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上市国企重大重组事件倍速增长 资源密集向优势企业集中
经济参考报 2022-06-06 10:50

今年以来,包括股权转让、吸收合并、资产置换等多种形式的资产整合重组,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密集推进。

以触发的重大重组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记者发稿,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披露重大重组事件77起,其中中央控股上市公司31起,地方控股上市公司46起,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2%和254%。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很大一部分借助旗下上市公司进行,推动企业内部或跨企业的专业化整合,有利于减少同业竞争,将资源向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板块整合提速归位

6月1日,凯盛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以约5.44亿元收购控股股东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凯盛集团”)持有的龙海玻璃、龙门玻璃、蚌埠中显三家信息显示玻璃生产企业100%股权。《股权转让协议》已于5月31日签署。

这是近期中国建材旗下上市公司又一个整合案例。

公告显示,三家信息显示玻璃企业是凯盛科技上游厂家。收购完成后,公司将从玻璃下游加工切入至电子玻璃基材产业,可更好地与公司消费类、车载类显示业务开展产业链协同,有助于提高在显示材料领域的话语权,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

光大证券报告指出,凯盛科技收购标的核心技术突出,整体盈利能力良好,有望增厚公司业绩,维持“增持”评级。截至6月2日收盘,凯盛科技报10.39元/股。

在此之前,中航工业集团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亦对外宣告合并。

5月27日,中航电子和中航机电同时公告,正在筹划由中航电子向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并募集配套资金。重组完成后,将形成重要的机载系统上市平台。

6月3日,中航机电发布关于重大资产重组的进展公告,表示继续停牌。

业内人士分析,两家公司吸收合并,是中航工业集团层面为机载系统同类资产整合,有助于航电与机电系统更好的配套研发生产,提升适配交付效率,减免中间冗杂流程,提升整体毛利率。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普遍存在多家子公司涉足相同或相似业务的情况,造成了资源分散配置,也导致了重复投资。内部板块整合清晰归位,可以快速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改善国有企业财务绩效和发展质量。”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告诉记者。

实际上,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实现板块归属清晰,一直是国资委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要求。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此前表示,上市公司板块清理整合,要有利于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向中高端集聚,有利于有条件的优势企业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

跨企业重组加速运行

不仅如此,跨企业的专业化整合也在加速运行中。

日前,中国建材旗下祁连山发布预案称,公司拟将全部资产及负债与中国交建及中国城乡下属的6家设计院进行资产置换。交易完成后,祁连山将退出水泥行业,未来从事工程设计咨询业务,控股股东由中国建材变为中国交建。

中国汽研也公告,接控股股东通用技术集团通知,其正在与中国中检开展检验检测业务整合事宜。

记者注意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国资系统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形成了一批资产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重组项目。今年以来,上市企业资产重组速度更是明显加快。

根据Wind,按最新披露日统计,今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累计公告的重大重组事件,包括停牌筹划、预案、股东大会通过、国资委批准、证监会受理、实施完成等共计77起,远超去年同期的24起。重组方式上,涵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吸收合并、资产置换、要约收购、协议收购等。主要分布在电气设备、机械、电力、食品、房地产、非金属与采矿等多个领域。

“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是国企改革三年改革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确保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客观上存在加快推进的需要。”刘兴国说,上市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各项改革中走在前列,做出表率。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指出,国企重组加快推进,进行产业一体化发展,能够促进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集中,解决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等痼疾,提升市场竞争力,体现出强有力的集群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国资委近期数次对系统内上市公司重组整合做出部署,“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支持通过吸收合并、资产重组、跨市场运作等方式盘活”等被多番提及。

中金公司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市场中并购重组和分拆上市活跃度将大幅提升。

期盼释放更多融合红利

重组整合只是第一步,如何实现高度融合,如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如何通过整合实现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才是题之要义。

“必须深化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改革,突出主业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股权结构、治理结构。”周丽莎对记者说。

刘兴国认为,整合后新企业必须形成资源、业务、渠道等各类要素优化配置的统一体。参与人员要转变观念,接受并认同新企业的存在,服从新企业管理层的领导,落实新企业的战略与部署。要在实质上对重组整合所涉及的资产、资源等进行优化调整,确保能够在规模经济效应、整合协同效应上有实实在在的获益。

事实上,监管部门一直在强化重组后的整合融合。

国资委明确,将指导中央企业在结构调整与重组中,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责任清晰、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制定细致、合适的整合方案,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并同步做好管理、技术、市场资源等整合协同。

同时,还将对重组企业开展专项调研督导,督促进一步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切实发挥协同效益,释放重组红利,实现“1+1>2”的重组目标。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A股市场并购重组风起云涌 新兴产业成并购主要领域
上海证券报 2024-10-22
“并购六条”激活市场 上市公司重磅重组接连浮现
上海证券报 2024-10-08
国企挑大梁,并购重组进“活跃期”!多家公司透露产业链整合意向
证券时报网 2024-09-16
并购成飞,中航电测百亿“重组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7-16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跃度不断提升
证券日报 2024-01-02
两大央企重组获批 专业化整合持续推进
证券时报 2023-11-24
年内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数量同比增两成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将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证券日报 2023-11-14
政策利好频现 并购重组步入活跃期
中国证券报 2023-09-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