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发布
科技日报 2022-03-24 16:12

3月23日是第62个世界气象日,由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组织评选的“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正式发布。

据介绍, 两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气候变化领域知名专家(包括IPCC评估报告主要作者、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主要作者等)通过函评方式对候选事件进行了评选,最终确定的“2021年度气候变化十大科学事件”(按得票顺序排列)为:

1、IPCC发布AR6 WGI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指出许多观测到的变化前所未有

2021年8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报告指出,科学家们一直在观测全球各个区域和整个气候系统的变化,观测到的许多变化为几千年来甚至几十万年来前所未有,一些如海平面持续上升等已经开始的变化在数百到数千年内不可逆转。报告强调,2011—2020年的十年间,全球地表温度比1850—1900年间高1.09℃,这是自12.5万年前冰河时代以来从未见过的水平,过去五年也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

2、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强调科学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

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会议最终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涵盖科学、适应、适应资金、减缓、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损失和损害、实施和合作等八个层面。强调要实现将温升控制在一定水平需要快速、深入和持续地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并大幅减少甲烷等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3、气候学家真锅淑郎和哈塞尔曼获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大气与海洋科学领域首获物理学奖

真锅淑郎建立的辐射-对流模式对理解气候变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作。第一次全面解决了辐射传输的各种问题,并与对流调整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可靠地计算CO2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数值模式。哈塞尔曼的最优指纹法已被用来证明大气温度升高是由于人类排放的CO2造成的。正是基于最优指纹法和最新发展的气候模式, IPCC WGI AR6才得出结论“毋庸置疑的是,人类活动已经引起了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变暖。”

4、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气候变化与健康特别报告》,建议优先考虑具有最大健康效益的气候政策

2021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一份气候变化与健康特别报告,阐述了全球卫生界对气候行动的立场,即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气候与健康之间有着很多不可分割的联系。报告就全球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最大限度地改善人类健康向各国政府提出建议:各国政府将健康和社会正义置于联合国气候谈判的核心;优先考虑采取具有最大健康、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5、中国政府和科技界合力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气候变化白皮书、蓝皮书和绿皮书相继发布

2021年8月,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指出21世纪前20年是中国百年以来的最暖时期。2021年12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2021)》聚焦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和不同主体分析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路径,展示了绿色低碳和气候适应的政策和行动。

6、气候变化造成极端事件频发,破纪录热浪的发生概率增加,热带气旋将可能向中纬度地区扩展

2021年的极端气候事件大大打破了长期以来的纪录。美国耶鲁大学2021年的一项研究预测,21世纪的热带气旋(飓风和台风)可能会在比过去300万年更大的纬度范围内发生,在中纬度地区可以发现更多的热带气旋。这一发现意味着热带气旋在全球变暖中会带来更高的风险。2021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登陆的飓风“亨利”可能是此类风暴的前兆。

7、气候翻转因素会引发高风险,大西洋洋流系统可能正在接近气候临界点

诸如冰盖融化、洋流变化、雨林砍伐等气候翻转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最新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程度低于预期的情况下,气候翻转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也能引发突变。例如海洋环流的突变经常发生在适度的变暖(小于2℃)。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将热带地区的暖水向北输送到海洋表面,将冷水向南输送到海洋底部,与欧洲相对温和的温度联系密切。

8、中国气象局建成我国首个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

2021年12月,中国气象局发布了国内第一份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名录。这标志着经过近40年的建设,国内首个温室气体观测网基本建成。

9、各国最新气候承诺将使21世纪末全球温升降低到1.8℃

2021年12月,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全球能源与气候展望:迈向气候中和》的报告,评估了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和长期净零排放目标对温升水平的影响。报告指出,目前的政策背景下到2100年全球温升幅度会超过3℃,仅实现NDC情景承诺的减排目标到2100年全球温升幅度将达到2.6℃,而实现长期净零排放目标则可使到2100年全球温升幅度降低至1.8℃。在当前的政策背景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到2040年左右达到峰值,而在长期净零排放路径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23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在21世纪中叶稳定下来。

10、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反弹,化石燃料CO2排放量几乎已恢复到疫情暴发前水平

2021年11月发布的《全球碳预算2021》报告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限制,2020年CO2排放量下降了5.4%,但2021年约上升4.9%(4.1%~5.7%),达到364亿吨,这使得排放量几乎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这表明各国政府承诺的疫情后“绿色复苏”并没有兑现。煤炭和天然气使用的强劲增长是2021年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而石油的增长则缓慢一些。尽管2021年美国和欧洲的排放量较2019年水平有所下降,但印度的排放量大约上升了4.4%。按照目前的趋势,报告预计全球碳排放量将在2022年继续上升。

文/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06
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变化和恶劣天气正在逆转发展成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18
应对气候变化,非洲为何重要
新华社 2023-09-08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发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21
外交部回应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敦促发达国家尽快兑现1000亿美元承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9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要空谈要行动
新华每日电讯 2022-11-08
清华教授领衔国际团队提出全球气候变化减排新视角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6
“热浪”来袭 气候变化影响哪些板块?
上海证券报 2022-07-27
最新评论