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心居》:那些灰色地带,才是一言难尽的人生
澎湃新闻 2022-04-02 11:40

滕华涛执导的新剧《心居》,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的同名小说,由滕肖澜担任编剧,还请来海清、童瑶两大青衣坐镇。这类经由严肃文学改编的电视剧,基本质感大概率是没有问题的,最大的挑战反倒是小说和电视剧属于两种不同媒介,如何让改编不显得“阳春白雪”,而能符合电视剧通俗化、大众化的审美特征。

小说《心居》说的是四代同堂的顾家这一大家子的故事,顾老太有三个子女,三个子女也都是花甲之年了,小说更多讲述的是顾家第三代人的故事——三十岁左右的男男女女的爱恨情仇,以此反映上海市民生活里的人情世故、家长里短。剧集改编大体延续了这一风格,它偏向于群像戏。

不过,这部剧先声夺人的,是冯晓琴(海清 饰)与顾清俞(童瑶 饰)这对姑嫂。

“姑嫂关系”一向是中国家庭伦理剧热衷于呈现的关系,甚至不比婆媳关系看点少。小说里经由冯晓琴的心理活动,把这层关系说得非常精准:“都说婆婆难对付,她本来还庆幸自己没这烦恼,谁晓得摊上个大姑子,更是难搞。婆婆再麻烦,年纪摆在那里,总有出头的一天,大姑子就不同了,年纪相仿,更别提还是个双胞胎。真正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再加上一有姑嫂对峙的戏份,观众就可以看到海清与童瑶互飙演技,自然就成为电视剧《心居》最好看的部分。

冯晓琴父母是安徽的农民,她没学历,在老家还有一个私生子(对外都说是她弟弟),要在上海立足,她想到的法子是嫁个有本地户口的上海人。好在冯晓琴人长得漂亮,也机灵。她搞定了顾清俞的弟弟顾磊(姚一奇 饰)。

657.jpg

小说里的顾磊个子不高,有点腿疾,工作靠姐姐找的,考个财会证总是考不下来,甚至暗示他是阳痿,所以顾磊很清楚冯晓琴看上他的理由,“这男人要不是上海人,再加上有套房子,勉强能过日子,就算天底下男人全死光了,也不会跟他”。

剧里让顾磊的形象稍稍正面了一点,但他的“笨”、不思进取、没主见还是一以贯之。剧中也增加了一些小细节体现冯晓琴与顾磊的感情——虽然她对他曾有算计,但时间久了的确也有很深的情分。比如冯晓琴一边把顾磊赶出来睡沙发,一边又在他熟睡后,放了一枝玫瑰在他手机上,一脸憨笑地祝福丈夫生日快乐。

海清把冯晓琴这个角色立住了。她勤恳、顾家、任劳任怨,也有私心,懂得为自己算计,很会看人脸色。就像小说里公公对她的形容,“有些心机,也不是那种吃相极差的”。

顾清俞与顾磊是双胞胎,顾清俞是姐姐。与顾磊的窝囊不同,顾清俞是新时期精英女性的代表: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人格独立。小说里有提到,小时候由于顾清俞的大意,致使顾磊落下了跛腿的残疾,所以她“要保他一生周全”,一直特别关照弟弟。顾清俞当然很清楚冯晓琴选择顾磊的原因,加上她清楚冯晓琴的“黑历史”,顾清俞对冯晓琴有些反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说里的姑嫂关系总体上是非常克制的,“外头平滑,尖刺往里长,像脚上的鸡眼。除非连根拔,否则越碰越疼,表面看还没什么异样。连叫屈也无从谈起”,没多少我们想象中的“互撕”。

比如顾清俞知道其实也清楚自己“歧视”冯晓琴,多少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她很清楚这是不对的,只是感情上她还是忍不住。

658.jpg

包括剧中促使冯晓琴离家出走、顾磊意外死亡那场戏,小说里顾清俞是背后说了冯晓琴,但并没有太过分。小说里冯晓琴打算买个店面,顾清俞没反对,“我可以借给你们,没问题。你记住,别说你自己,就是我和爸爸,也是希望你跟她白头到老的,毕竟孩子都那么大了。我们的宗旨是,不害人,但也要防她有什么想法。这种例子太多了,你自己心里要有数”。

之后还补了一段顾清俞的心理活动:“冯晓琴若是她亲妹妹,顾磊是妹夫,今日这话便要反过来说了。说到底还是立场不同,是非对错倒是另一层面的问题了。”

这其实才是小说《心居》的“好”——它对人物的呈现、对人与人关系的呈现,是克制的、宽宥的、体面的。因为它知道没有绝对白或黑的人性,大家都有难处与苦楚,也各有立场和私心,“说错也错,说对也对,有些事也着实是说不清的。真正做人的道理,便是夹在那些说不清理不尽的缝隙里。无可无不可,那些灰色地带,才是一言难尽的人生”。

剧集改编时,部分新增的姑嫂对手戏,还是有这份克制的味道在。比如冯晓琴要买房,让丈夫找顾清俞借,顾清俞恰好也要买房,就拒绝了。实际上她主要是防着冯晓琴。拒绝后,顾清俞要走了,冯晓琴就送了她。

两个人对话都是互夸。顾清俞夸家里没了冯晓琴不行(潜台词:你别想搬出去住),冯晓琴嘴里亲切叫着阿姐,说你经常贴补家用(潜台词:奶奶爸爸都是我在照顾)。

冯晓琴说顾磊要是有顾清俞一半本事,她要笑醒了(潜台词:你弟不行,你倒天天防着我),顾清俞说我弟也有优点,我弟心善、不争不抢(潜台词:不然也不会由着你摆布)……

两个人面上都微笑以待,可一转身,笑容消失,脸垮下来,心里肯定都在说对方太厉害。做人的道理就在这表面的笑容里。

作为大众电视剧,《心居》还是有了更多通俗化、戏剧性和话题性的改编,更多凸显了姑嫂的冲突,也就有了一些在社交网络上讨论度颇高的“互撕”名场面。

比如冯晓琴要买房,顾清俞不让,还拉了伯母和婶婶来挡,让冯晓琴爆发了。事实上,小说里冯晓琴倒没非买房不可,顾清俞也没有一而再地让父母弟弟防着冯晓琴。

更大的改编是顾磊意外死亡,家人其实也没怎么怪冯晓琴,这事儿很快就过去了。冯晓琴要告邻居,顾清俞以为冯晓琴是想讹钱,但这话她没说出口,仅仅是旁敲侧击问冯晓琴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顾清俞心里想到的是,“愈是这种时候,愈是不能闹开,否则就散架了,也让旁人看笑话”。

到了剧集我们都知道了,这场戏姑嫂撕得颇为惨烈。冯晓琴怪顾清俞挑拨,顾清俞认为是冯晓琴逼死了顾磊,最后是冯晓琴使出“杀手锏”,认为是顾清俞抢走了弟弟的福气,把弟弟的阳寿也抢走了。

这类互撕场面,的确是演员飙演技的时候,社交媒体的讨论度也非常高。不过笔者个人倒不是那么喜欢,多少是让冯晓琴、顾清俞显得“不体面”了,这不是她们小说中的样子。小说里的冯晓琴没那么“势利”,没一个劲要求丈夫找顾清俞借钱买房;顾清俞在家里虽有话语权,却也不至于三天两头在家人面前说冯晓琴坏话,一有什么“坏事儿”就怀疑到冯晓琴头上。

剧集有着话题和热度的考量,新增的一些姑嫂对手戏主要是向“撕”的那一边走,大家为支持冯晓琴还是顾清俞吵来吵去,热度也就有了。

比如小说中并没有冯晓琴送外卖这一出,剧中冯晓琴送了好几集的外卖,辛苦得要死,结果恰好被顾清俞撞见她与客户的“亲密”举动(是误会),顾清俞回家跟家人说,奶奶立即阴阳怪气,“顾磊才走几天,我看她那小心思又活络起来了。”从气人的角度看,目的是达到了,却也让顾家人厚道尽失。

电视剧《心居》对姑嫂关系的呈现上,多了“明争”,少了“暗斗”;多了难堪,少了体面;多了黑白,少了灰色;多了有话直说,少了一言难尽。

其他情节改编亦是如此。比如剧集放大了顾清俞和施源(冯绍峰 饰)的感情线,各种浓墨重彩,顾清俞都快成“恋爱脑”了;让婚后的顾清俞游离在施源和追求者展翔(张颂文 饰)之间,很容易影响观众对顾清俞的评价;之后还让施源入职顾清俞公司的竞对公司,既抓马又俗套也不现实,小说里没有这些。

把施源父母刻画成那种“极品父母”,更是让人遗憾。小说里,施源父母其实都是可怜人,他们身上浓缩着“时代弄人”“房价弄人”的无奈。施父出身上海的名门望族,上山下乡改变了他的命运,是上海人却回不来上海,几次买房也未能及时上车,如今沦落为上海底层。小说作者对这些人是有极大同情的,剧集里却把他们写成“极品”,把他们极端化、模板化,缺失了对人性灰色地带的转圜余地。

电视剧《心居》仍是值得一看的。不过这部剧里那些可能会让观众觉得“气人”或膈应的情节,大抵是小说里没有的。严肃文学该如何进行影视改编仍是一个值得更多讨论的话题。就《心居》来看,为了制造话题讨论的一些极端化改编,似乎不太成功。看到人的灰色,理解人的难处,保有人的体面,这应该会是更有上海味道的书写。

文/曾于里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