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副中心图书馆进入内部装饰阶段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3 07:34

在浅浅的阳光下,在2400张阅览坐席寻觅一处角落,沉浸在书香的世界里;疲劳时,喝一杯咖啡,望一望远处的风景……未来,这舒心的场景将在副中心图书馆一一展现。作为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的副中心图书馆已经完成主体结构及钢结构封顶,初见雏形,进入内部装饰阶段。从户外高处俯瞰,即可见建筑上“生长”出的“银杏叶”天窗,阳光正洒入建筑中。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品质化、服务方式智能化。”这是副中心图书馆的宗旨,也是打造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必要路径。随着“书山”的长成,图书馆必将为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把窗边最好的风景留给读者

与传统图书馆一间间封闭的图书室不同,被誉为“森林书苑”的城市副中心图书馆有着巨大的开放空间。

走进图书馆,两座高达三层的“书山”跃然眼前,阳光透过银杏叶形状的天窗洒下来,在“书山”间投下自然的光影。山间树下,图书俯仰皆是,读者随行随阅,在自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读书间隙,读者还能享受到窗边最美的风景。

书山间均匀地散落着百余根实为立柱的“银杏树干”。实际上,副中心图书馆的开架阅览区与四个主题馆就“藏”在这两座书山上,开架阅览设在书山的台阶与顶部,而主题馆则藏在书山的内部。

得知即将建设副中心图书馆的消息时,建设团队成员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读者。如何把最好的献给读者,如何让每一个踏入图书馆的人感到舒适……种种与“人”有关的问题,成为了副中心图书馆建设团队的重要议题。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调研副中心图书馆项目时指出,要把窗边最好的风景留给读者。不止窗边,开阔的书山“山顶”、蜿蜒的书山“峡谷”、台阶之上、电梯两畔……馆内大大小小的空间,都曾被团队成员反复审视、讨论。

首都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们凭借多年的经验,将自己代入读者的角色,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想到年轻父母带婴幼儿外出的忙乱,馆内设置了母婴室和儿童卫生间;想到常做小组作业的学生群体,馆内设置了可用于讨论的小型研讨室;想到阅读许久后的疲惫,馆内设置了多个咖啡站;想到白天忙于工作,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学习、充电的人们,馆内开辟了一处提供24小时服务的新型阅读空间。

开架阅览区设2400张坐席

从一层延续到三层的开架阅览区无疑是图书馆内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沿着书山拾级而上,沿途可见中文图书、中文报刊、外文图书等文献的借阅空间。整座图书馆共设约2400张阅览坐席,其中约一半就分布在这里。书架与座椅的一体化设计让读者能够在寻到一本好书之时迅速落座,或临窗而眺,或暂居廊侧,全凭自己心意。

书山的“山顶”是全馆最大的阅览空间,有别于传统阅览室的封闭空间,这里四面开阔,长桌倚书而设。如果说山间阅览区极具特色的空间设计令人难忘,藏在山体内部的特色主题馆则更胜在资源。

视听室提供黑胶唱片体验服务

除纸质图书外,这里还将提供非遗项目、非遗图片、音视频、老照片、舆图、拓片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通过阅读、展示、体验、研修等功能,建设成为具有亲和力的新式阅读空间。

位于一层的非遗文献馆建成后,将成为国内第一家专门搜集、展现非遗文献的主题馆。为了弘扬北京“古都文化”、将北京特色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这里还将通过媒体数字技术,向读者提供独具北京地域场景特色的沉浸式人文体验。读者不必出馆,便能通过数字技术感受古都风韵与时代风貌。

位于二层的艺术文献馆依托首图馆藏资源,突出视听特色,是副中心图书馆的特色亮点之一。2022年,蔡奇同志调研副中心图书馆时重点考察了在建的艺术文献馆,提出“要建好视听室,配备黑胶唱片,提供面向大众的音乐体验”的具体指示。在未来的副中心图书馆,读者不仅可以见到具有百年历史的黑胶唱片,还能通过专业的视听设备,体验聆听黑胶唱片的乐趣。

古籍文献馆则以保护珍贵文献、展示典籍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是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共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未来,这里还将设立古籍修复体验空间,定期开展古籍文献科普讲解,演绎古籍修复技艺,大小读者将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深入了解古籍修复与古籍保护。 供图/首都图书馆

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打造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

根据2020年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将按照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等“四个文化”的基本格局开展,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供给丰富、便捷高效”等要求,推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品质化、服务方式智能化。

副中心图书馆积极响应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要求,从建设伊始就严格按照《规划》精神进行部署,在文化彰显、内容品质、智能服务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建设团队重视统筹,想好了再干,对国内外的知名图书馆和拥有先进智能技术的科技类企业做了大量调研,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审慎提出各项规划。

图书馆从建设伊始就特别强调把文化品质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在设计中融入特色元素。除了非遗文献馆的北京地域沉浸式体验,还在馆内设计了文化沙龙、HIFI鉴赏室等图书馆的“非传统功能”,以创新的形式丰富内容。

此外,图书馆还在室内设计、标识设计等方面下足了功夫,精钻细挖空间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高标准的艺术品位,切实提升图书馆的文化品质。

未来,副中心图书馆的建设团队还从读者的需求入手,借鉴国际知名图书馆的先进理念,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期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为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助力,打造北京文化旅游新地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编辑/崔毅飞

相关阅读
北京城市图书馆三大主题馆开馆 提供非遗、古籍、艺术多维文化新场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2
新年阅读,北京知名图书馆“打卡”攻略来了
文明北京 2024-01-05
北京艺术中心 北京城市图书馆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对外开放
北京晚报客户端 2023-12-27
探访北京城市图书馆:144棵“银杏树”支撑、藏书量达八百万册
新京报客户端 2023-12-27
“一馆三址”!首都图书馆推出八大文化惠民服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24
北京城市图书馆12月27日下午开馆试运行,内部照片抢先看
首都图书馆 2023-12-24
让公共图书馆拥有多种“打开方式”
光明日报 2023-12-13
纪念“一二·九”运动,首都图书馆开启主题文献征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