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15楼财经 | 央行行长易纲:保持价格稳定和最大化就业是首要任务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28 09:55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刚接受了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的采访,内容涉及动员金融体系支持绿色转型、气候信息披露、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和货币政策等相关问题。

谈及当前货币政策去向,易刚指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是宽松的。广义货币M2和社会金融总额的增长符合名义GDP增长率,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支持,以实现就业最大化。

他表示,中国的市场利率在过去10年中一直保持稳定并呈下降趋势。自然利率主要由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和长期人口趋势决定。在中国,利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目前,定期存款利率为1-2%,银行贷款利率约为4-5%,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运作良好。考虑到通货膨胀,实际利率相当低,金融市场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在人民币汇率方面,易纲称,中国有一个灵活和市场决定的汇率系统,使用一篮子货币作为参考。与20年前相比,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了25%,对一篮子货币的名义升值了约30%。实际升值甚至更多。

他还表示,中国的通胀前景稳定。目前,消费者物价指数为2.1%,生产者物价指数约为6.4%。“保持价格稳定和最大化就业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易纲说。

易纲同时指出,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外部冲击等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一定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也会强调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转型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易纲表示,央行可以在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和积极作用,对此国际社会已有共识。就货币政策而言,央行首要和最重要的职责是维护价格稳定。话虽如此,一些央行仍有政策空间,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绿色转型。

为促进绿色转型,人民银行做了很多工作。人民银行于2018年将优质绿色债券和贷款纳入中期借贷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并在去年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均为1.75%,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提供低成本融资。

截至今年5月末,人民银行通过两个工具向相关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资金2100多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超6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中国年碳排放量的0.6%。

此外,去年5月,人民银行修订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将金融机构发放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业务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以鼓励金融机构为绿色转型提供支持。

上述机制有助于绿色融资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3月,中国绿色贷款余额已超过18万亿元,增长迅速。中国境内绿色债券余额约1.3万亿元,在全球位居前列。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