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上交所:考虑将破发指标纳入主承销商考评
证券时报 2022-04-25 09:10

因二级市场走势低迷,近期上市新股出现较高比例的破发。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过去一周共有15只新股上市,其中6只首日“破发”。不过,从今年来看,科创板打新总体仍为正收益——新股首日涨幅中位数约28%,跌幅中位数为-18%。此外,即使首日破发,绝大部分破发新股的跌幅有限,且相当部分新股随后股价有所回升。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新股破发现象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组织多家券商召开座谈会,研讨当前市场破发现象。分析人士表示,破发是新股发行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情形,是市场化改革落地后必然发生的常态化博弈结果,与二级市场走势亦密切相关。无论是在注册制改革之前还是当下,二级市场始终决定着新股定价的“水位”。注册制改革之后,新股定价权交给了市场,无论是博弈方的数量还是博弈发生的次数均大大增加。

上交所方面在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考虑将“大比例破发”等指标纳入主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等。

破发率升高是门“必修课”

证券时报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新股破发现象已引起监管部门关注。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组织多家券商召开座谈会,研讨当前市场破发现象。

参会的主承销商方面人士认为,科创板询价新规调整后,机制运行充分有效,买卖博弈深化。近期破发率较高,属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一方面,受外围市场、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影响,A股二级市场跌幅较大。部分报价机构不重视投研工作,对二级市场波动、行业和公司基本面的调整缺乏甄别和预判能力。另一方面,部分发行人及其股东对新股估值预期过高,尤其是当前的Pre-IPO市场在部分行业存在一定估值泡沫,层层传导推高了IPO定价。此外,科创板企业普遍具有高成长性,今年上市的非盈利企业、创新行业企业占比较高,在市场波动环境下易受冲击。

券商代表发言指出,新股破发率升高,对市场各方来说是一门“必修课”。当前新股发行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需要各方呵护,也应理解市场本身的自发调节功能。所以我们应保持监管定力,无需对现有询价定价机制作大幅调整。规则一时的改变也会影响市场定价策略,避险情绪驱动下,机构的趋同性又会导致“抱团”等其他结果出现。

对于如何加强新股承销工作,降低破发、弃购等风险,几家券商负责人均表态,将充分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进一步规范投资价值报告撰写要求,审慎进行估值假设,估值结论要客观体现公司合理价值;定价时,以头部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等长期投资者的报价作为主要参考,合理审慎确定发行价格。同时,要做好发行人及股东预期管理,及时传导近期市场情况,做好发行人教育,引导发行人合理募资、谨慎选择发行时间窗口。强化路演沟通,传递企业合理投资价值,充分做好市场风险揭示工作,要求网下投资者遵循合规报价要求,提醒网上投资者弃购合规风险。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上交所方面在座谈会上强调,各主承销商应按照协会规范要求,审慎撰写投资价值报告,充分开展投资者路演沟通工作,管理好发行人估值定价预期,合理规划募投项目,在充分考虑市场、行业及承销风险后,审慎确定发行价格。下一步,考虑将“大比例破发”等指标纳入主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等。

机构:不宜频繁变更新股定价规则

市场机构普遍认为,近期新股“破发”以及大比例“弃购”的出现,其原因主要与二级市场整体下行、电子和生物医药等板块估值回调,以及部分报价机构未及时调整报价策略等有关。考虑到新股破发出现在新股询价后的两周左右,有一定滞后,因此,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大部分机构建议,应暂时维持目前的询价政策不变,留出一定时间给市场机制发挥调节作用。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认为,破发是成熟市场买卖双方自发调节的体现。据统计,美国、中国香港市场的新股破发率为30%左右,近期香港市场破发率一度高达80%,部分新股甚至取消或暂缓发行。

对于近期高破发的原因,他表示,询价新规后买卖双方的话语权较之前更加“对等”,但机构完全适应这种变化需要一个磨合周期。很多机构习惯于在科创板新股高收益率的火热行情下打新,对于可能面临的行情“变冷”缺乏合理的预期和调整,报价不够合理。

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部分买方机构未转变策略,询价时主要参照前期科创板较高的打新收益率报价。近期二级市场整体下行,部分行业估值回调,直接影响了该批新股上市后的股价走势并导致破发。同时,当前Pre-IPO市场泡沫较大,私募股权市场与二级市场倒挂严重,估值终将会在二级市场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询价新规之后,市场定价机制总体积极有效,促进了买卖双方博弈深化,新股有涨有跌。“一定程度的新股破发,表明市场调节是有效的。这也有助于买方清除部分打新投机产品,留下审慎报价的机构。而包销压力增大,也会促进卖方审慎定价。”前述基金投研人士指出。

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市场具有一定的噪音是正常现象,应理性看待,监管方面也有理由保持定力。在博弈深化阶段,不宜频繁改动新股定价规则,破发行为其实是市场理性回归的过程。

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IPO定价不当对承销商的考验正在加大
财联社 2022-09-30
新股定价效率明显提升 一、二级市场价格联动增强
证券日报 2022-09-17
新股“破”与“立”
上海证券报 2022-05-07
IPO博弈:破发潮下新股定价能力遭拷问
证券时报 2022-04-29
破发潮挡不住机构高价打新,市场化改革且行且珍惜
证券时报 2022-04-25
新股破发引监管关注 拟挂钩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
上海证券报 2022-04-25
新股破发引监管关注:承销商将规范新股定价,后续或挂钩执业质量评价
​第一财经 2022-04-24
告别“无脑”定价 监管拟挂钩承销商执业质量评价
中国证券网 2022-04-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