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壹现场丨关注老人权益保护 北京一中院发布涉老年人诈骗典型案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3-31 14:29

小礼品+假专家宣传、收藏藏品需要高价代售……针对老年人的骗局多种多样,而且老人防骗意识弱,证据保留意识欠缺,时常成为不法分子下手的对象。3月31日上午,北京一中院召开“关注老人权益保护,营造防骗社会环境”线上新闻发布会。

平均每年2件诈骗数额超500万案件 老年受骗案逐年上升

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一中院审理诈骗案件共532件,涉及诈骗老年人的案件40件,占诈骗案件总量的7.5%。

从发案趋势上看,诈骗老年人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2017-2018年均审理涉老年人诈骗案件3件,诈骗数额多在一百万元以下。2019年起,案件数量及犯罪数额均有大幅增长,年均审理涉老年人诈骗案件12件,且平均每年有2件诈骗数额在500万元以上案件。

围绕保健品类诈骗、收藏类诈骗、投资理财型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涉老年人诈骗的常见类型,北京一中院刑二庭庭长江伟发布了八件涉老年人诈骗典型案例,帮助老年人提高防骗意识,讲述老年人遇到过的几种诈骗形式。

小礼品引诱+假专家宣传 拿饮料冒充特效药

2017年2月至10月间,张某等十余人为实施诈骗行为而组成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在石景山区、丰台区等地引诱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免费健康咨询”活动,谎称贾某、张某等人为知名医院的专家,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并以现场看病、开药的方式,将“百邦牌天元胶囊”、“百邦牌银杏丹葛胶囊”当做特效药品销售给被害人,骗取百余名被害人90余万元。

北京一中院认为,张某等人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被害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考虑到各被告人诈骗老年人等情节,对各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七年不等,并处罚金。

江伟法官介绍,以高价售卖保健品的名义骗取老年人财物,是诈骗老年人最常见的犯罪手段之一,此类犯罪一般有固定的实施流程。前期,业务员通过发传单或者打电话的方式联系老人,以领取礼品或者健康补贴的名义吸引老人参加“健康讲座”。

举办讲座当天,假冒的医疗专家在现场推销产品,谎称售卖产品为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特效药,实际上所谓的特效药成分仅为淀粉、果汁、水等,并无任何治疗效果。讲座现场也有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收款,备有pos机供老人刷卡,若遇到老人忘带钱的情况还会有业务员以帮忙送货上门的名义跟老人回家取钱。

此类诈骗犯罪人员众多,分工明确,专门针对十分关注养生保健的老年人群体实施,且利用老人渴望关怀的情感需求,通过言语上对老人的关心,骗取老人信任,使老人心甘情愿交付钱款。

另外,这类案件部分被曝光后,还有诈骗分子利用被曝光的事实继续实施诈骗。近期有部分案件,被告人联系曾经购买过保健品的老年人,告知其因所购保健品涉嫌欺诈违规,要给老年人办理退费,并以退费需要交纳部分手续费等为名诈骗老年人钱款。

法官告诉记者,这类案件反映出这些诈骗分子毫无底线,处心积虑用各种方法不断诈骗老年人,针对这类案件,必须严厉打击。

藏品回购、高价代售多为骗局

据了解,2015年至2019年3月间,彭某等人,以北京某公司为平台,通过电话联系若干老年收藏爱好者,以可以高价拍卖被害人藏品为由,把被害人骗至公司,后编造被害人收藏品经专业人员鉴定价值高、有多人欲高价购买收藏品、保证能将收藏品拍卖等虚假事由,同时根据被害人的支付意愿、支付能力,随机编造虚高的藏品价格,并按照编造的价格比例收取拍卖服务费,骗取120余名被害人400余万元。

北京一中院认为,彭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各被告人通过拨打电话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且诈骗对象为老年人,依法应予从重处罚,对各被告人判处七年至十三年有期徒刑不等,并处罚金。

法官表示,该案犯罪分子是以能帮助老人高价售卖收藏品、或老邮票、纪念章等为由,骗取老人的拍卖服务费。表面上看,犯罪分子也组织了部分拍卖活动,但均未实际成功交易,组织拍卖也只是骗取老人信任的手段之一。

被害人误信了对方所承诺的藏品价值,才交付服务费,且拍卖失败公司并不退还相关费用,公司甚至有专门的人员处理老人退费业务,对于要求处理退费的被害人,以调换合同或要求交回合同等方式欺骗被害人,拖延退款。

另外,还有部分涉及收藏品的诈骗案件以“藏品回购、短时间内增值、帮助出售变现”为由,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公司藏品。虽然不同案件的诈骗事由各有差别,但是诈骗模式基本相同。先由客服人员以固定话术随机拨打陌生号码,以领取礼品的名义吸引老年人到公司参加活动,进而由业务员以各种虚假事由骗取老人签订合同交付钱款。

这类案件针对那些对收藏市场行情不太了解且有收藏爱好,或期望通过参与收藏获取丰厚回报的老年人,利用老人在当前收藏热的大背景下获取高额收益的心理骗取钱款。特此提醒各位收藏爱好者,莫贪图小利、轻信推销,审慎辨别机构资质,理性判断藏品价值,避免陷入不法分子的套路。

冒充燃气检修人员上门行骗 威胁独居老人交付高额安装费

据了解,2016年4月至5月间,殷某伙同他人,冒充燃气公司工作人员检修管道,以被害人家中燃气灶漏气需要更换为由,骗取高额安装费用,实施犯罪行为13起,骗取被害人钱款3万余元,被害人年龄在65岁到82岁不等。

北京一中院认为,殷某伙同他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款,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应予惩处,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罚金5万元。

法官表示,此案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对象多为独居老人,行为人假装燃气维修人员,通过上门检修燃气的方式,判断老人家中状况,并利用老人防备心差,对燃气等设备不够了解的特点,骗取高额安装费用。虽然每笔诈骗数额仅数千元,但是多人上门行骗对独居老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亦是重大威胁。

独居老人应提高防范意识,不让任何陌生来访人员轻易进屋,若是有正当事由上门人员,应要求对方出示证件,确有必要可联系亲友或居委会寻求帮助。

法院:老年人防便意识不强 证据留存意识欠缺

北京一中院副院长马来客对此表示,该类案件中,被告人多利用老年人关注的养老、保健、理财等事项实施诈骗。老年人群体往往防骗意识不强,无法有效识别骗局,且证据留存意识不足,难以维护自身权益。针对此类犯罪,北京一中院既关注老年人权益保护,依法从严惩处犯罪,同时强化司法宣传,延伸审判职能,对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件进行新闻宣传,联合社区开展防诈骗讲座,最大限度发挥司法审判的社会效果。

北京一中院副院长谭劲松介绍,涉老年人诈骗案件集中表现为三大特点,一是诈骗事由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养生保健领域;二是犯罪手段专业化,犯罪行为具有明确针对性;三是被害人众多,犯罪数额大,追赃挽损难。对此,北京一中院建议老年人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防范意识,勿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勿轻信推销,遇到无法辨别真伪的情况及时向家人或者有关部门求助,同时记得保存转账记录、收据、对方身份信息等客观证据。

诈骗老年人案件既侵犯老年人财产权益,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亦严重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惩治和预防针对老年人的诈骗犯罪案件,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北京一中院坚决依法从严从重处罚以老年人为对象的犯罪行为,以惩治、威慑犯罪为基础,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司法力量”北京一中院副院长谭劲松表示。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张彬

相关阅读
注意!所谓高价收藏品可能是批发的 已有上百位老人受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5-25
买“藏品”可升值?团伙专挑老人诈骗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06
成都23人以收藏为名实施诈骗 金额超过6900万 受害者700余名
人民法院报 2022-12-15
假扮知名医院专家看病开药 将低价保健品当特效药高价卖给老年人 诈骗团伙15人获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3
老年人警惕“代拍藏品”骗局 当心馅饼变陷阱
央视新闻 2022-09-22
普法|养老诈骗有套路,老年人听见八个关键词要小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5
一声“干妈”骗走老人11万元 云南法院发布一批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典型案例
工人日报 2022-09-08
北京二中院就本市首例提级管辖审理养老诈骗案宣判 9人获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