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大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黑发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人生得意之时就要尽情的享受欢乐,不要让金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
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
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
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是被世人冷落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
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纵情地欢乐。
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
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尽的长愁!
【赏析】
《将进酒》为汉乐府旧题,是鼓吹铙歌十八曲之九。《古今乐录》云:“古词曰:‘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元人萧士赟说:“《将进酒》者,汉短铙歌二十二曲之一也。……太白填之以伸己意耳。”
李白是擅长写乐府诗的,汉魏六朝以来的乐府旧题,他几乎都用过。不过他沿用乐府旧题,是用旧瓶装新酒,用的虽是旧题,写的却完全是新意。他这首《将进酒》就是沿用了“饮酒放歌”的旧意,而对旧乐府中“以濡首荒志为戒”的主题完全改变,而变成了发泄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慨及表达愤世嫉俗之感情的“劝酒歌”。
这首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前后。开元二十三年前后,唐玄宗驻跸东都洛阳,李白到洛阳去寻找政治出路,向朝廷献诗赋,结果为小人所谮,失败而归。他北游太原后,到好友元丹丘嵩山附近的住所与好友岑勋相遇,一起喝酒,一倾失意之愤懑,就作了这首《将进酒》。诗中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豪迈自信的壮语,但仍盖不住诗中忧愤深广的悲慨情绪。
这首诗的开头非常有气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起势如黄河落天,万马奔腾,造成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威慑力量,使读者在诗的开始,就被诗人强劲的感情风暴所席卷,下面就不得不随着诗人激越的诗情顺流而下了。当然,前面四句的妙处还不仅是在情感上的威势,更妙的是这四句中的两个譬喻。这开头几句的气势正是这两个譬喻造成的。黄河之水从秦晋高原流向华北大平原,其落差有数千米,尤其是在山西的壶口和河南的三门峡,可以看到黄河由高原流向平原的从天而降、顺流而下、波浪混腾、吼声如雷的壮观场面。那气势,那情景,真是令人惊心吊胆,壮人心魄。李白到没到过山西壶口和河南三门峡,因没有具体考证过,不得而知,但他这两句诗却激起了读者诸多想象,产生了重如千钧的情感冲击力,可见其艺术魅力之强。李白写黄河的美妙诗句很多,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等。但我还是觉得本诗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得最好。因为这两句写得最自然朴实,最得黄河之神。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是李白的创造,但黄河上与天通的传说是早就有的。晋人张华《博物志》上载有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从黄河的源头直通到天上的银河,见到了牵牛织女星的故事。由此可见,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想,也许是得到了这个神话传说的启发。正因为黄河之水是从“天上来”,所以它才“奔流到海不复回”。“奔流”二字写出流水的气势,而“不复回”写的是水不可能从低处向高处倒流,更不能从地下回流到天上的必然之理。
下二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中有“高堂”二字,有人解释为父母,这样一来,明镜中的白发当然也是指父母的了。但这样解释是不对的。这里的“高堂”,就是指高大的堂屋,正因为诗人在高堂里所悬挂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头上已长出了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夸张而不是写实。这二句是极写其愁,愁得不到一天工夫头发全白了。这与诗人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一个意思,这是一层。还有一层的意思是说,时间流失得太快了,如朝去暮至,转眼间人就青春已失,很快就老了,真是时不我与,岁月不饶人啊。
所以从后两句诗的意思来看,头两句的目的,并不在于诗人赞美黄河的源远流长、气势非凡,而是在譬喻岁月就像是黄河赴海一般,一去就再也不回头了,即“青春的小鸟一去不归来”的意思。而自己事业无成,年已老大,早年的满头青丝,很快就成了一头白雪,遥望前程,依然是遥遥无期,对于一个立志于“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安社稷,济苍生”的仁人志士来说,能无悲乎?
由人生之短暂、事业之无成,使诗人感慨万端,非常忧愁。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无限的忧愁唯有饮酒可解,一醉万休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样貌似旷达的话,其实饱含着诗人无限的悲愤,在无限的失意烦恼和忧愁之中,才显得得意之时欢乐的难能可贵。可惜,生活中的得意时刻太少了,而不得意的日子居多,故只能以痛饮一醉以求得片时的欢乐。因此,下面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二句,虽有着太白式的自信和自傲,但是里面却包含着现今有才而不被所用,千金已散而未复来的困窘和酸楚。天生我材是应该有用的,但现在却为朝廷所弃,不能为用;千金散去可能还会复来,但现实却是自己身上不名一文,要想尽情一醉,还必须把心爱的“五花马”和“千金裘”拿去换酒。所以这两句虽可以认为是太白的旷达之语,也实是对现实的抗议和发牢骚。这是在控诉腐朽的政治对人才的压制和迫害,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人才解放的呼唤。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这四个急促的三字短句,忽然加快了节奏,与举杯频频劝酒的内容非常适应。岑夫子是指岑勋,丹丘生是指元丹丘,都是李白的好朋友。“夫子”是对年纪较大些人的尊称,“生”则是指年轻人。大约岑勋岁数较大,而元丹丘较年轻,故称岑勋为夫子,元丹丘为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下面就从上面“一饮三百杯”的纵酒,转入狂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钟鼓”,古代达官贵族饮宴常有音乐伴奏,钟鼓泛指乐器,“馔玉”,指食品精美如玉。这两句是说,对钟鸣鼎食琼浆玉液这样富贵人家的高级享受,我倒不稀罕,我只希望能够有酒喝而且能喝个烂醉如泥,进入醉乡。后两句说,我现在才明白了为什么古来的圣贤是寂寞孤独的了,为什么只有当了酒徒才能留得下他们的美名。这是因为那些正道直行的圣贤如孔夫子不是被围于匡,就是困于陈、蔡,终日奔走,而无人用其才、识其道。又如楚国大诗人屈原,虽对国家和君主有一颗耿耿忠心,但是得不到楚王的信用,被放逐江湖,行吟泽畔。而那些泯其光和其尘,啜其糟而饮其醨的酒徒,才得以留其性命和姓名。许多忧国忧民的贤士,有国难报,有志难伸,也只得敛翅收羽,以酒浇愁来打发日子。下面他举了一个例子:“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陈王”,指曹植,曾被封为陈王。他有一篇《名都篇》的诗歌,写一群少年游侠,在京都洛阳走马射猎的情景。诗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句子。“平乐”是宫殿名,“斗十千”极言美酒每斗酒价钱的昂贵。像陈王曹植这样的古之贤才竟如何呢?不也是倍受其兄魏文帝曹丕的猜忌而不得重用,只能走马打猎和醉入愁城之中去寻找精神解脱吗?李白在这里自比曹植,对曹植怀才不遇、屡遭打击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
诗写到这里,自然就转到最后一段:“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既然连才高八斗的陈王曹植也是高才难展,只好加入饮者的行列,以酒浇愁,更何况是我辈呢!那就更应该以痛饮度日了。喝吧,喝吧!怎么,怕没钱买酒?不要怕,“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古人以宝剑赊酒,当今有太子宾客贺知章解金龟换酒,只管尽情地饮吧,钱不够我还有五花马、千金裘呢!一定要喝个一醉方休!“五花马”是指一种毛色呈现五种花斑的很名贵的马,“千金裘”是指价值千金的皮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中的“儿”字,并非真是李白的儿子,而是指手下的侍从。“万古愁”是心中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深切忧愁。
这首诗的内容和乐府旧题《将进酒》紧密扣合,是一首劝酒歌。诗的首尾呼应,章法虽是起伏跌宕,但句句与饮酒消愁有关。开首二句说时间如黄河水注东海,一去不回,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一含义。是说时间不能倒转,其愁一也。“高堂”二句是写时光流逝之速,人生转眼已是百年,如白驹过隙,其愁二也。人生光阴一去不归,青春难再,不尽情欢乐而待何时?于是引出了纵酒行乐举杯消愁的主题。“天生我材必有用”二句可见上天是公正的,但现实是有才而不见用的不公正遭遇,其愁三也。“千金散去”本应“复来”,但现实中却应来而未来,如今连饮酒的钱也没有,还得要用“五花马”和“千金裘”来换,其愁四也。有其四愁,何以消之,只用饮酒。于是诗就转到劝酒上来。干杯,干杯!要一连干它三百杯,干嘛不举酒杯?不要停杯嘛!几杯酒下肚,开始面红耳热,不但话多起来,竟禁不住要唱上一曲了。唱什么?唱支饮酒歌。钟鸣鼎食、富贵荣华都是过眼烟云,不如饮酒来得实在。就是古代的圣贤不也是怀才不遇靠饮酒度日吗?且不说阮籍、陶渊明,就是陈王曹植这样的大才,不也得靠饮酒来打发时日?此宴本是东道主元丹丘请客,但李白却喧宾夺主,力劝大家畅饮,有宝马名裘做抵押,不怕无钱买酒,不这样就消不了这积压聚集胸中的万古忧愁啊!这诗的后六句正是对诗的前半首言愁的呼应,以及提出解愁的办法——饮酒!此诗能荡得开,也能收得住。这是诗人的本领,也是本诗的特色之一。此诗另一个特点,意随情转,跟着诗人的感情走。宋人严羽指出:“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此诗以气势胜,就是诗人的感情以黄河之水波涛起伏,几经转折,顺流东下,有一种浩荡非凡的气势,故此诗虽写的是以酒消愁的愤语,但读起来却觉得情感跌宕,气势豪壮,反而诗的悲愤之情被掩盖了。这是诗人的性格所致,也是诗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致,虽是悲愤之情,也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材必有用”等豪壮之语和将宝马名裘换酒的豪举来表达,故使得这首诗增添了几分明亮的色彩和激昂的音调。(葛景春)
本文来源:《名作欣赏》2020年第10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