资?
第一财经 2023-11-19
债市统一对外开放走过一年半 交易所债市如何吸引更多外资?
第一财经 2023-11-17
中国债市高水平开放马蹄正疾
上海证券报 2023-07-03
去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债券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稳有序
央行网站 2023-01-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