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回天地区今年将新增学位四千余个、停车位五千余个、公园绿地近七百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5-25 15:43

按照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要求,北京市发改委日前出台《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2022年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聚焦“五提升一深化”,包含提升区域服务功能组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效率、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活力、深化“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6个方面,涉及23项具体任务。根据安排,回天地区今年将投用和谐家园东侧规划小学等6所小学和幼儿园,全年增加学位4140个,完成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等2所医院主体结构建设,启动北京市域(郊)铁路东北环线通勤化改造,增加停车位5000余个,投用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等8处公园绿地,有序推进佳运园等2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

启动天通中苑人才公租房配租

改造连通现有8个公园绿地资源

据介绍,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实现良好开局。2021年21个新建项目全部实现开工,34个完工项目实现投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亿元,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回天有我”大型社区治理经验内涵不断丰富,市区单位报到服务超千次,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同比上升6.3%。

2022年工作计划提出,提升区域服务功能组织方面,立足区域资源优势,突出组团式集聚发展,完善提升区域服务功能。深入推进“一轴一带两廊”建设,完成东小口镇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改造连通现有8个公园绿地资源,构建生态发展轴。串联整合回龙观大街—太平庄中二街沿线各类资源,构建发展活力带。加快生命谷创新走廊产业规划布局,推动生命园三期建设,启动天通中苑人才公租房配租,构建科技创新廊和产业服务廊。

同时,推动特色功能组团集聚发展,探索绿隔产业发展新路径,促进生态绿楔组团发展;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核心区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投用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二期,促进医药健康组团发展;开展创业孵化和成果转化服务活动,促进科技服务组团发展;持续挖掘天通中苑闲置空间,推动I-3商业设施、下沉广场等资源提升利用,促进和谐宜居组团发展。

投用6所小学和幼儿园

全年增加学位4140个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立足教育发展、医养供给、文体提升,充分发挥资源效用,优化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稳步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与未来科学城等周边区域教育资源的联动共享,投用和谐家园东侧规划小学等6所小学和幼儿园,完成建设领秀慧谷小区西侧九年一贯制学校等4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推进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二期)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全年增加学位4140个;

持续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成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等2所医院主体结构建设,投用七里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动和谐家园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六街一镇全覆盖;

继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完工投用回龙观、史各庄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启动霍营文化中心建设;切实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完成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南部场馆主体建设,织补一批健身活动场地、健身路径及步道;健全养老助残托育服务体系,持续推动养老工程改造提升、温馨家园服务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项目。

启动北京市域(郊)铁路东北环线通勤化改造

增加停车位5000余个

提升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效率方面,完善区域交通路网,优化绿色出行服务水平,持续织补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市政保障能力。攻坚区域交通路网建设,推动北清路、安立路“一横一纵”道路快速化改造和回南北路、太平庄中街等“五通五畅”城市主干路建设,12条城市主干路全部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统筹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轨道交通17号线建设,全面实施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启动北京市域(郊)铁路东北环线通勤化改造、霍营(黄土店)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提升绿色出行便利水平,投用6公里以上慢行系统、回龙观镇公交首末站项目,完成二拨子公交首末站等2个项目建设,启动朱辛庄首末站项目建设;

有效缓解区域停车压力,结合新建道路合理设置路侧停车设施,增加停车位5000余个;提高市政保障和防灾减灾效能,加快推进上坡、农学院等110千伏输变电项目,启动京藏高速公路东辅路雨水干线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天通苑老旧小区等供水管网与管道天然气改造,分批推进雨污分流和积水点治理,完善火灾防控体系,加快补充公共消防设施短板。

投用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等8处公园绿地

有序推进佳运园等2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方面,精准聚焦公园化城市街区建设、常态化专项整治、一体化有机更新,改善城市街区品质和人居社区环境。加快打造城市级绿色空间,投用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等8处公园绿地,新增面积近700亩,启动奥北森林公园二期建设;系统开展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无违法建设街镇和“无群租小区”创建,实施太平庄中一街等6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提升,做好9处人防工程功能恢复及2处腾退人防工程再利用。

深化探索城市更新,有序推进佳运园等22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推动龙华园二区锅炉房等2处闲置低效空间转换利用,完成天露园等6个社区公共空间改造“微提升”,推动霍营街道华龙苑片区等5个成熟片区综合提升。

霍营商业步行街年内亮相

加快推进小米二期等5个项目建设

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活力方面,加强双城联动发展,推进交通直联、产业互联、服务并联、保障串联,争当产城融合示范的主力军。打造消费增长极,年内亮相霍营商业步行街,实现合生汇主体结构封顶,新增8处便民网点;同时,激活地区产业动能,提高龙域中心等一批产业空间品牌知名度,发挥“三大母基金”作用,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和企业“服务包”,加强服务支撑;此外,统筹区域联动发展,紧抓“两区”建设和双城联动发展契机,引导人才北向回流,就近就业,建成投用小米智慧产业基地等3个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小米二期等5个项目建设。

打造“回天志愿者发展中心”

加快推进“回天大脑”建设

深化“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方面,坚持党建引领、报到服务、多方参与、居民共治、科技赋能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路径,进一步发挥“回天有我”在疫情防控与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改革,完善接诉即办机制,确保龙泽园街道退出治理类街镇市级督导;拓展报到服务,动态调整市区报到服务单位和范围,创新报到服务方式,协调解决一批重难点问题。激发多元参与,强化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创建,打造“回天志愿者发展中心”,丰富“回天有我”社会服务活动平台载体,增加便民开放共享空间;提升居民共治,推动党的组织向社区自治单元延伸,深化和推广居民议事协商经验做法,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回天社会治理;推进智慧治理,加快推进“回天大脑”建设,打造平战结合的疫情防控指挥系统,探索搭建回天活力、回天有医、交通出行、社区管理等应用场景。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市区报到服务机制作用,推进疫情防控监管平台建设确保数据信息及时呈现,安排专人为涉疫小区清运垃圾,组织相关市属医院支援近3600人开展核酸检测超百万次。5月以来,每日安排53家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向227个点位派出党员干部近900人,协助开展疫情数据排查派单、卡口值守、扫码登记、核酸检测等具体事项。各街镇坚持“疫”呼即应,充分发挥社区两网和12345抗疫“总热线”作用,对居民涉疫诉求接诉即办,从严从紧从实抓好疫情防控。

建立重点项目及报到服务事项“双清单”

今年重点项目80个

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约76亿元

工作计划明确,建立重点项目及报到服务事项“双清单”。硬件项目建设方面。狠抓项目落地,力争实现“五年计划项目、三年全部开工”。2022年重点项目在教育、交通、卫生养老、文体绿化、市政基础设施、社会管理6类基础上,新增城市更新类,共80个项目,总投资约342亿元。全年计划完工投用34个,完成投资约76亿元,项目总量和投资额度同比保持一定增幅。全年将新增学位4100余个、停车位5000余个、公园绿地近700亩,清华长庚、积水潭二期、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等项目主体完工,推动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街一镇全覆盖。

“回天有我”报到服务事项方面,进一步聚焦城市更新、基层治理、拆迁腾退和百姓急难愁盼等问题,强化精准报到服务机制,建立35家市级单位85个报到服务事项清单,其中解决问题类42个、政策研究类22个、公益服务类21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泽伟

编辑/高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