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自行车“回潮”——淘宝销量增长超50% 行业收入同比增长30.6%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27 18:30

近日,受天气回暖、地铁站临时封闭等因素影响,北京的大量市民选择骑单车出行。北京青年报记者观察到,疫情常态化背景下,自行车成为不少人出行的重要工具。青桔、哈啰、美团单车平台数据显示,近期北京市骑行量上涨明显,尤其五一后朝阳区早高峰骑行量日增幅最高达69.2%。此外,自行车消费也在增长,北青报记者从淘宝相关负责人处获悉,520大促期间,淘宝自行车销量增长一度超过50%。

北青报记者发现,不论在社交媒体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骑行”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越来越多人将骑行作为一种休闲和运动方式。多名专家分析称,随着疫情常态化的继续和城市慢行系统的完善,自行车将逐渐回到人们的生活中。此前也有政策支持北京步行自行车友好城市建设,这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如今自行车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它的‘回潮’并不是一种倒退经济,而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有专家表示。

共享单车企业:返工首日早高峰骑行量日增69.2%


因疫情防控需要,5月4日起,北京部分地铁站采取封闭措施,截至目前,已有100余座地铁站临时封闭。在各社交媒体上,也能看到不少市民晒出路面上自行车的空前盛况。

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车出行,共享单车成为不少市民出行的首选。哈啰单车后台数据显示,5月5日,“五一”假期后返工的第一天,朝阳区早高峰骑行量日增幅达69.2%。5日至9日,城六区早高峰时段内用户平均骑行时长较4日上涨23%。其中,跨区骑行的趋势较为明显。哈啰团队介绍,此前,每天平均有6500辆左右的哈啰单车从朝阳区范围内被用户骑行至区外,这个数字在4日到10日的一周内快速提升至近9800辆,外流率增加了7.3个百分点。

美团单车数据也显示,5月5日当天,北京地区6点至7点的骑行量同比上周增长21.9%;7点至9点骑行量同比前一周略有下降,下降了约7%;10点至11点骑行量同比增长约16.7%。其中,新村街道、卢沟桥街道、八里庄街道、紫竹院街道为骑行热点街道的前五。

骑共享单车出行的北京市民还在持续增加。青桔骑行5月17日数据显示,北京骑行量周同比上涨18%,16日、17日两天骑行量相对稳定。根据哈啰单车数据,从5月19日开始至今的一周,随着房山、丰台和海淀部分区域出现大规模地铁停运,北京西站和南站两个区域的单车骑行量猛增到平时的3倍。

为此,共享单车团队都在加紧运维。5月4日开始,哈啰单车、美团单车等团队连续向封闭的地铁站周边增加运力。此外,各团队还增加人力和载具,对部分区域进行共享单车“清淤”。为了保障用车卫生,各团队运维人员正逐步加大车辆消杀力度。美团单车团队介绍,其运维员的消毒频次较以往提升2倍,达到每天6次以上。

骑行爱好者:骑行群一周内增加150余人

11.jpg

实际上,骑行运动正在成为新的流行。在一些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不少骑行路线、骑行装备、骑行穿搭等攻略,还有一些骑行爱好者通过这些平台互相约骑。比如最近热门的天府绿道成为了成都市民的新晋打卡地,不少骑行爱好者来此挑战全程100千米的环城骑行路线。

住在北京回龙观的张晓两个月前开始了骑车通勤。居家办公之前,他每个工作日早上8点半出发,沿着自行车专用道骑行半小时,前往软件园。“起初是因为不想挤地铁,所以考虑了自行车和电动车两种方式。买自行车的话,周末也可以出去骑行,加上了解到有这条自行车专用道,所以就买了一辆公路车。”除了通勤之外,他还加入了几个骑行群,目前参加过两次群内组织的骑行活动。“第一次参加的时候,我们早上8点半出发,路上吃了个饭,下午2点左右回来,往返一共是80多公里。”

许女士则是自己建立了一个骑行群,供骑行爱好者们互相约骑,同时交流骑行相关经验。这个群一周前才建立起来,许女士将建群的消息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现在已经有150余名成员。接受采访的两天前,她刚和其他7位群成员完成了一次骑行,从北京西城区的首都博物馆骑到平谷区的金海湖,共骑了6个小时左右。

许女士是今年4月才开始这项爱好的,现在每周都会骑行1到2次。进入这个圈子后,她发现这个圈子并不小。“我发现很多人都爱骑车,刷社交软件的时候也发现,好多明星也在骑车。”她说,“我昨天还刷到了江映蓉和姜思达的骑行分享,渐渐感觉到,原来骑行现在这么热门了。”除此之外,她也会通过平台看他人分享的骑行攻略、骑行穿搭相关的帖子。

对于张晓来说,骑车通勤的时间就是一天当中的运动时间,还避免了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屏幕,对健康有一定的帮助。许女士则表示,她享受骑行过程中那种飞驰的感觉,“尤其是天气好的时候,会感觉特别爽快。”每完成一段长距离骑行,她往往很有成就感。

社群氛围也是许女士喜欢这项运动的原因之一。“我们去爬坡的时候,有些人还在蹬腿爬坡,有的人已经下坡了,已经下坡的人就会给上坡的人喊加油,我们也会互相分一些补给品。”她说,“有相同爱好的人在一起,氛围就会很好。”开始骑行的一个多月以来,许女士已经和一些骑行爱好者成为朋友。

张晓感觉到,自行车陪伴了他成长历程中的大部分,只是骑车的用途、车的种类在发生变化。“我小时候就喜欢骑自行车;上中学的时候,每天骑山地车上学;现在又因为各种原因,骑公路车通勤,周末也会用它来进行骑行运动。”

许女士告诉记者,随着北京疫情的反弹,她们出门骑行之前,会参照骑行APP上的提示,尽量避开疫情严重的区域,以减少弹窗风险。

自行车销售:销量增长一度超50% 部分热门款式缺货

据报道,由于市民骑行需求旺盛,在北京、成都等地,不少自行车门店都出现了涨价、断货的情况。

5月19日,北青报记者从淘宝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今年4月、5月,淘宝上自行车销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520大促”中,销量增长一度超过50%,客流的增加是增长的主要动力。价格上,自行车价格整体平稳,略有提升。

当天,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淘宝上销量最高的一款售价288元的凤凰山地自行车,其商品评价在24小时内增加了150余条。

“儿童自行车、公路自行车、折叠自行车的销量比较突出,骑行服也有很好的增长。可以看出,骑行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多的人开始热爱骑行运动,将骑行运动纳入到日常生活中。”淘宝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自行车消费人群的60%以上是30岁至49岁人群,高购买力人群支撑起半数以上的成交;男性用户居多,占6成以上;4月份数据显示,二三线城市涨幅较高。

需求量增加的同时,自行车供应是否充足?对此,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线上库存整体较为充足,尤其是日常通勤车,受疫情和供应链影响较小。少数高端运动款自行车受国外疫情影响,零配件供应周期长,加上国际物流通关时间久,存在断货的情况。国内产业带整体较平稳。”

捷安特旗舰店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零配件缺货,其线上门店出现了断货的情况;由于发货地江苏苏州此前出现疫情反弹,该店5月4日才恢复发货。

许女士今年4月刚在线下门店买了一辆价格4998元的捷安特平把公路车——Revolt F1。她告诉记者,她原本想买的是Alight1,但该款式缺货了,她了解到,现在很多热门款式都面临缺货。“捷安特、美利达、闪电是比较受骑行爱好者欢迎的品牌。有些车比较贵,十几万的都有,入门款的话一般在5000元以内。”许女士说。

专家:疫情“去公共化”、出口增长 助推自行车行业回暖

12.jpg

对于部分商家所反映的缺货问题,独立分析师丁道师表示,这不会成为长期性的问题,随着各地复工复产,这些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门主任刘岱宗也表示,国内并不缺乏产能,断货主要是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比如运输、员工无法到岗等;加上共享自行车的供应充足,目前不会出现很大的短缺问题。“更何况中国还有大量的自行车出口。”他补充道。

中国一直是全球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大国。近两年来,国内许多行业受疫情影响产值下滑,而自行车行业的生产和消费正在实现增长,出口增长是重要原因之一。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8月,全国自行车制造业主要产品中,两轮脚踏自行车完成产量3412.2万辆,同比增长9.7%;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2388.8万辆,同比增长19.5%;全国规模以上自行车(含电动自行车)制造企业营业收入1451.6亿元,同比增长30.6%,实现利润总额71.6亿元,同比增长46.4%。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一整年,我国累计出口6926万量自行车,累计比2020年同期增长40.2%。“疫情期间,海外很多国家的自行车生产受挫,而我国有生产优势和成本优势,所以自行车出口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丁道师说。

除了出口的助推之外,“疫情的‘去公共化’对自行车行业的转变有着重大影响”,中发改智慧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屈晔说:“疫情使得人们的生活圈迅速缩小,短途出行成为城市出行需求的主要方向”。

刘岱宗也向北青报记者介绍了“15分钟生活圈”,它是指居民通过15分钟步行就可到达大部分服务设施和休闲娱乐场所的社区环境,在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都得到过实施,国内的上海、西安等城市近年来也有所普及。“这些趋势的出现自然会带来自行车的快速发展。”刘岱宗说,“不仅在中国,在欧洲、美国都能看到自行车的回归。”

丁道师表示,近两年国内各城市自行车专用道、慢行系统道路的修建,在自行车的“回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促进了自行车相关产业和自行车消费场景的发展。”据了解,在北京,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道已完成西延,正在进行东延、南展等工程。根据《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北京还将建设步行自行车友好城市,规划建设“城市风轮”通惠河沿线自行车专用路,全市建设滨水慢行系统约400公里等。

自行车将成为新的时尚 北京将建设步行自行车友好城市

“自行车会成为新的时尚,这是毋庸置疑的。”丁道师表示,随着城市慢行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人们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的观念将进一步被塑造。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曾是国人出行必备;上世纪末以来,自行车逐渐被电动车、汽车所取代;近些年,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也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自行车的“回潮”是否意味着国人消费的降级和倒退?对此,刘岱宗表示,如今的自行车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这种潮流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与自行车在上世纪的风靡是不一样的。

屈晔认为,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以及企业和政府的平台化管理加持下,“共享”也是未来自行车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相比私家电动及自行车,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动车通过企业和政府平台化管理等方式解决了车辆消毒和停放公共安全监管问题,在满足城市出行需求的同时保障了城市居民的出行安全,是人民出行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她说,“据我了解,目前一些大厂正在推动共享模式的开展和研发。”

对于北京“步行自行车友好城市”的建设,刘岱宗表示很期待,“这意味着,自行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系统,而是跟整个城市系统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是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表示,自行车的很多问题并不能靠自行车系统自身来解决,而需要整个城市系统的支持。“我很期待看到未来几年里北京在这个方面的进步。”他说。

实习记者 辜晓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新知|瑞士的自行车文化有哪些独到之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9
公共自行车的进与退
解放日报 2023-08-09
从“工具”到“玩具” “骑行热”让自行车行业焕发“二次青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4
图记 | “自行车热”回归
新华社 2023-04-27
无锡“小红车”正式停运:城市“公共自行车”出路何在?
扬子晚报 2023-04-17
松果出行报告:电动自行车肇事事故增长 驾驶员需遵守专注驾驶等十原则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03
骑行热带动自行车消费升级
新华社 2022-09-14
骑行热带动自行车消费升级:中高端山地车等“一车难求”
新华社 2022-09-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