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炼”爱》:不论生活怎样,先拿起爱的号码牌
文汇报 2022-03-26 07:48

在现代社会,两性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由社会文化变迁而起,是现代人自我身份的一部分。人们对伴侣的需求、自我价值感都与过去有所不同,爱情的样貌和定义也变得多元。国产纪录片《“炼”爱》去年在上影节首映后,近日正式上映。该片是对大龄单身青年情感生活的捕捉,也是中国社会婚恋价值观变迁的映照。

大龄单身青年婚恋状况面面观

会员制婚恋网站、明码标价的相亲角、农村一万元一次的说媒、鱼龙混杂的交友App……婚恋市场愈发奇观化和商品化。在这个修罗场,爱情的浓度被稀释了多少?

《“炼”爱》这部“大龄女青年”相亲纪实,瞄准严肃的话题,落点却温和轻盈。通过五位成长背景迥异的单身女性的情感生活,聚焦社会关注的优秀女性结婚难、网络交友、生育等问题,呼应着当下中国社会的“单身潮”现象。矛盾、焦虑、希望、迷茫等复杂情绪在片中一一展现。

有人向往婚姻,有人追求自由,影片呈现不同的价值光谱,肯定每个人存在的价值。

对外企高管谈婧来说,“事业比爱情重要”,她在小说中写了一只长成刺猬的兔子,象征在职场打拼的自己;红梅是出身农村的名校毕业生,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关于婚姻爱情的箴言警句,她积极参加相亲活动,也在理想与现实中纠结;单亲妈妈李桃曾是演员,现在做直播带货,工作时她能言善道,但对女儿提出的“爸爸在哪儿”的追问,却不知如何回答。

《“炼”爱》展示出当代女性的尴尬状态:她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女性都拥有更多自主权,但仍然受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左右。北京女孩嘉琪向往童话般的爱情,她没有因年龄而降低择偶标准,但朋友直言不讳地说,她35岁的年龄会让男方顾虑生育问题。面对形式多样的相亲局,嘉琪越来越疲惫。文艺青年月儿向往独立与自由,但内心其实很传统,经历失恋后,她开始在交友App寻找伴侣。

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使很多传统观念来不及反应,形成思想观念间的断层。“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必须要结婚生子”,以此为圭臬的品评,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存在。2019年,两位以色列导演拍摄了纪录片《剩女》(Leftover Women)。主人公邱华梅和姐姐们的争论依然刺耳:“不结婚判刑是吗?”“不结婚可不就得判刑,不结婚,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属于一个优质的男人,似乎成为评判一个女人成功的唯一标准。从《剩女》中可以看出,很多女性自身条件不错,但她们的单身,除了自己主动“剩下”,还有来自家庭的原因。电台主播徐敏是北京姑娘,母亲不同意她找外地人。她直言母亲“太挑剔”,质疑这种过度干涉,但母亲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争执未果,徐敏独自在餐桌前流泪。虽然年轻人选择伴侣的范围扩大,但父母一辈或多或少还遵循着前现代时期的阶层身份、社会声誉等标准,这无疑形成不同观念的撕扯,增加了婚恋过程的不确定性。

相对于《剩女》的深沉和无力感,《“炼”爱》不乏轻松幽默,多次令观众捧腹大笑。这些诙谐源自一个共同点:代际、性别的思维差异。红梅和离异带娃的哥哥对物质与精神争论不休时,父亲评论道“两个失败者还吵吵啥”;嘉琪姥爷感慨着“我们那时候结婚的年龄正好”正欲展开说教,姥姥却悠悠然接了句“我们也太早了”。种种犀利的吐槽折射出,从乡土中国到现代社会,家庭、伦理、婚恋观念的激烈碰撞,需要不同群体相互理解。

《“炼”爱》通过个体的棱镜,照见中国都市单身女性的样貌。与此同时,纪录片应该让更多群体被看见。相比于条件良好的主人公们,片中没有展现的那些真正“剩下”的男女,其实面临更大的困境。

爱情是人生的必需品吗?

《“炼”爱》中的谈婧事业有成,爱情不是她人生中的首选项:“我从没为男人哭过,但为工作哭过好几次。”片中不少男性,也因自身条件不错而处于某种游戏人生的状态。对男女双方来说,现代社会有太多吸引人的东西,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我们应当叩问,当爱情不再具有强大的诱惑力,此时恋爱、婚姻应该走向何方?

当爱与自由同在,随之而来的还有未知性和不安全感。月儿与交友App上认识的网友在酒吧见面,男子刚刚教她跳舞,转眼又与另一位相熟女子共舞一曲,此时摄影机为月儿的不快和无奈留痕。

纵观历史,爱情与痛苦相伴相生。当爱情随着现代性变得理性之后,出现了择偶观变化、婚姻市场以及对爱情的重新想象。爱情的难,正是现代社会自我价值感的困境以及对周遭事物难以言说的无力感。现代的多元选择也成为人们应对亲密关系脆弱性的一种策略。

《“炼”爱》中五位主人公都认可陪伴与爱的重要性。其实,我们期待的另一半不一定多么出类拔萃,而是这个人能代表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在一次相亲中,红梅表示会无条件相信丈夫,但对方反复提醒她现实一点:“万一有个万一怎么办”。温馨的晚餐变成关于信任的大拷问,最后红梅无力地哭了。

村上春树谈跑步时曾说,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受难是可以选择的。同样,既然生活中少不了痛苦,不如接受它、体验它,而不是把它当作惩罚或折磨。单亲妈妈李桃面对镜头,坦言自己在上一段感情中被欺骗的经历,也在搬进新家的第一天,和女儿一起为窗外雪景欢呼。几位女性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但都有洒脱的态度和向上的生命力,体现出难得的韧性。历经爱情与生活的试炼,她们坚持追寻理想,也接纳自己的过往。

《“炼”爱》展示女性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启发人们的共鸣和理解。相对于婚恋关系的不确定性,对自我的认识反而是更容易把握的。《“炼”爱》结束于几位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开放式结局成为鲍曼意义上的“流动的现代性”(liquid modernity)。在与现有社会价值的互动和辩证中,女性完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在经历现实的失望、面对社会施予的压力后,依然相信爱情、勇敢面对生活。这种对未知抱有的积极乐观态度,是该片珍贵的价值落点,也是当下时代人们迫切需要的。

文/王雅妮(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是什么绊住了年轻人婚恋的脚步
中国青年报 2024-05-30
北青快评|“相亲直播间”如何趋利避害当好“网络红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寻找才能寻见 相亲题材纪录片《现代相亲故事》上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5
生活|寻找才能寻见,抖音首部相亲主题纪录片《现代相亲故事》上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4
机构:近8成非婚青年主动培养恋爱能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2-14
生活|在寺庙里相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12
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超五成女性不会因单身时间长而降低择偶标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8-04
感觉重要,还是物质重要?《“炼”爱》呈现大龄女青年情感生活
北京日报 2022-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