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科技助力三星堆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 数字化+考古是未来方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4 14:35

6月13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办,会上通报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工作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进一步揭开三星堆神秘的面纱。与此同时,四川省文物局与腾讯将就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为重点,在推动四川省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展开合作。

腾讯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知识图谱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聚焦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的可持续社会价值,助力考古科研工作者开展三星堆遗址数字考古与多维度的数字研究;建立三星堆遗址考古数据数字档案,并推动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成果的数字化阐释与转化,满足公众考古的文化体验需求。

据悉,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中多学科交叉融合所体现的科技含量,代表了未来考古学发展的新模式,新一代数字科技与考古研究的融合更是一个重点方向。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表示,“科技助力考古探源,用数字技术与创意保护、活化利用文化遗产、是我们一直致力探索的目标。”前沿数字技术在考古发掘与研究中的应用,将是腾讯与四川省文物局长期合作中重要而全新的探索方向。

文化遗址的考古工作面对大量残损、碎裂的出土文物,拼接与修复是一大难题。以三星堆遗址为例,1986年出土的大量青铜神树断枝,经过十年拼合修复,1号与2号青铜神树才得以向公众展示,但仍不完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三星堆8号坑发掘负责人赵昊表示,这不仅是三星堆遗址的问题,而是整个考古学界长期面临的问题,数万甚至数十万件文物碎片,靠人力无法高效准确地完成拼接修复,如果数字化技术能协助考古学家进行碎片的识别、比对和拼接,将是考古学上的重大突破。

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AI Lab与Robotics X实验室主任张正友认为,计算机视觉的前沿技术可以在出土文物的碎片拼接、复原,以及原初形态的数字化重建方面发挥协助作用,文物碎片经过3D扫描,建立数据库后,AI可以根据器物的颜色、纹理、断面的形态等信息计算拼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效率。

类型学作为考古研究的重要方法,与文物碎片拼接工作一样,依赖考古学家的记忆能力。商周考古与三星堆研究专家、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讲席教授唐际根表示,文物的分类研究与不同遗址出土器物的比较研究,同样期待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协助。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科学探索奖”获奖人山世光指出,在全国各地出土文物都进行数字化扫描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视觉的技术可以高效地识别出具有相似性的文物,包括器物造型、结构上的相似性,以及局部纹理的相似性等等;如果考古数据能大量标注文物的年代或文化属性等信息,对AI来讲,就是典型的模式识别问题,可以实现快速比对,进而协助考古与文化研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多学科+多领域 三星堆遗址考古研究成果“上新”
华西都市报 2023-11-18
三星堆考古一线挑大梁的年轻人
人民日报 2023-09-04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有哪些亮点
光明日报 2023-07-30
三星堆考古火出圈,背后推手是它
扬子晚报 2022-11-20
三星堆遗址发布重大考古成果,腾讯以科技助力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