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 | 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良好家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11 15:00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6月10日《人民日报》)

在四川眉山市中心城区,坐落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三苏祠。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他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从中华文明史中汲取有益“营养”,借鉴古人智慧,强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样的家教成就什么样的孩子。苏母从小就教育苏轼和苏辙要孝慈仁爱,不贪外财。苏轼一家搬进纱縠行新居不久,有人无意间踩陷了院内一块地面,发现下面埋藏着一个大瓮,有人想打开看里边藏了什么东西,却被苏母阻止,并用土填塞。苏母用此事教育启发苏轼和苏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凡非分之财,一分一文也不取”。苏轼、苏辙两兄弟一生坚持“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得益于其良好的家教家风。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底色。苏轼在散文《超然台记》中提出了要使人达到“无所往而不乐”的境界,就应“游于物之外”。“游于物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智慧,也是一种浩然正气,源自家国情怀和忧民之心。长子苏迈考取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县尉。赴任前,苏轼将一方石砚送给他,并在砚底铭了诗文: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这一举动可谓用心良苦,每当苏迈用到砚台就想起父亲的勉励与期许,他没有让父亲失望,为官期间一心为公,两袖清风。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三苏不仅留下流芳千古的文学名篇,三苏祠里蕴涵的家训家风,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更多的人,他们“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等人生智慧和家国情怀至今在启迪着后人。从三苏的家训联想到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从苏母教子联想到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典故,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养子之道在于教”的教育理念,与此相应,家国情怀早就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并以此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红船到巨轮,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厚植“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家国情怀,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成大爱,前赴后继、奋斗不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留下了彪炳史册的光辉事迹。

赶考,永远在路上。新时代共产党人初心如磐、信念如铁,砥砺前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当好身体力行的表率,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积极引导家庭成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上带好头、放好样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家庭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为孩子们讲好中国传统故事,帮助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培养他们爱国爱家、立志报国的远大志向,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每个人都自觉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家国情怀,参与家庭精神文明建设,众志成城、凝心聚力,汇聚起更加强大的前进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生活|《家风十章》姊妹篇《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出版上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2
《国风超有戏》第四期:共创“家风润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8
朝阳区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节开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2
观展|“何以为家——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于中华世纪坛展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6
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涵养社会好风气
中国教育报 2023-12-14
公园家风馆 “典”亮幸福家 通州区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4
“中国有三苏”主题展上,有一件清代文物曾为朱德所藏
封面新闻 2023-08-01
北青快评 | 国际家庭日,让好家风照亮人生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