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退市“暗礁”击碎投机梦 A股作别“不死鸟”时代
上海证券报 2022-05-21 16:02

“从去年11月的8元多跌到1元多,退市绿庭股价此前已经跳崖式下跌了80%,进入退市整理期后继续下跌,对我而言又是一段痛苦的日子。”一名不幸“踩雷”的股民向记者感叹,“真金白银进去,眼睁睁地看着金钱变成了废纸。”退市绿庭的K线图显示,在复牌后的首个交易日(5月17日),公司股价开盘大跌70%,从1.7元跌到0.52元,此后几个交易日也无明显反弹。

心存侥幸的投资者,今年遭遇最沉重的一击。2022年,作为落实常态化退市机制的关键之年,至今已有42家上市公司拉响退市警报,其中德奥退、退市绿庭、退市西水等多家公司已进入退市整理期,等待被摘牌。随着ST板块投机套利日渐式微,投资失手的不仅有普通散户,也包括投资经验丰富的私募、牛散、机构。部分投资者“富贵险中求”的激进投资观,正被一个个惨痛案例扭转,被一笔笔惨淡的交割单警醒。

“市场环境变了,‘炒小炒差’再难有超额收益了!这是很明确的趋势。”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退市公司数量将创下新高,对市场有着极大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该人士认为,退市新政的实施,打破了早前市场“只进不出”的畸形状态,目的是使市场保持吐故纳新、动态平衡的合理状态。在监管从严的明确信号下,上市公司通过种种手段规避退市的操作将是一场“无用功”,预期未来退市公司的数量还会进一步上升。随着资本市场逐步构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新生态,投资者应及时调整投资理念,摒弃“炒小炒差”之风。

私募折戟

“炒了这么多年ST股,没想到今年监管这么严,这次损失太惨重了。”李勇(化名)是上海某私募公司的执行合伙人。去年10月,他与朋友一起买入*ST圣莱。随着*ST圣莱在挣扎中走向“终点站”,李勇和身边几个朋友浮亏近2000万元。

“过去,难免也有失算亏损的时候,但很少出现这么严重的亏损。”李勇向记者感叹,2021年10月,他看到*ST圣莱披露的公司大股东变更的消息后,瞬间燃起了对这只股票的投资信心,决定重仓押注。

在李勇看来,*ST圣莱尽管历史包袱不轻,但去年4月引入了输配电设备业务,“新业务”加上“新主人”,明显是大力保壳的架势。在易主消息发布前夕,*ST圣莱股价强势反弹,更坚定了李勇投资*ST圣莱股票的决心。但在今年3月初,*ST圣莱称更改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当时他突然觉得苗头不对。“但我一直认为,覃辉是资本大佬,早前公司是覃辉耗资10多亿元接盘的,公司也在积极出手改善基本面,保壳肯定没问题的。”李勇称,公司2021年营收预计过亿元,自去年10月到今年3月股价保持飘红,新主人马陆续进场……种种“繁荣”景象,都让他坚定地看好*ST圣莱。

直到4月初,因股权转让事宜迟迟未落地,*ST圣莱接到了当地证监局出具的监管问询,李勇才意识到不对劲。但此时,*ST圣莱股价接连跌停,已再无出逃机会。

“现在已经不奢望能挽回投资损失了,只希望监管部门能严查*ST圣莱。公司的新业务和易主事项到底是否真实?应该给我们股民一个定论。”李勇说,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了解上市公司真实情况的途径相当有限,而上市公司公告是投资者作出决策最主要、最关键的线索,希望监管部门能更严格地督促上市公司真实客观披露信息,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在投资经验相对丰富的私募群体中,不幸“中招”退市股的还有杭州纯阳资产旗下的私募产品。由于主业羸弱业绩惨淡,*ST金泰此前已戴帽多年,但每次濒临退市却总能成功保壳,曾被称作股市的“不死鸟”。2018年一季度,成立不久的杭州纯阳资产通过旗下私募产品潜入*ST金泰,此后跃至公司第二大股东。截至2022年一季度,其仍持有1543.63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比例超过10%。

但这一次,再没有好运气了。在退市新规实施的背景下,*ST金泰2021年度营收不足1亿元,同时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可以想象,若杭州纯阳资产在二季度的有限交易日内未能及时出逃,将损失巨大。

上海庞增投资则“踩中”了濒临退市的*ST绿景。早在2017年,上海庞增投资斥巨资潜入当时的绿景控股,并以4.94%的持股比例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如今,随着*ST绿景或将退出A股舞台,上海庞增投资持有公司股票的市值也大幅滑落,多年的持股只换来“一地鸡毛”。

牛散失手

提及ST股炒作,不得不提到ST股专业户——牛散陈庆桃。与私募李勇类似,陈庆桃也跳入了*ST圣莱的“火坑”。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共持有*ST圣莱139.4万股。

陈庆桃早前投资ST股吃到过甜头,因热衷“集邮”ST股被市场关注,成为ST投资模式的代言人。据查,截至今年一季度,除*ST圣莱外,陈庆桃手中还有德奥退、*ST科林、*ST腾邦、*ST金泰、退市中新等多只个股。其中,德奥退、退市中新、*ST金泰等已濒临退市。

由于刺激而朦胧的套利属性,ST股的重组预期总能勾起部分投机者的暴富预期,逐渐成为A股市场一个独立板块。从2016年起,陈庆桃开始在一个名为“ST价值”的公众号上发表文章,内容聚焦于探讨ST股的投资价值和投资心得,收获不少粉丝。早在2019年,他曾表示:“很多人认为投资ST的人存有赌徒心理,其实他们没有看到ST的价值。”

彼时,由于陈庆桃豪赌ST股收获颇丰,一些散户将他视作ST股投资的“指路明灯”。早年,上海证券报记者在参加某家ST股的股东大会时看到,陈庆桃被众多中小投资者推向主席台,让他取代公司董事会帮助上市公司寻找重组标的,场面滑稽又离谱。

在A股市场发展历史上,由于历年退市股极少,并购重组活跃,投机资本长期兴风作浪,壳公司击鼓传花“僵而不死”,市场上有一批为数不少热衷押注ST股的投资者。2016年,在某家ST公司的股东大会现场,一位从外地赶来参会的投资者曾对记者说:“我基本只买ST股。”

时过境迁。在注册制改革、退市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陈庆桃的投资理念也有所转变。2021年12月中旬,他曾发文称,中小股东资金有限,都希望能买到价廉物美的股票,但有可能会造成价廉物不美的结果。所以应该选择看好的股票,长期投资。如今,随着所投资个股多只被“清场”,或许陈庆桃的领悟应该更加深刻。

除了陈庆桃外,上海牛散周仁瑀、蔡莉萍夫妇在*ST天首上栽了跟头。今年一季度,蔡莉萍刚进驻这只个股,持有470.3万股,同期周仁瑀则重仓持有1385.20万股,系*ST天首第一大股东。然而,仅数月时间后,一纸2021年年报“非标”意见,让曾经使出浑身解数增收保壳的*ST天首,重新站在退市悬崖边。若未能及时抽身,周仁瑀、蔡莉萍的投资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从蔡莉萍近两年的持仓情况来看,这名女牛散对ST股情有独钟,重仓过的公司有ST商城、ST中孚等7家。截至今年一季度,除了*ST天首外,蔡莉萍还持有ST海越、*ST华资、*ST节能3只ST股。

值得注意的是,吴鸣霄、张寿清等以往热衷豪赌壳公司的牛散,近年大幅缩减了对ST公司、壳公司的投资力度,这也是ST股投资模式式微的一个信号。“投资有路径依赖,私募或者个人要完全转变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确实不容易。”浙江私募人士对记者说,“但从近几年的市场情况及监管变化看,壳公司的价值确实在一路下滑,我们已经很少参与了。”

机构“踩雷”

本轮退市股阵营中,投资“失算”的还有机构投资者,典型如被迫接盘长城动漫(即“长动退”)股权的方正证券。2021年,因长城动漫原大股东长城集团(后更名为浙江清风)股票质押违约,其所持2279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6.97%)多次公开拍卖流拍。今年3月底,法院裁定将上述2279万股股票作价5265.17万元抵给了方正证券,并于4月12日完成过户登记手续。

此时,*ST长动已确定退市,股价一落千丈,方正证券决定卖股止损。5月10日,方正证券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了140万股股份,价格仅为0.3元/股,套现42万元。5月12日晚,上市公司又公告,方正证券计划以集中竞价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820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5.57%。

昔日的长城动漫,目前股票简称已变为“长动退”。据公司5月12日晚公告,长城动漫在A股舞台的“演出”仅剩最后几个交易日,之后将被终止上市。自“长动退”4月27日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以来,股价一直在0.3元附近徘徊,近几日成交量约数百万元。以最新股价计算,这些作价5265.17万元抵债的股票,如今市值仅有700多万元。

长城资管同样“踩雷”长城动漫。截至今年一季度,其持有13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4.29%。随着公司股价的一路下跌,长城资管同样损失不小。

不止是国内投资机构,历来给人以投资稳健印象的QFII也接连“踩雷”。顶着“纸币清分行业第一股”头衔的*ST聚龙,近年来麻烦不断,主营业务竞争力持续下降。近日,因公司2021年度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聚龙面临退市风险。

据查,*ST聚龙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的十大流通股中,两家境外投资机构——瑞银(UBS AG)和法国兴业银行赫然在列,分别持有239.45万股和204.46万股。

“祸不单行”的法国兴业银行还持有即将退市的*ST厦华。曾经风光一时*ST厦华有着“电子大王”之称,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公司多年来一直在退市边缘。2021年第四季度,法国兴业银行新进买入549.87万股,占总股本1.05%。今年一季度小幅减持后,期末仍持有538.38万股。

但如今,1995年上市的*ST厦华,走到了退市“终点站”。据上交所此前所发通知,因*ST厦华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拟终止*ST厦华股票上市。目前停牌前已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市值已跌至18.57亿元。若进入退市整理期后股价继续大跌,那么法国兴业银行的投资也将大幅缩水。

“存在退市风险的公司,其风险特征是非常明确的,从财务数据及各种公开信息都能查得。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在这个时候还去主动投资,一定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公司最终能保壳。”资深投行人士表示,“但其实,这两年监管部门应退尽退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火中取栗难有好结果。”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中银绒业锁定“面值退市”,曾是“A股不死鸟”,这次为何不同?
​第一财经 2024-06-11
16年来扣非净利亏损15年,退市“不死鸟”*ST商城退市落定
​第一财经 2024-05-23
强化退市监管 A股激浊扬清
中国证券报 2024-05-06
强化退市监管 A股激浊扬清
中国证券报 2024-05-06
年报收官!今年A股已有24家公司锁定退市
中国证券报 2024-05-01
ST板块超50股跌停!退市新规出台,市场有望迎来加速出清
​第一财经 2024-04-15
A股新陈代谢加速!数据揭秘退市四大新特征
证券时报·数据宝 2023-05-26
年内“1元退市股”将增至11只 面值退市公司数量为何陡增?
证券日报 2023-05-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